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海昏侯墓出土一古镜,起初专家都不看好,后来却因它进行激烈争辩

海昏侯墓出土一古镜,起初专家都不看好,后来却因它进行激烈争辩

文 | 韦爵爷

海昏侯墓出土一古镜,起初专家都不看好,后来却因它进行激烈争辩

大家都知道刘贺被称为汉废帝,仅当了20多天的皇帝就被废除了,不过被废之后依然活跃在王室中,后来还被封为海昏侯,公元前59年,其死后被葬于江西的海昏侯墓。

刘贺墓室中汇聚了各种宝物,有成堆的金器,还有众多的玉器珠宝。除此之外,在里面还发现了一件“怪器”,并且专家们也搞不清这是什么东西。开始的时候,专家们一直都在盯着那些更有文化价值的青铜制品,还有玉印等等,完全没有对这件“怪器”产生兴趣。

海昏侯墓出土一古镜,起初专家都不看好,后来却因它进行激烈争辩

而这件“怪器”,是在棺椁里面出土的一面矩形的大铜镜。那么其为什么没有吸引专家的目光呢?首先就是它的长度在0.7米左右,宽度为46.5厘米,厚度却很薄,只有1.3厘米。所以根据这个样式,专家认为这就是一面普通的铜镜,跟我们现在的“穿衣镜”差不多的性质,虽然也是文物,不过充其量只能算二类级别的。其次,该墓室中的这面铜镜,和早先在齐王墓中发现的巨大方形铜镜相比,面积小了很多,并且也没有那么精致好看。

因此,这面镜子出土后,并没有受到重视,直接被置于在乙类文物的箱子中。不过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这面“穿衣镜”又突然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因为专家们在海昏侯这块穿衣镜下方,发现了画有孔子像的屏风、镜背木架、镜掩还有衣镜铭等。

海昏侯墓出土一古镜,起初专家都不看好,后来却因它进行激烈争辩

把这几件东西堆在一起,显然就是一整套殓葬的器具,不单单是一块铜镜这么简单的事。那么这一整套器具组合在一起,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而把它们放在刘贺的棺椁中,可以说明有很大的作用。

自然对于这位去世两千多年的汉废帝,我们无法让其开口告知这些铜镜组合是用来干什么的。当国内的知名考古学家得知此消息后,都纷纷参与进来,一探究竟。有的专家从文献资料中钻研;有的在博物馆找寻类似的文物进行比对;还有的向业外专家求助,到处咨询。不过经过了10多天的“激烈争辩”,却没有谁能够说清楚这件“怪器”到底有何作用。

海昏侯墓出土一古镜,起初专家都不看好,后来却因它进行激烈争辩

终于,有位佟姓专家在汉书中发现了一点踪迹,据相关记载,已故之人在停灵时期,将一个露天的桶置于死人身上,再把大铜镜盖在露天的位置上方,那么死去的人在另一个世界就能够感受到温暖和光明。

在汉代,帝王皇室贵族死后的殓葬制度都特别的繁琐,正如海昏侯的地位尊贵,因此他的丧葬肯定是会用上“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和温明”这四种特别重要的器具。而这四种器具,前面的3种是早就有出土过的实物,而海昏侯墓中的铜镜加上屏风等5种物件,难道就是这最后一个重要的丧葬工具“温明”?

海昏侯墓出土一古镜,起初专家都不看好,后来却因它进行激烈争辩

关于为什么使用温明,是因为古代的人对于死都感到害怕,也怕地底下的阴暗。于是就“发明”了各种丧葬工具,而使用的屏风上面还有孔子的图案,他们只是想以此获得圣人的庇佑,那么其中的组成部分之一的铜镜,又有什么用处呢?那是因为铜镜可以反光,可以照亮,也就是代表着了光明以及温暖。所以就有了“温明”的产生。

尽管海昏侯墓中的铜镜不算是特级宝物,但是这整套器具的发现也算是破解了考古谜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