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宝鸡市行政建制发展历史

1949年7月设立,1950年10月,定为丁等市。1953年6月,政务院决定,宝鸡市由专署辖市改为省辖市,仍由专署监督领导。1956年10月,宝鸡专区撤销,宝鸡市由省直辖。1961年9月,宝鸡市仍由专区领导。1966年8月,市复归省辖。1969年10月,市仍由专区领导。1971年12月,市的建置撤销。从1949年7月至1971年12月的22年零5个月中,宝鸡市直属机构有区、公社。区、公社以下设代表区、街公所、街道办事处、公社分社、服务点、乡等。

宝鸡市行政建制发展历史

一、区的设置

1949年7月设县城、新市、渭滨、十里铺、虢镇、蔡家坡6个区公署,区公署机关分别驻救苦庙巷、狄家坡、解放市场、宏文纸厂后、虢镇、蔡家坡镇。11月,6个区减为县城、新市、渭滨、十里铺4个区。1950年6月,区公署改为区人民政府,县城区改名第一区,新市区改名第二区,渭滨区改名第三区,十里铺区改名第四区。

1951年8月调整区划,4个区分设为6个区:第一区(原一区),驻救苦庙巷,第二区(原二区)驻石家巷,第三区(新置)驻老人民街,第四区(原三区)驻汉中路,第五区(原四区)驻宏文纸厂后,第六区(新置)驻上马营。1955年7月,仍以地名为区名,一区名城关,二区名金台,三区名金陵,四区名渭滨,五区名斗鸡,六区名马营。

1956年3月,6个区调整为4个区,又以序数为名,城关、渭滨合为第一区,金台、金陵合为第二区,斗鸡为第三区,马营为第四区。5月,恢复各区原名。

二、公社设置

1958年10月,城乡实行公社制。原4个区改为城市公社,市郊6乡改为农村公社,共辖城乡公社10个。1959年元月,市县合并,原市辖4个城市公社合并为金台区,原6个农村公社和新增地区,合并设为虢镇、太白、县功、坪头、益门5个农村公社。此时,市辖城市区1个,农村公社5个。1960年4月,分金台区为金台、姜城、西虢、斗鸡台4个城市公社。1961年1月,斗鸡台城市公社并入金台城市公社,姜城城市公社并入益门农村公社,西虢城市公社并入虢镇农村公社,市辖城市公社1个(金台),农村公社5个(虢镇、太白、县功、坪头、益门)。

1961年8月25日,市、县分设,5个农村公社缩小分设为44个公社,划归宝鸡县和太白县公社35个,市辖长寿、益门、石坝河、谭家村、马营、八鱼、陈仓、石羊庙(后改名金陵)、卧龙寺(后改名千河)9个公社。同时,将金台城市公社改设为金台、斗鸡、清姜、西虢4个区。

1962年,增置石羊庙公社,市辖农村公社10个。11月增置渭滨区。至此,市辖5区10个农村公社。

1964年6月,区划调整。西虢区撤销,设金台、渭滨、斗鸡、清姜4区。废金陵、石坝河农村公社,设长寿、益门、陈仓、谭家村4个农村公社。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金台区更名朝阳,渭滨区更名东风,斗鸡区更名向阳,清姜区更名红星。1968年9月区名复故。

1970年11月,增设坪头区和郊区区,区增为6个。1971年3月,斗鸡区并入金台区,清姜区并入渭滨区,区减为4个。1971年12月,撤销坪头和郊区区。仅留金台、渭滨2区。

三、区以下建置

(一)代表区和乡 1949年7月,区以下共设代表区77个,乡11个。1950年6月,区划调整。代表区减为54个,乡减为7个。其中第一区(原县城区)辖代表区10个,乡2个;第二区(原新市区)辖代表区20个;第三区(原渭滨区)辖代表区17个,乡2个;第四区(原十里铺区)辖代表区7个,乡3个。1951年8月,设代表区13个,乡6个。其中第一区辖中山西路、纸坊头、西南城巷3个代表区;第二区辖中山东路、二马路、三马路3个代表区;第三区辖人民街、龙泉巷、敦仁堡3个代表区;第四区辖汉中路、建国路、渭河滩3个代表区;第五区辖十里铺1个代表区和十里铺乡;第六区辖长寿、益门、姜城、店子、五里5个乡。

(二)街、乡 1952年,改代表区为街,共设街公所20个,乡6个。其中第一区辖南城巷、北崖、中山西路、城郊4街,第二区辖龙泉巷、摩天院、狄家坡、二马路、中山东路5街,第三区辖人民街、敦仁堡、机厂后、店子街4街,第四区辖汉中路、解放市场、新民路、民权路4街,第五区辖老菜市、票房街、粮市街3街和十里铺乡,第六区仍辖乡5个。

(三)街道办事处、乡 1956年5月,改街公所为街道办事处,共设街道办事处14个,乡7个。其中渭滨区辖城关、中山西路、民权路、汉中路、机厂街5个街道办事处,金台区辖中山东路、车站口、敦仁堡、狄家坡、龙泉巷5个街道办事处,斗鸡区辖店子街、菜市街、粮市街、东闸口4个街道办事处,郊区区辖乡7个。1956年8月,郊区区辖乡调整,设马营、谭家村、益门、长寿、五里、陈仓(卧龙寺乡并入)6个乡。

(四)街道办事处、公社1958年10月,郊区区所辖6乡改称农村人民公社。1959年1月,金台区辖菜市街、粮市街、龙泉巷、人民街、东大街、西大街、经二路、金陵巷、清姜、福临堡10个街道办事处,新划入的公社所属57乡改设为管理区,辖844个生产队。

(五)公社分社1960年4月,城市公社下设分社15个。其中金台公社辖福临堡、西大街、东大街、龙泉巷、人民街、金陵巷、经二路7个分社,斗鸡公社辖新秦、店子街、上马营3个分社,姜城公社辖清姜、谭家路、九龙泉3个分社,西虢公社辖五一、车站2个分社。1961年1月,斗鸡、姜城、西虢3个城市公社撤销,所辖8个分社合并为5个分社。

(六)街道办事处 1961年10月,城市公社分社改称街道办事处,除清姜、西虢两区未设外,共设街道办事处10个。其中金台区辖福临堡、西大街、东大街、经二路、人民街、龙泉巷、金陵巷7个,斗鸡区辖粮市街、东闸口、菜市街(后改为粮市街、上马营、店子街)3个。1962年11月,渭滨区新增街道办事处3个。1963年2月,新增狄家坡、汉中路、老菜市、新村4个办事处,市区共辖街道办事处17个。

(七)服务点 1967年10月,改街道办事处为服务点,共设服务点9个。其中金台区辖解放东路、解放西路、群众路3个,斗鸡区辖马营店子街和十里铺2个,渭滨区辖红卫路、红旗路、东风路3个,清姜区辖清姜1个。

(八)城市公社 1971年3月,改服务点为城市公社,共设10个城市公社。其中金台区辖解放东路、解放西路、群众路、上马营、十里铺5个公社,渭滨区辖红卫路、反修路、红旗路、东风路、谭家路5个公社。郊区农村公社由22个减为6个,金台、渭滨2区各辖3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