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放假了,不如看看肖培东老师的教学实录《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

放假了,不如看看肖培东老师的教学实录《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

第一次知道肖培东是在“正道语文”的一篇文章中,他对自然的清新感受,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对生活的诗意阐释,让这位年轻的特级教师自带光环。恰逢假期,细细品读他的教学案例《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对语文教学又有了新的顿悟,所谓“浅浅”,其实就是去除浮华的手段,回归语文的本真,正是“大道至简”。

一.阅读是语言教育的升华。

什么是语文,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读完这16个案例,心中浮现的是这样的问题。在各种新思潮、新理论、新技术冲击语文课堂的时候,语文课上信息的堆积越来越多,对文本本身的理解和挖掘越来越少;师生之间漫无边际的“创新”活动越来越多,沉下心来细细咀嚼朗朗书声越来越少。正如钱梦龙老师所说,在语文课愈来愈不像语文课的当下,肖培东老师能够始终保持清晰的头脑,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

放假了,不如看看肖培东老师的教学实录《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

朗读中悟。无论是面对稚嫩的小学生,亦或是面对成熟的大学生;无论是情感丰富的小说散文诗歌,还是富有哲思的议论文、文言文,或者是写作,朗读是课堂中贯穿始终的旋律。在朗读中我们体会了童话夸张的特点(《皇帝的新装》),在朗读中我们感受了人与动物和谐美好的温馨,进一步理解作者“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山羊兹特拉》),在朗读中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打开写作的思路(《小小鸟窝,大大世界》)。朗读,不是教学的装饰品,而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最好的、最直接的方式。读句子、读词语、读标点符号,文本的思想在朗读中一层层的清晰呈现,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一点点的逐步激发,读者与作者的空间在朗读中一步步的拉近融合。肖培东老师高明就在这里,用最简单的方式点拨引导,带领学生走入文本的深处。

放假了,不如看看肖培东老师的教学实录《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

对比中思。肖培东老师总能在无疑之处平地起波澜,巧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让思维呈现新的高度。如对于文本主旨的探究,他另辟蹊径,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或者改写文章的结尾,在对比中了悟作者的匠心。《皇帝的新装》教师自己的结尾和安徒生的结尾对比,挖掘出童话的深层意蕴;《沙之书》学生自己畅想结尾,推进了对文章主旨的思考,同时更进一步领悟“想象和虚构”在小说中的魅力,在对比中更加真切地理解作者。更不谈在遣词造句和标点符号使用中的对比揣摩。对比,如此简单,却又如此神奇,关键在于教师有一双敏锐的眼。

二.写作是心灵感悟的回归。

“言为心声”。语文教学中,我们的写作课渐渐忘记了初衷,更多是写作技巧的讲解和传授,是固化的行文模式和评讲模式。写作,不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而是应试的需要。看了肖培东老师的作文课例,我更明白他对写作的定位。“写作是什么?写作是寻找,找回我们的心,找回我们的美好,找回最初天清地宁的世界。”

放假了,不如看看肖培东老师的教学实录《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

发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眼睛。”肖培东老师的两节写作课都是从自然起步,他认为“山水,让眼睛更明亮;草木,让灵魂更纯真。”是啊,山水有灵性,草木有情怀。当大自然在孩子们眼里都有了生命,何愁文字不诗意,何忧文章不灵性?不由想起演绎《苔》的那群贵州小学生,他们有一颗徜徉自然生活的心,即便他们不懂诗歌的意象、象征的手法,可是笔下的诗歌依然如潺潺小溪,清新宛转,缓缓流到人的心底。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会凝视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学会等待杨柳枝头掠过的清风,学会聆听天空中啁啾的鸟鸣,学会沉思家门前那片斑驳的树影……当平凡的物象走入孩子们的视野,写作的春天就不远了。

放假了,不如看看肖培东老师的教学实录《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

思考。“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自然万物,凡人小事,无不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生活是更广阔的语文世界。”“教师是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的目光必须与生活的诸多空间接轨。”在《小小鸟窝,大大世界》的作文课上,肖培东老师引导学生从在匍匐岁月里艰苦挣扎的小草、从穿越千沟万壑来到荷叶的水珠、从经历寒冬苦熬飞上枝头的绿叶等等,明白了浅显的道理:人生其实就是一个拼搏挣扎的过程,成功绝不是一种偶然,不是一种运气。当孩子们学会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学会思考人物言行背后的思想境界,作文就有了深度、高度。

放假了,不如看看肖培东老师的教学实录《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

实战。我们不是清高避世的隐者,还是要积极面对必须应对的考试。让自然、让生活走进作文考题,将素材的写作具体化,尤其将一个素材多角度的延伸和发挥,实现了小物象的写作价值。还是那节作文课,肖培东老师在引导学生接通自己的生活,由“鸟窝”展开联想和想象,打开学生的思维后,让“鸟窝”走进高考作文,让前期对人生的思考,对生活情感的酝酿,在作文题中发酵,形成文字表现出来。作文训练,不是技巧苍白的肢解,而是给枯瘦的心灵注入生活的源泉,当心灵回归,放眼世间万物,就到了肖培东老师说的境界——清风不语,拂过就是文章。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肖培东老师用他的十六堂课例告诉我: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是返璞归真,大道至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