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糖原供給不足時,是先分解脂肪還是肌肉?

lianzichen


糖原供給不足時,是先分解脂肪還是肌肉?

關於“先分解脂肪還是肌肉”的問題,網絡上的信息幾乎全不靠譜。

或者說,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為什麼會出現信息混亂的情況?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很多作者,特別是健身領域的作者缺乏生理學教育背景和知識,很多話都是想當然,或者人云亦云地照抄照搬;

2. 信息源本身不靠譜。 有的人說,我的信息來自教科書,難道還不靠譜嗎?是的,教科書上的東西一樣可以不靠譜。

3.生物生理代謝問題很多還沒有搞清楚。有人就奇怪了,這麼“古老”的問題怎麼可能還不清楚?幾十年以前的生理學教科書上不就寫的清清楚楚了?

這也正是第二個問題中的一部分,教科書很大部分問題在於,把很多原本還不明確的問題,或者一些假說,編的全須全尾,然後言之鑿鑿灌輸給學生。學生們學過後,自以為掌握了宇宙真理,實際上是被騙了還不知道。

比如,年年炒作的“荔枝病”,幾乎所有出來講荔枝病的作者都沒有搞清楚果糖的代謝。 事實上,果糖代謝到現在也沒有完全搞清楚,但是,有一點還是明確的(大量放射性核素標記實驗結果),即果糖被吸收後主要在肝臟代謝,不會大量進入血液(不是血糖的構成);胰島細胞也沒有接受果糖刺激的受體,因而不會刺激胰島素分泌;果糖在肝內代謝也僅有部分緩慢轉化成葡萄糖。因此,大量吃荔枝後的果糖並不會直接導致血糖升高,進而刺激胰島素分泌產生嚴重低血糖的原因。

幾乎所有作者連這一最基本的知識都不知,卻“勇敢”地站出來說荔枝病,雖然勇氣可嘉,結果卻是製造垃圾信息,嚴重誤導輿論和公眾。

相對於果糖這一單一物質,全身能量代謝更復雜,更多細節還沒有明確。

下面我們就目前有證據支持的已知的相關知識進行一些介紹,首先從餐後血糖的變化開始說起。

餐後

以每日三餐進食模式來說,餐後食物中的簡單糖被快速吸收,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也要在胃和小腸被消化成單糖被吸收。因此,餐後血糖(葡萄糖)濃度會快速升高,刺激胰島素濃度幾乎同步升高。

我們知道,胰島素是一種同化激素,即刺激身體合成代謝,表現在將從食物吸收的葡萄糖和氨基酸合成糖原,脂肪,和蛋白質。

在健康人,代謝系統對胰島素非常敏感(不敏感了叫胰島素抵抗,是二型糖尿病的根本),快速升高的胰島素介導的合成代謝會將血糖迅速降低,即使此時胃和小腸內仍有源源不斷的糖被吸收補充。

血糖的快速降低會抑制胰島素的分泌,胰島素也出現快速降低,甚至會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加上胃腸道繼續吸收的糖,使得血糖出現修復性升高,然後維持在一個較空腹階段高的相對穩定的餐後血糖水平。

這個階段,身體消耗的能量主要是氧化外源性葡萄糖供給。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即使這個有外源性糖和氨基酸不斷補充的階段,蛋白質、脂肪的分解代謝也不會完全停止,而是仍處在一個動態平衡過程中。

即,即使在這個階段,葡萄糖也不是單一的能量來源,只不過,合成代謝遠大於分解代謝而已。

糖原消耗

很多人都說,飢餓,或空腹時,首先消耗糖原,糖原完了再消耗蛋白質,然後脂肪;或者,後兩者的順序相反。

這個說法是完全錯誤的。

如上所述,即使是餐後,能源消耗也不完全來自外源性葡萄糖,整體的各個途徑的代謝從來不會閒著。

打個比方說,空腹後糖原、脂肪和蛋白質的消耗,並不是我們去食堂打飯,只有一個賣飯窗口,糖原、脂肪和蛋白質一字排開,一個一個來。

而是,糖原、脂肪和蛋白質,以及其他的能源物質,比如酒精等,各自有一個“賣飯”窗口,各自排成一隊,所有窗口同時“賣飯”。

只不過,有的窗口開得大一些,打飯的師傅動作熟練麻利一些;而有的窗口開的小,師傅動作遲緩。這樣,各個窗口賣飯的速度也就不同。

說到糖原的消耗,我們還是先看一張圖:

