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中國百家姓|夏氏

中國百家姓|夏氏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於姒姓,出自夏王朝大禹之後裔,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史籍《史記·夏本紀》記載,相傳帝堯時,鯀的妻子有莘氏女志因夢裡吃了薏苡而生禹,故帝堯便賜禹以媯為姓。後來舜帝封他於夏(今河南登封),後來還把帝位傳給了他。夏禹逝世後,其子啟搶位而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王朝。後因夏帝桀暴虐無道,終被商湯推翻,建立了商王朝。公元前11世紀周朝初年分封諸侯,夏禹的後裔東樓公受封於杞(今河南省杞縣),為杞侯。至簡公時,被楚國所滅。簡公之弟佗(本媯姓)出奔魯國,魯悼公因其為夏禹的後裔,給予采地為侯,稱為夏侯(複姓),其後裔以夏為姓,稱夏氏。

失去王權地位的夏王族便有以國號為姓氏者,稱為夏氏,是為河南夏氏。

源流二

源於姚姓和媯姓,出自帝舜之後媯滿的後裔陳國第十六位君主陳宣公杵臼庶子子夏,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帝舜,初居住在姚地, 以姚為姓,其後子孫便以父姓姚姓為氏,稱為姚氏。帝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舜,讓他們居住在媯河邊,他們的子孫有留在媯河邊居住的,就以媯為姓,媯姓出現,為武王滅商後,找到了帝舜的後裔媯滿,武王把他的大女兒嫁給媯滿,並且封他於陳(今河南淮陽)地,為漢族陳姓的部分由來。據史籍《史記·陳杞世家》記載,西周初年,周武王姬法追封帝舜之後媯滿於陳地,他建立了陳國,建都於宛丘,以奉帝舜之宗祀。史稱胡公滿、陳胡公。

春秋時期,陳國傳至第十六位君主陳宣公杵臼時,有一庶子名子西,字子夏。其孫徵舒以祖父之字為姓氏,稱為夏徵舒,其後遂沿襲夏氏至今。

源流三

源於姒姓,出自古代夏、商、周時期官吏大司樂,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大夏,大禹時期音樂名稱,代表了國祚,傳說是大禹的兒子啟從九天上偷來的天庭之樂。大夏後來演變為官職稱謂,即大司樂。

在大司樂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或職業稱呼為姓氏者,稱大夏氏,後省文簡改為單姓夏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四

源於官位,出自周王朝時期官吏夏官,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夏官,是西周時期所設置的官位,為六卿之一,即後來的司馬,是主掌軍政、軍賦、併兼掌天文曆法的官員,歷朝歷代、各諸侯大國皆沿襲,一直到唐朝時期才改稱為兵部,將夏官單獨保留改在司天監中,專職負責天文曆法。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曾仿照周禮設春夏秋冬四官,稱之為“四輔”,其中的夏官就是主要負責軍事方面的官員。

在夏官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夏官氏,後省文簡改為單姓夏氏、官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源流五

源於官位,出自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官吏夏卿,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夏卿,是南北朝時期南朝梁武帝蕭衍首先創制的官位,實際上是“三卿”的統稱。三卿,就是太府卿、少府卿、太僕卿。

在夏卿的後裔子孫及族人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即稱夏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

源於官位,出自周王朝時期官吏夏採,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夏採,是西周時期所設置的官位,為祭祀之官,專職負責君王的喪採,掌管大喪之事務,隸屬於天官府司管轄,相當於後來的正五品。

在夏採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夏採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夏氏、採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源流七

回族、蒙古族、滿族等少數名族改漢姓。

得姓始祖 夏啟

中國百家姓|夏氏

夏啟,他是禹的兒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前1978年―前1963年在位。其母是塗山氏族的女子。根據《竹書紀年》,帝夏啟王在位39年,約78歲駕崩。禹死後,啟通過武力征伐伯益,將其擊敗後繼位,成為中國歷史上由“禪讓制”變為“世襲制”的第一人,自此,宣告原始社會結束,開始了奴隸社會,啟是傳統上被公認的中國第一個帝王。

中國百家姓|夏氏

郡望

會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於原吳、越地置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轄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

