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肺结核的防治——用药必知!


肺结核的防治——用药必知!

肺结核在全球及中国的概况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上个世纪60年代起,化学治疗成为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武器,使新发现的结核病治愈率达到95%以上。然而80年代中期以来,结核病出现全球恶化趋势,全球约有20亿人曾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我国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结核病高负担、高危险性国家之一。

随着国家的重视,2010年与2000年相比,我国肺结核的患病率继续呈现下降趋势,但是目前大众对此疾病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肺结核患者中有症状者就诊率仅为47%;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也有待提高,被确诊的患者规则服药率仅为59%;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仅为57%。

肺结核的症状及危害

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咳痰,部分患者会有咯血发热也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多为下午或傍晚开始体温升高,第二天早晨体温降至正常,部分患者有

倦怠乏力、盗汗、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

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1、传染性

并不是所有结核病患者都具有传染性。痰里查出结核分支杆菌的患者才具有传染性,传染性的大小取决于痰里菌量的多少。

2、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咳嗽、喷嚏、大笑、大声说话等方式把含菌微滴排到空气中而传播。

3、易感人群

影响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自然抵抗力,除遗传因素外,还有生活贫困、居住拥挤、营养不良等社会因素。另外,婴幼儿免疫系统不完善,老年人、艾滋病感染者、慢性疾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者,都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

4、影响传染性的因素

传染性的大小取决于患者排出结核分枝杆菌的多少、空间含菌微滴的密度、接触的密切程度和时间长短以及个体免疫力的状况。通风换气减少空气中微滴的密度是减少肺结核传播的有效措施。

肺结核的防治——用药必知!

早期

对所有检出和确诊患者均应立即给予化学治疗,控制传染源、有利于病灶愈合。

联合

严格遵照医嘱用药,不漏服,不停药。

规律

避免耐药菌的产生。

适量

剂量过低影响疗效和易产生耐药性,剂量过高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全程

尽可能杀灭病灶中的细菌,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复发率。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治疗肺结核过程中采用全程督导化学治疗策略,即每次用药都必须在医务人员的直接监督下进行,因故未用药时必须采取补救措施以保证规律用药,这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并减少死亡。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上个世纪60年代起,化学治疗成为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武器,使新发现的结核病治愈率达到95%以上。然而80年代中期以来,结核病出现全球恶化趋势,全球约有20亿人曾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我国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结核病高负担、高危险性国家之一。

1、初治

指尚未开始抗结核治疗或服用抗结核药物不足一个月的患者。

用药方案:分为强化期(2个月)和巩固期(4个月),强化期合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种药物;巩固期服用异烟肼、利福平两种药物。

上述药物可以每日服用一次(每日用药方案)或每周服药三次(间歇用药方案)。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如果可行的话,新肺结核患者最佳的用药频率是整个疗程期间每日一次,每周三次的服药方案的前提是每次用药都必须在医务人员的直接面视督导下进行,而且没有生活在艾滋病流行地区。

2、复治

指初治失败、不规律化疗超过一个月以及慢性排菌的患者。

复治患者应做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一般经验治疗方案为整个疗程一共8个月,包含2个月的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一个月的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5个月的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

肺结核的防治——用药必知!

常用抗结核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

常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主要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链霉素,通常除链霉素为肌肉注射用药外,其余为口服用药,需将一日剂量一次顿服。给药剂量需根据患者肝功能、体重等具体情况调整。

常见抗结核药物的用法及不良反应如下表。

肺结核的防治——用药必知!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方法

多数患者能在不出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完成抗结核治疗,但是由于抗结核用药疗程较长,联合用药较多,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注意并及时处理。

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就医,症状消失后应重新引入抗结核治疗;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时,继续服用抗结核药物,检查药物剂量。

肺结核的防治——用药必知!

肺结核的防治——用药必知!


审稿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药学部 黄璞

【药盾公益】官方公众号(PSMChina)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