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讓體育發展成果惠及百姓——咸陽市人大常委會依法推進體育事業發展工作側記

朝霞升起、夕陽斜照時,渭河咸陽段全民健身長廊上跑步、健步走陣營日益壯大,城鄉廣場上廣場舞方興未艾,乒乓球、羽毛球、籃球、門球、太極、馬拉松等運動備受青睞……“運動使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在咸陽已深入人心、蔚然成風。

“體育強國夢”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期中國體育事業的要求和期待,更是我們每個人的夢想,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相連。

2015年6月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批准了咸陽市公共體育基礎設施建設規劃(2014—2020年)等四項社會事業發展規劃,首次保障了社會事業發展規劃的嚴肅性、法律性。

讓體育發展成果惠及百姓——咸陽市人大常委會依法推進體育事業發展工作側記

今年,市人大常委會圍繞我市承辦“省十六運”這件大事,把推進體育事業發展列為重點監督工作,組織專項調研,尋找問題原因,提出意見建議,為進一步加快體育事業發展,蓬勃群眾體育運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壯大體育產業鏈條保駕護航。

查實情,體育事業快速發展

“體育強則國家強,國運興則體育興”。

為了全面瞭解市政府公共體育基礎設施建設規劃(2014—2020年)實施和體育事業發展情況,3月中旬,市人大常委會組成調研組,在聽取七個市級職能部門彙報的基礎上,組織部分常委會委員、人大代表,利用一週時間,對咸陽職業技術學院、彩虹體育館、渭濱花海運動區、奧體中心體育場和興平市、武功縣、永壽縣、彬縣等市、縣區的17個體育場(館)、學校操場、全民健身廣場、社區(村鎮)文化站、國民體質檢測中心進行了實地調研。

調研發現,近年來,咸陽市政府堅持規劃引領,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和《全民健身條例》,體育場地設施逐步完善,群眾體育豐富多彩,校園體育有聲有色,競技體育水平提升,全市體育事業有了長足發展。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投資8.9億元的奧體中心體育場、投資1.76億元的市職業技術學院體育場游泳館、投資3300萬元的800裡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長廊(咸陽段)、投資1600萬元的市體育館、體育場改造提升工程基本建成,8個縣市“一場一館”全面建成,3個縣體育場館建設已啟動。全市164個社區、126個鄉鎮實現了健身工程全覆蓋,1905個行政村實施了村級農民健身工程,覆蓋率達到72%。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

群眾體育豐富多彩。依託學校和社會,採取市隊校辦、市隊社會辦的方式,全市已成立各類市級體育協會45個,市級體育俱樂部4個,縣級體育協會168個,體育健身站點400多個。全市有社會體育指導員7331人,全市體育人口近200萬。開展各級各類體育比賽、活動300餘場,國家級賽事10餘場。

學校體育均衡發展。落實“兩操一活動”陽光體育運動,保證中小學生每天體育鍛煉一小時。全市青少年校園足球隊150支,足球特色學校68所,足球隊員3000餘人,足球參與者1.3萬人。

競技體育階梯輸送。基本形成了市上以游泳、跳水、射擊、射箭為重點,秦渭兩區以乒乓球、籃球、水上項目為重點,興平、涇陽以田徑、女子足球為重點的競技人才培養格局。2017年省運會資格賽,我市741名運動員參加了19個項目的角逐,獲得總分3392分,全省排名第五,比2016年上升兩個位次。

找問題,受限因素仍然存在

堅持問題導向,發現問題,查找原因是本次調研的主要目的。調研過程中,委員、代表們主動發現了一些問題,也聽取了基層幹部群眾反映的一些實實在在的情況。

“我市全民健身廣場在室外健身器材維護方面還不力,有些器材破損、老化不能及時維護、更新,運動場地標識不明確,存在安全隱患。學校體育設施對社會開放程度和利用率依然不高。”李小橋委員說道。

王福堂委員指出:“體育總會的缺失、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的不足、社會體育指導員水平的不齊,導致群眾雖然有強烈的健身願望,鍛鍊過程中存在諸多的盲目性。”

史盈富委員不無感慨地講到:“我市群眾體育健身人群仍然集中在老年人和婦女,農村地區以及中青年群體、企事業單位職工的參與較少。競技體育總體實力不強,優勢項目不多,優秀人才缺乏。特別是青少年體校不健全,影響了競技人才的梯隊建設。”

在座談會上彬縣副縣長董金玲說出了我市體育事業發展的短板之一:“體育產業發展滯後,就彬縣而言,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完善,但是現有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商業運營措施單一,導致財政資金在場館後期維護運營方面壓力較大。”

“就我瞭解,鄉鎮基本沒有室內健身場所,戶外的體育設施也相對簡陋,數量和種類都偏少,這與群眾實際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永壽縣監軍街道幹堡村幹部指著村委會廣場的健身器材談道。

……

對委員、代表發現的問題,基層幹部群眾反映的問題,調研組進行了認真歸納整理,主要是:部分單位領導的認識和重視程度與新形勢下體育工作的要求不相適應;體育事業經費投入與咸陽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不相適應;體育基礎性設施及科學指導與廣大人民群眾新的體育健身需求不相適應;競技體育及體育產業的發展與我市的定位及在全省所處位置不相適應。同時,檢查組指出了省十六運涉賽場館建設需要加緊完善、全民迎省運氛圍需要大力營造、城市環境需要繼續優化、賽事準備需抓緊抓實等問題。

破難題,借春風促體育事業

“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體育事業的“初心 ”。以上問題如何解決?在4月27日召開的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時,常委會組成人員爭先發言。

讓體育發展成果惠及百姓——咸陽市人大常委會依法推進體育事業發展工作側記

“要充分認識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性,讓不斷髮展的體育事業惠及全體人民。當前我市體育工作的當務之急就是承辦好110天后正式開幕的省十六屆運動會,因此市政府要再宣傳,提高全民知曉率,形成人人參與的賽事氛圍;要再完善,加強全方位配合,從細節入手提升保障能力;要再鼓勁,激發隊伍應戰狀態,全面推進競技體育新突破。”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勇鋒一語中的。

唐藝萍委員、王劍委員從運動愛好者的角度提出“要重視群眾身邊的設施建設。著重解決群眾反應強烈的‘去哪兒健身’的問題,推動公共體育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讓廣大人民群眾靠得近、用的上”,“要加快成立市級體育總會,重視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志願者的培養;打通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人才流動的快車道,讓專業運動員也有機會指導群眾體育的發展”。

“要加快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建設步伐,打造品牌賽事。要加快市縣青少年體校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競技訓練網絡,補好競技體育短板。”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張文瑞委員提出意見建議。

“要促進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良性互動,完善公共體育器材管理,加強體育與旅遊、農業、文化、科技、衛計深度融合。發揮我市紡織工業、醫藥產業的研發優勢,培育引進體育服裝、體育保健等相關產業,滿足不同層次群體的需要。”這是喬祿瑞委員開出的一劑良方。

……

省十六運在我市的召開,不僅考驗著咸陽承辦大型賽事的能力,也是我們向全省人民展示咸陽各項事業發展成果的載體,更是彰顯“崇德包容、尚法創新 ”咸陽精神,“大秦故都、德善咸陽 ”城市品牌的機會。藉助承辦省運動會的春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重視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格局,依法推動我市體育事業發展,讓其成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最終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