這是從空腹開始,到持續飢餓28天,各種主要能源物質的供應情況。

具體到糖原,我們知道,肌糖原只能給肌肉功能,並不會分解成葡萄糖釋放進入血液。因此,在空腹血糖降低後,胰高血糖素首先刺激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釋放進入血液補充血糖。

已知,肝糖原僅有區區150克。如果空腹後完全消耗肝糖原分解來的葡萄糖,以24小時消耗2000千卡的基礎代謝來計算,每小時平均83千卡,需要糖原20克。那麼,150克肝糖原僅僅夠7、8個小時的需求。

而事實上,肝糖原完全耗竭需要24小時。

這意味著,空腹後,分解肝糖原的同時,還有其他途徑生成和補充血糖,這就是糖異生。

糖異生是飢餓狀態下能量轉化和消耗的一個關鍵環節。

血糖的穩態,與脂肪、蛋白質分解

葡萄糖是人體的常規和優先消耗的能源,更是腦、紅細胞和腎髓質等組織常規狀態下唯一的能源。

空腹後,不再有外源葡萄糖補充,血糖水平就會快速下降。由於此時全身絕大部分能量消耗只能由葡萄糖供給,血糖需要穩定在一個相當高的水平,在80mg / dl或以上。

血糖水平的下降會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後者在刺激肝糖原分解的同時,也會刺激糖異生途徑生成補充血糖。

如上所述,即使是在非空腹狀態,糖異生也不會完全停止,不過主要是由葡萄糖無氧酵解產生的乳酸,和蛋白分解產生的丙氨酸作為底物,糖異生的量很低。本質上,不過是“解決”一些代謝產物的去路問題。

空腹狀態下胰高血糖素介導的糖異生就不同了,是“主動”刺激脂肪和蛋白質分解產生的代謝產物來生成葡萄糖。

我們知道,脂肪的分子結構是甘油三酯,即一分子甘油結合三個分子脂肪酸。

脂肪分解產物只有甘油可用於糖異生,脂肪酸不能;也不是所有蛋白質分解產物都可以作為糖異生底物,僅有丙氨酸和谷氨醯胺可用。

因此,糖異生途徑是一個非常低效的能量轉化途徑,人體不會主要依賴這種低效率途徑作為能量主要來源。

很多組織,比如,肌肉、肝臟和心肌等,在血糖供應不足時就可以直接利用脂肪分解的脂肪酸和酮體作為能量物質。

正因為,脂肪分解的脂肪酸有“正當”的出路,因此,空腹狀態下,特別是肝糖原趨於耗竭時,脂肪動員才是主要的替代性能量來源,而不是分解沒有多餘儲存的蛋白質。

蛋白質分解產生的丙氨酸和谷氨醯胺途徑的糖異生僅僅是一個極其次要的替代途徑。

在空腹初期,即使是肝糖原耗竭後飢餓的前幾天內,每天蛋白質的最大分解量也不過70~75克,僅可以供給280~300千卡能量,僅佔每天2000千卡能耗的15%。

因此,很多健身人士聲稱,空腹後身體會瘋狂消耗蛋白質作為能源物質,完全是瞎扯。“瘋狂”的不是我們的身體,而是這些人士的無知和大嘴巴。

總體上說,在飢餓早期,肝糖原趨於耗竭後,身體能量供給主要依賴脂肪動員,肌肉、肝臟和心肌等組織可以直接利用脂肪酸和酮體;糖異生也主要依賴於脂肪分解產生的甘油作為底物。

