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高中数学基础——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二)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最新考纲 

  1. 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

  2. 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奇偶性;

  3. 了解函数的周期性、最小正周期的含义,会判断、应用简单函数的周期性.

知 识 梳 理

1.函数的奇偶性

<table><tbody>

奇偶性

定义

图象特点

偶函数

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是偶函数

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

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是奇函数

关于原点对称

/<tbody>/<table>

2.函数的周期性

(1)周期函数:对于函数y=f(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任何值时,都有f(x+T)=f(x),那么就称函数y=f(x)为周期函数,称T为这个函数的周期.

(2)最小正周期:如果在周期函数f(x)的所有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那么这个最小正数就叫做f(x)的最小正周期.

[常用结论与微点提醒]

1.函数奇偶性的三个重要结论

(1)如果一个奇函数f(x)在原点处有定义,即f(0)有意义,那么一定有f(0)=0.

(2)如果函数f(x)是偶函数,那么f(x)=f(|x|).

(3)奇函数在两个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两个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具有相反的单调性.

2.函数周期性的三个常用结论

对f(x)定义域内任一自变量的值x:

(1)若f(x+a)=-f(x),则T=2a;

(2)若f(x+a)=f(x)(1),则T=2a;

(3)若f(x+a)=-f(x)(1),则T=2a.(a>0)

3.函数f(x)满足的关系f(a+x)=f(b-x)表明的是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函数f(x)满足的关系f(a+x)=f(b+x)(a≠b)表明的是函数的周期性,在使用这两个关系时不要混淆.

考点突破

考点一 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高中数学基础——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二)

规律方法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其中包括两个必备条件:

(1)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这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首先考虑定义域;

(2)判断f(x)与f(-x)是否具有等量关系.

在判断奇偶性的运算中,可以转化为判断奇偶性的等价关系式f(x)+f(-x)=0(奇函数)或f(x)-f(-x)=0(偶函数)是否成立.

考点二 函数奇偶性的应用

高中数学基础——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二)

规律方法

(1)已知函数的奇偶性求参数,一般采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根据f(x)±f(x)=0得到关于待求参数的恒等式,由系数的对等性得参数的值或方程(组),进而得出参数的值.

(2)已知函数的奇偶性求函数值或解析式,首先抓住在已知区间上的解析式,将待求区间上的自变量转化到已知区间上,再利用奇偶性求出,或充分利用奇偶性构造关于f(x)的方程(组),从而得到f(x)的解析式或函数值.

考点三 函数的周期性及其应用(变式迁移)

高中数学基础——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二)

规律方法

(1)根据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求给定区间上的函数值或解析式时,应根据周期性或奇偶性,由待求区间转化到已知区间.

(2)若f(x+a)=-f(x)(a是常数,且a≠0),则2a为函数f(x)的一个周期.

考点四 函数性质的综合运用

高中数学基础——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二)

规律方法 

(1)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综合.注意函数单调性及奇偶性的定义以及奇、偶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2)周期性与奇偶性的综合.此类问题多考查求值问题,常利用奇偶性及周期性进行变换,将所求函数值的自变量转化到已知解析式的函数定义域内求解.

(3)单调性、奇偶性与周期性的综合.解决此类问题通常先利用周期性转化自变量所在的区间,然后利用奇偶性和单调性求解.

幂函数与二次函数

1.幂函数

(1)幂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α为常数.

(2)常见的5种幂函数的图象

高中数学基础——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二)

(3)常见的5种幂函数的性质

高中数学基础——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二)

2.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高中数学基础——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二)

[常用结论与微点提醒]

1.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的条件

高中数学基础——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二)

2.二次函数表达式的三种形式

高中数学基础——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二)

考点突破

考点一 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高中数学基础——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二)

规律方法 

(1)可以借助幂函数的图象理解函数的对称性、单调性;

(2)α的正负:当α>0时,图象过原点和(1,1),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升;当α<0时,图象不过原点,过(1,1),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下降;

(3)在比较幂值的大小时,必须结合幂值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函数,借助其单调性进行比较,准确掌握各个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二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高中数学基础——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二)

高中数学基础——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二)

规律方法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关键是灵活选取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形式,选法如下:

高中数学基础——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二)

考点三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高中数学基础——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二)

规律方法 

解决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问题时要注意:

(1)抛物线的开口、对称轴位置、定义区间三者相互制约,常见的题型中这三者有两定一不定,要注意分类讨论;

(2)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尤其是给定区间上的二次函数最值问题,先“定性”(作草图),再“定量”(看图求解),事半功倍.

考点四 二次函数的应用(多维探究)

命题角度1 二次函数的恒成立问题

高中数学基础——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二)

规律方法

(1)对于函数y=ax2+bx+c,若是二次函数,就隐含着a≠0,当题目未说明是二次函数时,就要分a=0和a≠0两种情况讨论.

(2)由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常用分离参数法,转化为求函数最值问题,其依据是a≥f(x)⇔a≥f(x)max,a≤f(x)⇔a≤f(x)min.

命题角度2 二次函数的零点问题

高中数学基础——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二)

规律方法

(1)解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两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解,考查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思想.

(2)涉及二次函数的零点常与判别式有关,常借助函数的图象的直观性实施数形转化.

高中数学基础——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