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猶太父親,聞兒亡誤,歇斯底里,子終誤亡,何其荒誕。

懵懂兒子,愛父知父,志在丹青,戍死邊疆,何其殘酷。

只皆因戰爭。

以色列電影[狐步舞]裡,是生活寓所和百無聊賴的哨所,悲絕的父親和被命運捉摸的兒子。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父親居住的公寓和邊防哨所是[狐步舞]故事發生的主要場所

不見硝煙,而藏匿其中的戰爭仍呼之欲出。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戰爭是以色列電影的核。

而對於這個年輕的國家,戰爭史是國家史,亦是電影史。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電影剛誕生那幾年,以色列還叫英屬巴勒斯坦地區

受十九世紀興起的猶太復國主義(也稱錫邊主義)的號召,輾轉流浪世界數千年的猶太人慾回到其出發的地方——

巴勒斯坦

不巧的是,歲月早洗掉了巴勒斯坦的猶太血統,這個土地上的舊主已變成阿拉伯人,猶太人反倒成了新客。

英國人不管這檔破事,起草了個不太靠譜的文件——《貝爾福宣言》,讓猶太人合法入駐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分而治之。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貝爾福宣言》

可惜,兩個民族都不是省油的燈,阿拉伯人想趕走猶太人,猶太人想在故地建國。

而這個時期的以色列電影是怎麼回事呢?

那會以色列還沒建國,電影卻已入駐該地,業內管建國前的以色列電影為Pre-state電影

默片時代的Pre-state電影類似於如今的新聞播報,僅向民眾傳達消息。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Pre-state電影

來到20世紀30年代,喧賓奪主的猶太人讓阿拉伯原住民積怨很深,一個武裝反猶太復國主義組織成型,引爆大規模阿拉伯革命。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謝赫茨·阿德·丁·阿爾·坎薩姆建立的反猶太組織“黑手”

其間接導致了Pre-state電影的革命,反猶運動激勵了猶太復國主義,

也催生了第一部猶太復國主義電影。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1935年,猶太人巴魯克·阿加達蒂拍了第一部猶太復國主義電影[這塊土地],Pre-state電影至此從說新聞變成講故事

同年,另一部[承若之地]上映,和[這塊土地]共同組成猶太復國主義電影的開山鼻祖。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承若之地]

猶太復國主義電影劇情單一,均是描述在英屬巴勒斯坦地區,歷盡艱辛的猶太人如何通過勤勞耕作將其變成天堂。

而1936年上映的[Hatikvah: The Hope],做了點改良,將猶太復國主義電影糅入了納粹德國元素。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Hatikvah: The Hope]裡建設家園的猶太人,是群從納粹魔爪中逃到英屬巴勒斯坦地區的難民

猶太復國主義電影在當時為全球處於水深火熱的猶太人指明瞭樂土,而樂土的建成,需要他們對英屬巴勒斯坦地區阿拉伯人同仇敵愾。

故其既是一封對世界各地猶太人的邀請函,也是一封給阿拉伯人的戰書。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為解決地區衝突,英國曾制定各種政策,卻如隔靴搔癢。

終於在1947年,心力交瘁的大不列顛將皮球踹給了聯合國。

為一勞永逸,聯合國草擬了第181(II)號決議,其中規定,在1948年英國撤軍後,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將在該地區按既定界線建立國家分而治之。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第181(II)號決議

看上去頗合理,聯合國沒想到,一勞永逸的惡果一直會持續到今天。

猶太人能完成復國計劃自是開心,阿拉伯人則氣炸了,決議出臺不到一個月,阿拉伯聯盟通過軍事解決衝突的決議,這標誌之前的小打小鬧,變成正式軍事行動。

猶太人繼續我行我素,1948年5月14日正式建國以色列

而中東問題中最持久的巴以衝突也拉開序幕。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獨立宣言》通過,標誌以色列正式建國

這時的以色列電影也告別Pre-state時代,但和以色列一樣,並沒告別戰爭。

建國第二天,阿拉伯聯盟舉兵攻之,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電影因此擱置。

直到1954年戰爭結束後,以色列官方開始重視電影,通過了鼓勵本土電影的法律。

僅在第二年,索羅德·狄金森便憑[希爾24號不答覆]殺入戛納電影節。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希爾24號不答覆]是以色列建國來第一部故事長片,也被認做是以色列第一部電影,說的正是建國時和阿拉伯人打架那回事