蛋白質分解產物丙氨酸和谷氨醯胺作為底物的糖異生僅僅具有非常次要的地位。

持續飢餓到第3天,腦也開始可以利用脂肪分解的酮體作為能源物質,整體上全身能量轉向主要依賴於脂肪氧化。

這樣,隨著對葡萄糖需求的降低,血糖會建立一個遠低於平常的新的穩態水平,約40mg / dl。

葡萄糖需求減少,糖異生會受到抑制,結果就是蛋白質分解受到抑制。

等到持續飢餓7天后,幾乎全部能源都依賴於脂肪氧化,糖異生僅僅是為了維持血糖的問題。

此時,蛋白質分解受到更顯著抑制,每天只需要分解25克(產生100千卡熱量,只佔2000千卡的5%)就夠了——這被認為是人體保護蛋白質的一種“聰明”的機制。

可見:

空腹狀態下,肝糖原趨於耗竭時,身體主要依賴脂肪分解作為能量來源(甘油的糖異生和脂肪酸及酮體的直接利用),蛋白質分解產物的糖異生僅僅是一個次要的補充

至於“順序”,從來沒有神馬先後,一直是“敵中有我我中有敵”的混合多打,只不過不同階段不同成員的“地位”和貢獻比重有所不同而已。


掙脫枷鎖的囚徒


身體消耗能量的順序是這樣的,先分解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然後是儲存的糖原,在12-24小時內,如果不進食的話,糖原會被消耗乾淨。

接下來,就是題目所問的,是先分解脂肪還是肌肉?

答案是先分解脂肪。

這是人體新陳代謝的設計功能,優先燃燒脂肪,保護肌肉,只有在脂肪快被燃燒完了,才分解肌肉。

這是因為脂肪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能量儲備,而肌肉存在的主要目的是生存和運動,如果有些分解肌肉的話,對人體是很不利的,會導致人在缺少食物的情況下行動能力下降、身體狀態也不好,那樣的話就陷入惡性循環了,只能被餓死。

分解肌肉只有在較長時間飢餓的條件下才出現,如果定期進餐的話,即便處於減肥的狀態下,肌肉也不會受到影響。

人們在減肥的時候總感覺到肌肉流失,這不是因為控制飲食導致肌肉分解,而是因為在減肥期間飲食有問題所致。

減肥期間會吃得少,這樣蛋白質可能就吃得不夠,會導致肌肉新生能力不足。如果這期間進行鍛鍊的話,鍛鍊中肌肉會受損,這些肌肉損傷得不到應有的修復,結果就是肌肉流失。因此在減肥期間要注意蛋白質的攝入。


京虎子


糖原分為兩種:肌糖原和肝糖原。


顧名思義,肌糖原是儲存在肌肉裡的,當我們進行力量訓練時,身體就會以肌糖原作為主要的能力消耗。你會發現,如果訓練前沒有吃碳水化合物,或長時間沒有進食,進行力量訓練就會沒力氣。


當肌糖原被消耗殆盡時,肝臟就會給身體糖原,所以叫做肝糖原。一般來說,在完全禁食的狀態下,肝糖原在12小時左右就會被消耗殆盡。



那麼當全部糖原都所剩無幾時,身體會分解脂肪還是肌肉?


事實上,身體會開始分解脂肪。


因為沒有糖原提供能量,身體就會尋找另一種能量物質。


這個能量物質是什麼?


沒錯,就是脂肪。


如果你瞭解間歇性斷食的話,應該就會知道其中的原理——在斷食過程中,身體通過燃燒脂肪,來分解脂肪。


那麼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回答,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這對你有幫助的話,請關注和點讚我哦~謝謝!

snow陳陳


你這問題有點偏離主體。

脂肪和肌肉其實不是一類,不管怎麼消耗肯定是先消耗能源,而不是身體上的物質。



人體體內的三大供能物質為,糖、脂肪、蛋白質等,而在人運動消耗中最先消耗的是葡萄糖——糖元——脂肪——蛋白質——葡萄糖,由此可以看出,在人體內,糖類可以轉變為脂肪,但脂肪不能轉變為糖,蛋白質能夠轉變為糖,糖也能夠轉變為脂肪。



人體消耗最快的是糖元 ,當糖元供應不足時,(意思就是當人處於飢餓狀態時),第一救援大隊肯定是蛋白質,因為蛋白質能夠很好的轉變為糖元,但它的力量是微弱的,只能維持住一會兒,這才呼叫出援兵——脂肪。

