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血常规的两个案例,复片真的很重要!

血常规的两个案例,复片真的很重要!

检验医学

因为专业所以权威

前言

今天之所以想到将以下两例病例报道写下来,是因为想让临检室的同事和实习同学们在工作中引起重视,强调复片工作无小事。

病例一:EDTA依赖性的血小板减少病例

案例经过

2017年12月5日,用XN-B2首检发现一例PLT重度减少的病例,确认标本是抽血合格的标本后,用本机复查,两次检测的结果接近,选取首次的结果及该病人PLT图形如下所示:

血常规的两个案例,复片真的很重要!
血常规的两个案例,复片真的很重要!

由于PLT结果只有29×109/L,不仅达到了我科制定的危机值报警,并且触犯了复检规则,XN-B2图形中有血小板聚集的报警:PLT Clumps?血小板直方图呈锯齿状且有尾部抬高。于是让学生将王某某的全血混匀后,推血片四张,待干后取两张进行了瑞氏姬姆萨染色。下午复片,PLT手工计数的结果是:152×109/L,与仪器查结果大相径庭。镜下所见如图:

血常规的两个案例,复片真的很重要!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该病人的PLT并不少,仪器查的PLT是假性减低,并且很有可能是EDTA依赖性的血小板减少,于是在报告危急值时已和体检中心的医生联系,建议该病人到医院来重新抽枸橼酸或是肝素抗凝的血复查。病人终于在三天后来到我科抽血处,并且是非常不情愿的情况下,通过主检医生我们了解到,该病人一直都知道他的血小板少,在我院及其他更大型的医院都查过,仪器查结果都显示PLT减低。于是,我调取了该病人2016年在我院体检时的血常规结果,如下所示:

血常规的两个案例,复片真的很重要!

从上面的血常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PLT是53×10

9/L,只是一个PLT的轻度~中度的减低,仪器复查结果吻合,由于是体检标本,费用是打过折扣的,PLT又不是非常低,且当时是用迈瑞BC-3000做的,PLT设置的正常值范围是100-300,所以未进行手工复片,未引起重视就审核发报告了。其实,当时是应该手工复片的。

但是,我们来看12月8日,病人重新用枸橼酸抗凝血所做的仪器查及复片结果:

血常规的两个案例,复片真的很重要!血常规的两个案例,复片真的很重要!

案例分析

从上面仪器查和复片结果来看,该病人的PLT计数完全正常,该病例是一例典型的EDTA依赖性的PLT减少。我们知道: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EDTA)盐具有对红细胞、白细胞形态影响很小且能阻止血液凝固的优点, 因此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于1993年推荐将EDTA-K2 作为血细胞计数的抗凝剂,目前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1]。但在实际工作中,EDTA-K2 抗凝剂可引起极少数人的血小板(platelet,PLT)发生聚集,导致血细胞分析仪PLT计数假性减少和白细胞假性升高的现象,即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seudo thrombo cytopenic purpura,DETA-PTCP),国外临床发生率为0.07%~1.0%,而国内报道为0.77%, 国外有报道EDTA-PTCP 用枸橼酸钠抗凝后,有72%的病例还是有聚集,但国内对此报道甚少[2]

案例总结

真实结果出来后,我和病人做了沟通:让他谨记,不管他在任何一家医院做血常规时,一定要用枸橼酸或是肝素的抗凝管来抽血,否则血小板结果将会假性减低。病人千恩万谢的离开了。

通过上面这个案例提醒我们:体检的标本尽管在收费上打了折扣,但是我们的检验质量不能打折,一定要将复片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 Cohen AM,Gycowitz Z, Mittelman M, etal. The incidence of EDTA-dependet pseudothrombocytopenia inautomatic blood analyzers.Haematologia,2000,30(2):117-121

[2] 丁思景. 抗凝剂EDTA-K2 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57-2358,2360.

病例二:冷凝集致红细胞减少的病例

案例经过

2017年12月28日早交班会,听到一例血常规不正常的病例交班,如下所述:病人周某某,女,78岁,12月27日晚由急诊科以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收住院,由于消化内科病床已满,收住在肾内科。两次血常规的结果如下:

血常规的两个案例,复片真的很重要!
血常规的两个案例,复片真的很重要!