中國百家姓|夏氏

堂號

會稽堂:以望立堂。據考因大禹葬會稽郡(今浙江紹興)禹陵,少康中興後,派庶子無餘到禹陵,奉守禹祀。後人為紀念先祖,遂以“會稽”為堂號,這是夏姓人使用最廣泛的堂號。

明德堂:是根據《左氏春秋》傳曰“美哉禹公,明德遠矣”而得名。

惜陰堂:乃由“禹治天下勤勞,愛惜寸陰”而得名。

平水堂:夏禹治水十三年於外,三過家門而不入,水患終於被治平,舜把帝位讓給了他。

秘書堂:秘書堂夏氏始祖,派名光庭,諱遠,號三鬥,唐肅宗上元間(公元760-761年)舉進士第授秘書郎。後人為紀念先祖,遂以始祖官職為堂名,稱“秘書堂”。北宋江州德安(今屬江西)人參知政事夏竦即為夏光庭(夏遠)九世孫。

正德堂: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夏氏先祖夏儒之女成為明武宗皇后,夏儒成為國丈,被明武宗封為慶陰伯。後人為紀念先祖,遂以明武宗年號“正德”為堂名,稱“正德堂”。興化夏氏家族即以“正德堂”為本族徽號。

還有尚忠堂等。

夏氏名人

夏圭

中國百家姓|夏氏

夏圭,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字禹玉,臨安(今浙江杭州)人。早年畫人物,後來以山水著稱。他與馬遠同時,號稱“馬夏”。寧宗時任畫院待詔,受到皇帝賜金帶的榮譽。他的山水畫師法李唐,又吸取范寬、米芾、米友仁的長處而形成自己的個人風格。雖然與馬遠同屬水墨蒼勁一派,但卻喜用禿筆,下筆較重,因而更加老蒼雄放。用墨善於調節水分,而取得更為淋漓滋潤的效果。在山石的皴法上, 常先用水筆淡墨掃染,然後趁溼用濃墨皴,造成水墨渾融的特殊效果,被稱作泥裡拔釘皴。傳世作品有《溪山清遠圖》《西湖柳艇圖》《雪堂客話圖》等。

夏庭芝

中國百家姓|夏氏

夏庭芝(約1300-1375)字伯和,一作百和,號雪蓑,別作雪蓑釣隱、雪蓑漁隱。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元代詞曲作家。有文才,好冶遊,楊維楨曾為其西賓。夏氏原為雲間巨族,喬木故家,藏書極富,曾名其書齋“自怡悅齋”。元末變亂,隱居泗涇,改書齋名“疑夢軒”。時戲曲家張鳴善、朱凱、邾經、鍾嗣成等都是同道好友。夏氏能詞曲,大多散失,僅有《青樓集》存世。該書記錄了元代幾個大城市一百餘位戲曲女演員的生活片斷。後人把此書看作為與《錄鬼簿》有同等價值的有關戲曲史的重要專著。

夏原吉

中國百家姓|夏氏

夏原吉(1367~1430年)明初重臣。字維喆,漢族,湖南省湘陰人,祖籍德興。早年喪父,遂力學養母。以鄉薦入太學,選入禁中書制誥。以誠篤幹濟為明太祖朱元璋所重。建文時先戶部右侍郎,後充採訪使。任內政治清明,百姓皆悅服。靖難之役後,成祖即位,委夏原吉以重任,與蹇義並稱於世。成祖後又相繼輔佐仁、宣二宗,政績卓越。宣宗宣德五年卒,年六十五歲。贈太師,諡忠靖。

夏言

中國百家姓|夏氏

夏言(1482年7月14日—1548年11月1日),字公謹,漢族,貴溪(今江西貴溪)人。明朝中期政治家、文學家。

正德十二年(1517年),夏言登進士第。初授行人,後任兵科給事中,以正直敢言自負。明世宗繼位後,夏言疏陳武宗朝弊政,受世宗賞識。裁汰親軍及京師衛隊冗員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莊田,將其全部奪還民產。他豪邁強直,縱橫辯博,因議禮而受寵,升至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入參機務,累加少師、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其後被擢為首輔。後逐漸失寵,又為嚴嵩等所構陷。

夏言所作詩文宏整,又以詞曲擅名,有《桂洲集》及《南宮奏稿》傳世。

夏衍

中國百家姓|夏氏

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祖籍河南開封,生於浙江省餘杭縣彭埠鎮嚴家弄,畢業於浙江省立甲重工業學校(浙江理工大學前身)。中國著名文學、 電影、 戲劇作家和社會活動家, 中國左翼電影運動的開拓者、 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

1994年,夏衍向中國現代文學館捐贈第一批藏書2800冊。10月被國務院授予“國家有傑出貢獻的電影藝術家”稱號。著作有:《心防》《法西斯細菌》。話劇劇本有:《秋瑾傳》《上海屋簷下》。出版的選集有:《夏衍劇作選》《夏衍選集》。報告文學:《包身工》。創作改編的電影劇本有:《狂流》《春蠶》《祝福》《林家鋪子》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