脂肪這時分解為糖元,就需要肝糖元物質的參與, 才能產生酮體供應能量,但最後人體的能量物質還是以消耗脂肪為主。脂肪可是人體內最主要的供能物質,這就是為什麼它“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



在來說肌肉,肌肉會分解另外一種物質叫糖異生,也是供糖元不足時的貯備之物,而糖異生,主要來自氨基酸和甘油,而氨基酸又必須由蛋白質參與,所以這時就帶動肌肉來分解蛋白質,這時肌肉當中的蛋白質,就以丙氨酸和谷胺酰胺的形式運送到肝臟。由於人體的蛋白質攝入量有限,一個成人每天應該攝入180-200g的蛋白質,所以基本上在不得以的情況下肌肉的能量是很少動用的。

我是『梅子健身』喜歡我的話,歡迎點贊加關注,梅子健身也會持續更新。


橘子健身


這是一個減肥的問題,如果是疾病的問題,請看醫生。

減肥有個誤區,就是認為減肥就是減體重,很多指標都是現在體重多少斤?一個月後能瘦多少斤?

其實減肥不是這樣的,減肥是減脂肪,關於減肥,這裡不多說。

至於究竟先減什麼,就要看身體缺什麼。

脂肪是能量過剩,身體把多餘的能量(主要是糖)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作為儲備物質,一般情況是不會動用的,這也是為什麼減肥不容易的原因。

相比之下,肌肉脂肪含量要少,蛋白質要多,由於中國食譜基本都是糖遠遠大於蛋白質,所以中國人的體質基本都是脂肪類型。而減肥食譜又多是素餐,所以中國式的減肥多是減肌肉而不是脂肪,這也回答了題主問的問題。

正確的減肥是以肉換油。

去超市看看吧,牛肉一斤的體積多大,豬油一斤的體積多大?

以肉換油的道理就是不斷的用肌肉換脂肪,雖然體重減輕不多,但是會變得非常的苗條,畢竟一斤脂肪的體積是一斤肌肉體積的四倍。

如果純粹是糖不足,減的當然是脂肪,如果不適當的補充高蛋白(不是蛋白粉,是高蛋白,高品質蛋白),還是會首先溶肌的。


觀上靈雲


看問題得看到本質,本題的真正含義,我歸納為——節食健身的效果如何?

看來題主對於自己身材的要求很高,時間也很緊迫,但我先給結論,健身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根本沒有捷徑可以走。只有長久的堅持,規律的飲食和運動,才能獲得個人良好的效果。

節食能夠變瘦嗎?

糖原供給不足的時候,不就是餓了的時候嗎,只有認真執行節食的同學,才會思考在糖原耗盡時,到底是先分解該死的脂肪,還是會誤傷寶貴的肌肉的問題。


在這裡,我必須強調一個事實——不少學者和學術機構都跟蹤過節食減肥者的長期健身數據。結果發現節食並沒有幫助他們成功的控制體重,反而使他們相比節食後反彈了更多公斤!所有節食減肥的人,最終長時間(大於等於4年)的體重都會恢復到節食前,並且有40%以上的人體重高於節食前。

是的,以大數據而論,節食的結果,在時間的長期跨度來看,只有反效果而已。

是不是很絕望啊,各位仍舊躺在床上的肥宅們,手中的快樂肥宅水會不會突然覺得,該喝還是喝了吧?

節食的誤區——你身體的記憶

喜新厭舊或許是很多同學跟女朋友分手的最直接原因,但是,你的大腦在對待體重這個問題上,卻會採取一切手段把你的體重穩定在之前的點上。本質上,所有人都有一顆保持體重不變的心啊。

你的體重保持在什麼區間,大體是由進食量控制,而進食量則由熱量支持決定。人體的熱量支出大致等於基礎代謝+日常支出。基礎代謝是指人在靜止情況下的能量,不由你的主觀意志來決定。

我們能夠控制的只有正常生活所消耗的能量,例如走路、跑步等等;但節食造成的直接效果卻是你根本控制不了的基礎代謝部分,如果基礎代謝部分降低,則會在節食後迅速反彈!