从第一次血常规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HGB:59g/L,RBC:0.22×1012/L,MCV:136.4fL,MCH:268.20pg,MCHC:1967.0 g/L,首先是HGB与RBC明显不成比例,后面的几项计算值也高得离谱。散点图中的英文报警是:RBC Agglut? Turb/HGB ?RBC Abn Dst 、Macr Anemia,正因为有这么多结果异常,在病人被收住院后,又有了第二次血常规的结果,但是第二次的血常规结果与第一次大同小异。

交班后,我去工作区查看了这个病人的血标本,发现管壁上有沙粒样血的附着,轻轻摇动试管,沙粒样感觉没有消失,于是,取血推置血片,推完后,将血管子放入37℃水浴中孵育,并将推片的一整套工具一起放在水浴箱中的试管架一起水浴,30分钟后在水浴箱水浴上方再推置了血片,放干后,瑞士吉姆萨染色,如图:

血常规的两个案例,复片真的很重要!

上图中,片子较厚的是水浴之前推的血片,血膜薄的是水浴后推的血片。

血常规的两个案例,复片真的很重要!

水浴30分钟后,RBC计数升到了1.07×1012/L, MCV:103.7fL,MCH:53.3pg,MCHC:514.0 g/L.

血常规的两个案例,复片真的很重要!

水浴1小时后,RBC计数升到了1.21×1012/L, MCV:101.7fL,MCH:47.1pg,MCHC:463.0 g/L.

血常规的两个案例,复片真的很重要!

水浴之前的血片染色后,油镜图

血常规的两个案例,复片真的很重要!

37℃水浴后的血片染色后,油镜图

案例分析

很明显,这是一个冷凝集的病例。我们知道:冷凝集是由冷凝集素导致红细胞在体外或体内发生凝集的现象[1]。当恢复至体温条件时(37℃),冷凝集现象可解除[2]。但此例标本温育30分钟后,仍有部分凝集,温育1h后都未恢复正常,说明适当延长温育时间可以解决部分弱的冷凝集现象。其他的处理方法有:温盐水或稀释标本,采用稀释模式检测,尽量减少自身凝集对检测结果的干扰;生理盐水置换血浆法等诸多文献已经报道。

文献报道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支原体肺炎、疟疾、流行性感冒等冷凝集为阳性[3]。本例患者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不排除以上疾病,建议进一步检测自身免疫抗体、酸溶血实验、抗人球蛋白实验、PNH检测、及血红蛋白电泳等实验室检查进行排查。也可以检测“冷凝集素”进一步确认是否存在冷凝集。当然一般的冷凝集血常规结果中RBC与HGB明显比例失调,MCH与MCHC异常偏高,因此非常容易识别[4,5]。当我们遇到冷凝集素效价不高,在低温时才能明显察觉时,仪器有时又未报警,就足以迷惑检验者。因此,此类轻度冷凝集更为“可怕”,需要格外注意。

总结

这个案例也再一次告诉我们,复片工作无小事。复片可以解答机查中的许多疑难杂症,让我们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补叙:

正准备投稿之际,发生冷凝集的这个病人,又以“2型糖尿病”为病因被收住在我院内分泌科。来看她的血常规结果:

血常规的两个案例,复片真的很重要!

入院第一次查的血常规,又发生RBC凝集,RBC计数只有0.35×1012/L。这次,我采取了用37℃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的方法去除RBC的凝集,洗涤后的结果如下:

血常规的两个案例,复片真的很重要!

本次方法比前次37℃水浴血常规管方法有效,RBC计数上升到了2.05×1012/L,基本接近59g/L对应的RBC值。所以该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P L Swiecicki, L T Hegerova, M A Gertz. Cold agglutinin disease. Blood. 2013, 122, 1114-1121.

[2] 范红平,忽胜和.红细胞冷凝集对全血细胞计数影响分析[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33(6) :737-739.

[3] 陈方平.临床检验血液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2006.

[4] 顾兵, 郑明华, 陈兴国编. 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案例分析200例.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348-349.

[5] 张时民. 一例严重冷凝集样本的血常规检验解决方案.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1, 3, 122-124.

曹政媛副主任技师点评

血常规的两个案例,复片真的很重要!

随着检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血细胞分析仪已普遍应用于各级实验室,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血常规TAT时间。然而,过分依赖仪器检测结果可能会导致临床误诊漏诊。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实验室必须建立血常规的复检规则,加强检验人员对复片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血常规的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更加可靠的检验依据。

血常规的两个案例,复片真的很重要!血常规的两个案例,复片真的很重要!
血常规的两个案例,复片真的很重要!血常规的两个案例,复片真的很重要!

走之前,不妨为检验君点亮下面的爱心~

血常规的两个案例,复片真的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