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美國又給臺灣“挖坑”,蔡英文可能還要開心的往裡跳

楊晶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美國又給臺灣“挖坑”,蔡英文可能還要開心的往裡跳

美國參議院通過“201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

2018年6月18日,美國參議院以85票同意,10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順利通過了參議院版本的“201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簡稱NDAA)(H.R.5515)。此次參議院通過的最後版本內容預計下週才會全文對外公開,但據悉涉臺部分未作修改。根據日前公佈的版本,“美國國會建議美軍應適度參加臺灣軍演”等強化美臺軍事合作的條文內容引發較大爭議。

參議院版本的“201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第1243條的涉臺部分繼續延續了去年強化美臺雙邊合作,提升臺灣地區軍事防禦能力的路線。主要爭議點包括:“美國國防部長應當推動加強與臺灣的安全交流政策,包括適當參與臺灣軍演,如年度‘漢光演習’,臺灣也應適當參與美國的軍演”;“基於‘臺灣旅行法’,美國國防部長應促進美臺高階官員及一般官員的往來”;“美國防部長應考慮支持派遣美軍醫療船赴臺,作為‘太平洋夥伴關係’任務的一部分”等。在5月24日,美國眾議院通過的“國防授權法案”第1253條涉臺部分中也有相關強化美臺關係的內容,但並未包括美臺軍演等。根據美國的相關法律規定,參眾兩院必須協調出內容一致的版本,再由各自表決,最終將表決通過後的法案送交總統簽字生效。

美國又給臺灣“挖坑”,蔡英文可能還要開心的往裡跳

美國艦隊

美國參眾兩院在提交的“國防授權法案”中夾帶提升美臺軍事關係,挑釁一中原則的內容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去年通過的“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中也有附加“美臺軍艦互訪”的條文。除此以外,美國參眾兩院各委員會還陸續提出了“2017年臺灣安全法”,“2018年亞洲再保證倡議法案”、“2018年臺灣國防評估委員會法案”等與臺灣相關的法案。目前距離此屆(115屆)國會會期結束大概還剩六個月,如果這些法案沒有在會期結束前走完程序,只能在新的會期中,重新由委員會提案。就目前的進度來看,“201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是一定會通過的,因為它是國會每年都會通過的為數不多的重要法案之一,授權美國軍事開支。但其餘三個目前聯署困難,進展有限。不難發現對臺灣地區針對性強的法案推動難度比較大,而以“搭車”方式,夾帶在區域性強、整體規劃性強、迫切性強的大法案中一併通過的難度較低,因此這也成為國會近來常用的方式。

美國國會推動提升美臺關係條款主要是對中國影響力的擔憂,當然也有臺當局遊說的作用。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及兩國實力的此消彼長已引發國會的高度關注。5月17日眾議院的常設情報特別委員會以“中國的全球軍事擴張”為題召開聽證會,研究中國對美國重大影響的威脅。而此次的“國防授權法案”也整體反映了國會對“中國威脅”的憂慮。而蔡當局上臺以來,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並以“柔性”、“隱性”、“迂迴”的方式推動“臺獨”發展,導致兩岸官方交流機制停擺,產生的負面影響已引發執政危機。為了轉移內部執政壓力,蔡當局轉而尋求美國的支持,以期在中美大國博弈的夾縫中,提升臺灣地區的“戰略棋子”價值。因此,對於“國防授權法案”的涉臺條款,蔡當局表示樂見其成。但美臺關係一向是由美國主導並在中美關係的大框架下進行的,戰略起點與目的都是美國利益,並非“護臺”。

美國又給臺灣“挖坑”,蔡英文可能還要開心的往裡跳

蔡英文

軍演在國際政治博弈上的作用早已超出純軍事功能而成為國家整體戰略的重要組成。軍事聯合演習的國家一般為邦交國或是軍事同盟,尤其伴隨敏感區域、敏感時間或敏感事件等要素,多為強化軍事關係,鞏固戰略聯盟。美軍參加臺灣軍演的舉動將是對一中原則嚴重的破壞。大陸官方多次敦促美方停止對臺軍事聯繫,以免損害中美關係與臺海和平穩定。當然,“國防授權法案”涉臺部分相關條款的規定屬於建議性規定,而非強制性規定,並不具備強制性法律效力,最終是否實施還取決於美國行政部門的決策。如“臺灣旅行法”生效至今,也並未有臺當局期待的美方高階官員赴臺。在備受關注的“美國在臺協會”內湖新館揭幕式上,美國也僅派出主管教育文化的助理國務卿羅伊斯赴臺慶賀。但“國防授權法案”還是對美國行政部門強化美臺軍事關係施加了推力,併為其尋求實質性突破提供了法律依據,也為中美關係與臺海和平穩定增加了變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