節食通常還會附贈你食慾暴增,導致身體血糖和血清素的大幅波動,而血清素系統直接控制的就是食慾。因此節食後,你的身體會讓你更容易對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感興趣,簡單的說,讓你胖得更快!

成為一個胖子,其實是你身體最忠實的選擇。

我們真的要放棄抵抗了嗎?

我建議的可以嘗試的方法

本貓一直是瘦子,無他,我愛好運動啊。而且,在由於年紀大了打不動籃球之後(安西教練,我想打籃球!555...)我堅持健身已經有快3年了。我可以給大家一點建議。


身體的肌肉是燃脂大戶,因此肌肉含量越高的人,看起來更顯瘦,身體還能燃燒更多的熱量,吃得多也不長胖。要想不節食還瘦,那你就趕緊開始健身運動,對於初學者,器械力量訓練是最好的減脂塑形之道,快速減脂,選擇力量訓練事半功倍!

這時候,迴歸題目的問題,人體並不像某些人所說的,先消耗糖原,再消耗脂肪。其實,脂肪和糖原是一起被消耗的!糖原消耗的同時,脂肪也在燃燒!

所以,不要想太多,既然選擇了違背自然之道,不當一個快樂的肥宅,就給我老實的開練起來。

結語

無他,連起來就對了。

躺著,永遠只能幻想。你不想一生一世,起碼見自己的腹肌一面嗎?


貓先生內涵科普


1、作用不同。

肝糖原主要是維持血糖水平的相對恆定,當體內攝入過多的糖時,肝臟會把多餘的糖以糖原的方式貯存在肝臟,如果血液的血糖水平低時,肝糖原就會分解成糖,從而提高血糖的水平。

肌糖原的主要作用是身體運動時提供能量,當劇烈運動至衰竭時,體內的肌糖原可以減少七八成,肝糖原也會大幅下降。

2、成分不同。

肝糖元是由許多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物質。肌糖元的酵解作用是糖類供給組織能量的一種方式。

3、存在的方面不同。

人體主要儲存在肝臟和肌肉中。葡萄糖聚合物以糖原的形式儲存於肝臟,當機體需要時,便可分解成葡萄糖,轉化為能量。在動物、植物、微生物等許多生物機體內,糖的無氧分解幾乎都按完全相同的過程進行。

4、貯量不同

肝糖原:90-100克 <5%。肌糖原:200-500克 1%-2% 。

5、合成原料不同

肝糖原由單糖/非糖物質合成;肌糖原由葡萄糖合成。

6、代謝產物不同

肝糖原的代謝產物為葡萄糖;肌糖原的代謝產物為乳糖。

擴展資料:

1、食物在飯後由腸道消化吸收入血液,葡萄糖、果糖、乳糖被輸入肝臟,有60%~70%轉化為糖原儲存起來。

2、空腹時糖原異生增加,即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分解成甘油在肝臟轉化成糖原;肌肉收縮生成的乳酸,通過肝臟的代謝,亦可能轉化為肌糖原。

二、肌糖原合成:

肌糖原合成只有直接途徑,因肌肉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成糖,可成G-6-P後進入糖酵解途徑,或氧化分解,或生成乳酸後經乳酸循環再利用。

碼字不易,如果你覺得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吧。歡迎評論、轉發;頭條關注我或者"咕咚健康",持續為您提供專業的健康知識和運動飲食乾貨!

我接下來整理一些正確的減肥食譜,免費送給大家,獲取,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咕咚健康小助手"。私信回覆:"食譜" 。即可免費領取!