1966年的[巨投影],同樣是與阿拉伯人的戰爭,在己方加入了美國陸軍軍官,高大又洋氣。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巨投影]是借戰爭之口,說以色列受惠美國之實

而1967年,針對埃及封鎖亞喀巴灣,以色列發動第三次中東戰爭,耗時六天拿下西奈半島,又稱“六天戰爭”

以色列人對此相當自豪,第二年,拍成了電影。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1968年上映的[Hamisha Yamim B'Sinai],講的是八名以色列士兵面臨生命危險,在“六天戰爭”中拿下敵方導彈基地

1982年6月,因駐英大使被巴勒斯坦阿拉伯武裝暗殺,以色列出兵黎巴嫩,僅數天拿下其南部。

這一年,20歲的以色列士兵塞繆爾·毛茨正隨坦克馳騁在黎巴嫩戰場,25年後,他將這段經歷拍成電影[黎巴嫩]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黎巴嫩]講的是4名坦克菜鳥兵的故事,戰爭畫面全是通過瞄準鏡鏡頭來表現,2009年拿下金獅獎

巴以衝突為以色列帶來源源不斷的戰爭,對於電影創作而言,又是取之不竭的題材。

戰爭是雙刃劍,它奪走和平,卻給了其最真實好看的戰爭電影。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以色列人終是猶太人,以色列電影終究是猶太電影。

中世紀的反猶太風潮和二戰中的屠殺,苦難寫進猶太人基因,爾後不停的戰火又賦予以色列猶太人戰爭的思辨。

電影是文化開的花,以色列電影則是戰爭文化開出的苦難。

戰爭可不依靠以色列電影,但以色列電影必然離不開戰爭。

所以,即使是愛情片,也會在戰爭框架下表達,2002年[我的軍中情人],是講同性間禁斷之愛,美好卻因戰爭毀滅。

觀眾惋惜之餘,也必須審視戰爭。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我的軍中情人]對於猶太教是國教的以色列,同性題材十分敏感,在拍攝期間曾受到以色列軍方的阻攔

還有12年[暗之光],除同性之愛外,兩位男主是互為對頭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以色列猶太人,對立意識形態給的壓迫感比戰爭更甚。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暗之光]中兩位男主也沒能走到最後

還有戰爭中的成長。

[小小的叛國者]裡,英國軍人未泯的童心撕開嚴肅,溫情沖掉男孩戾氣,彌補空缺父愛,男孩的成長在他倆成忘年交時發生。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小小的叛國者]中的忘年交

沉重點是[5臺破相機]中的四子,出生巴以邊境,鐵絲網變成混凝土磚牆,學會的第一個詞是“牆”,催淚彈變成荷槍實彈,剛學會走已不懼槍林彈雨。

5臺壞掉的破相機,記錄的是成長,還有交戰雙方的仇恨。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5臺破相機]中的男孩四子是導演之一埃梅德的親兒子

常年戰爭,以色列實行全民兵役制,適齡青年不分性別均需參軍,以色列人青春總是戎馬倥傯。

像是2014年[士氣為零]中的年輕女兵,單調軍服下是鮮明的個性,沉悶部隊被青春友誼和躁動撞成古靈精怪。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士氣為零]中的花季女兵

而到[狐步舞]裡,新兵喬納森稚嫩臉上全是書生氣,戰爭造就的荒誕兵役政策,將他青春推向戰爭漩渦。

本來該握畫筆的手,握的是涼嗖的槍把,戰友也是兵役政策的犧牲品,但只有喬納森獻祭的徹底。

歸根結底還是這該死的戰爭。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狐步舞],喬納森

彈丸之地以色列,雲集世上近半數猶太人,科學文明遙遙領先,銀幕上戰爭真實又深省。

歷史和電影滾滾向前,甩開中東其它地區五條街,但其仍卻行走緩慢,步履蹣跚。

側目遠觀,其身後,仇恨併發的戰爭正扯它後頸,踩著難民哀絕的節拍,跳著欣快的狐步舞。

十部以色列電影,九部在打仗,還有一部準備打仗

©[狐步舞]片段

前進,向旁,後退,歸位,亦步亦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