03.21 你知道瀘州合江八景之一“筆架連雲”和劉真人飛昇的傳說嗎?


你知道瀘州合江八景之一“筆架連雲”和劉真人飛昇的傳說嗎?

唐玄宗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合江縣進士先汪在他吟詠安樂山的詩中,提到過合江安樂山即今日筆架山劉真人飛仙之事。詩曰:

碧峰橫倚白雲端,隋代真人化跡殘。

翠柏不凋龍骨瘦,石泉猶在鏡光寒。

一身回首天邊立,萬整皆從腳下看。

莫道煙霄無路上,但存仙骨到非難。

這個先汪在唐朝是個人物,既是個神童又得以長壽,三歲能讀書,七歲就背誦萬言,也是當時瀘州為數不多的進士。後來在合江選了個地方養老,就成了今天到的先市古鎮。

那麼這位神童晚年詩歌中提到的劉真人到底是何方神聖了,江陽沽酒客特意做了一番考證,還頗有趣味。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

你知道瀘州合江八景之一“筆架連雲”和劉真人飛昇的傳說嗎?

這個合江的筆架山號稱“筆架連雲”,是“合江縣八大景”之一。隋唐時稱安樂山,明代合江進士曾少岷把它更名為少岷山。為榕山主峰,位於縣城西10裡。從山腳登頂5裡,主廟延真觀又名雲臺寺,是川南有名的古剎禪林。

大凡天下名山,或多或少都要蒙上一些傳奇色彩,也許是有意點綴,也許是故弄玄虛,筆架山也不例外。早在很久以前,這裡就流傳著劉珍飛仙的故事,千百年來越傳越神,越傳越妙。以至於離他不久的唐朝人先汪也非常神往。

話說在隋煬帝大業年間,這裡有個樵夫叫劉珍,其幼年失父,母子相依為命,居住在合江縣城北門外半邊街茅草棚裡。

13歲起,劉珍肩上沒離扁擔、手頭沒離斧子,起早貪黑,出入於安樂山中,砍柴出賣為生。

那年真是三月早春時節,夜雨初晴,劉珍上山特別早。爬上山崗,太陽剛露一線金邊,懸崖滴露,彷佛珍珠一般,讓人著迷。突然白光一閃,懸崖出現一幅奇觀:一隻老毛猴雪白而透亮。

你知道瀘州合江八景之一“筆架連雲”和劉真人飛昇的傳說嗎?

這些年,劉珍常常進山,看見過的珍禽異獸不少,卻未見過這樣的猴子。不由得多看了幾眼。這看,就看出個名堂來了。

但見那閉目養神的白猴,呼氣時將顆紅珠吐出來,吸氣時將珠吸進鼻孔裡,一吐一吸,煞是好玩。其實這並不是猴子,乃是猿,修煉了多年,毛髮已經白了,不日就要飛昇。

劉珍是個孝子,他也是看看稀奇,並不懂得,而母親要等他賣柴買米下鍋,沒有閒功夫久看,也就急急忙忙挑柴回城。

其後劉珍不時又見此景,慢慢得出規律:每逢晴天的初十五,白猿出現。太陽露出地平線不多時,就不見了。

不知是有人替劉珍出主意、還是他自出心裁,這天五更鑼未敲,他就摸黑上山。抬頭一看,白猿一如既往,在那裡吐納練氣。劉珍悄悄扭緊葛藤,上得崖去,白猿剛好呼氣把紅珠吐出來,劉珍將紅珠一手抓過來就放進嘴裡。

白猿忽然一驚醒,見一樵夫攀藤下崖,一切都明白了,乃拱手作揖要求還珠。劉珍一驚,珠一滾,滑進肚子裡去了。眼見白猿慘狀,於心不忍,乃張開嘴巴,拍拍肚子,表示已吞下肚。白猿情知難以挽回,千年道行化為烏有,立時痛極氣絕。也該當成就了劉珍。

自從他吞下紅珠,身輕似燕,不食煙火。

不久老母去世,他就去雲臺寺出了家,潛心修煉。功德圓滿後,一個雷鳴電閃之夜,劉珍兩腳騰空,羽化成仙而去。

安樂山巔頓時出現兩個缺口,形成三個尖峰,中峰高聳,左右兩峰稍低,看去酷像筆架,從此叫它筆架山,原名安樂山就逐漸淡化消失了。相傳劉珍仙去時,曾留下七絕一首,載在舊編《合江縣志》裡:

竹杖長拖別景遊,臨行十步九回頭。

洞中得會真消息,一點靈光射鬥牛。

你知道瀘州合江八景之一“筆架連雲”和劉真人飛昇的傳說嗎?

到了北宋,大文豪蘇東坡過此,吟詩兩首,其一曰:

天師化去知何在,玉印相傳世共珍。

故國子孫今尚醒,滿山秋葉豈能神。

其二日

仙人已不死,外慕墮空虛。

猶餘好名意,滿樹寫天書。

明代合江縣訓導李鳴珂對安樂山歷史留下短文說:“此山舊名安樂,隋劉珍故居,三峰壁立,綿亙數十里,石碣多唐宋遺蹟。”

又留詩曰:

唐碑宋閣隱巖端,野草飛花踏未殘。

青鳥已銜丹粒化,白猿虛臨紫臺寒。

好山仙去春容在,舊跡人來老眼看

曉覺蒲團清夢遠,恍如天界訪阿難。

你知道瀘州合江八景之一“筆架連雲”和劉真人飛昇的傳說嗎?

清代乾隆年間合江縣解元、貴州石阡府知府羅文思題詩:

片片雲樓斷壁連,嶙嶙怪石響飛泉。

當年仙蹟今何在?盡使塵心到此捐。

還有楊升庵、張船山等很多詩人,都在這裡留下有詩章,就不ー一列寫了。

是不是真有其事,其實已經不重要,自古名山大川,不在山高路險,而在是不是有神仙。凡間歲月蹉跎,總有人希冀尋覓屬於自己的世外桃源,才會讓成仙的夢想一直有人追尋和著迷吧。下次你去筆架山不知道會不會有這樣的奇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