咕咚健康小助手


這是一個不錯的問題,健身愛好者在減脂期都會產生疑問,運動所消耗的能量是來源於攝入的糖原,還是肌肉,內臟儲存的糖原,還是脂肪?接下來咱們就詳談一下。

首先就是你身體分解能量的第一種燃料是碳水化合物。 飯後,你的身體處於碳水化合物的窗口期狀態,並且優先分解碳水化合物,因為它們很容易接近並變成能量。

當你的身體用完了攝入食物中的的碳水化合物後,你的細胞開始分解糖原,這是儲存在你的肌肉和肝臟中的葡萄糖。

糖原儲存因人而異,但通常會在24小時內耗盡 ,那麼你的身體必須開始分解其他化合物以獲取能量。

當葡萄糖和糖原不可用時,身體會優先分解脂肪化合物,它們存在於脂肪或脂肪組織中。 因為脂肪是一種高能量來源,每克9卡路里,脂肪是一種有效的燃料來源。

你的身體代謝優先保持瘦體重,並在可能的情況下,分解脂肪儲存作為燃料。 只有當你的脂肪儲存極低或耗盡時,你的身體才能分解蛋白質。

當葡萄糖和脂肪儲存耗盡時,您的身體將轉向肌肉,將其分解為單個氨基酸以獲取能量。 與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同,你的身體不儲存氨基酸,這就是為什麼肌肉分解是釋放氨基酸作為燃料的唯一方法。

在正常情況下,當你經常進食時,你的身體不會使用肌肉來獲取能量。 通常,只有當您處於飢餓模式時,蛋白質才會用作燃料,也就更容易掉肌肉。新陳代謝的自然趨勢是先釋放肌肉組織並分解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喜歡點下關注哦~


博刻健身BodyBlog


呵呵!這下有點小熱鬧。短短17個字,涉及到人體代謝的核心知識與技術,真要通俗易懂地解釋清楚,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解釋起來總感覺有點繞!

咱們首先解釋一下肌肉。肌肉是人體的代謝器官,也就是說它是代謝和消耗糖、脂肪和蛋白質的機器。是機器的話就不可能分解,分解的話不就拋錨了嗎?不就出故障了嗎?您見過誰的私家車的發動機,其零件都分解了還開得動?

為什麼說肌肉是運動器官?是器官的話它就有各種各樣的零部件,各司其責,才能正常運轉。有一個部門分解掉的話,其它部門都得癱瘓。有些人只知道肌肉就是肌纖維,肌纖維少一點多一點,對人沒有太大關係。

但不曾知道肌肉的微觀世界裡極其複雜,您要是分解掉神經纖維,整個肌肉就不會收縮,只不過是死肉一塊;你要是把毛細血管分解掉,就等於斷掉了發動機的油路系統,拿什麼能源去工作;你要是分解掉了線粒體,就等於分解掉了肌肉的司令部的核心中樞。等等一切的一切,我們沒有時間在這列舉了。不過,在這裡只能負責地告訴您,肌肉不是能源物質,永遠不會分解掉。

另外要想解釋的是,糖、脂肪和蛋白質雖然都是能源物質,但都有自己的主業和副業。糖的主要任務是提供安全、合理而又經濟的能源物質,首當其衝地釋放熱量供人體需要。而脂肪是人體能源的備用倉庫,長時間不停止地運動,需要他不斷分解,源源不斷地提供大量的能源保障。

最後說一下蛋白質,蛋白質雖然是能源物質,但它的主要任務是構成我們身體的材料,在整個新陳代謝的過程中,它擔當著主要任務。

另外需要再進一步解釋的是,肌肉雖然由蛋白質構成,但肌肉絕不完全等同於蛋白質,此蛋白絕非彼蛋白。蛋白質簡單地分解也絕不是肌肉的分解,若想把自己的能源身份轉變成運動器官,還有著十萬八千里的路要走。行筆到此,各位看官也一定會明白,如果我們的有機體想繼續運動下去,接管糖的能量供應只能是脂肪,而絕非是作為運動器官的肌肉。而肌肉作為熱量供能,只能是驢唇不對馬嘴,似乎有點兒關公戰秦瓊,牽強附會。曉行星祝您健康


曉行星


人體是個整體系統,它的供能是整體協作,沒那麼精準分誰先誰後。

一般情況下糖原消耗掉,甚至糖原沒消耗掉,脂肪和肌肉都會參與供能,但是你的身體已經進化到能根據你的身體狀況來決定優先,所以糖原耗盡後,當你脂肪多的話會更偏重於脂肪,畢竟脂肪就是幹這個的。當你肌肉多的時候它會更偏重分解肌肉,以保證你有基本的脂肪能維持生命系統。所以體脂率太低也並不是很健康的狀態。

因此胖子多做有氧減肥,練健身的大肌霸們很謹慎有氧,甚至視有氧為洪水猛獸的人也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