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二月初春,小秦淮看柳


早春二月,大地復甦。


惠風和暢,水邊的柳枝最早透示出春的信息。幾陣溫柔的雨絲飄灑過後,不經意間,枝條上便綻開米粒般的鵝黃色嫩芽。


嫩芽漸漸舒展,由淺變濃,綠色便溶化開了,渲染了枝枝丫丫,滿目蒼翠,隨風飄蕩,橫無際涯,沁人心脾。

二月初春,小秦淮看柳


歷來有“揚州宜楊”一說,或者說,揚州與柳樹向來不分彼此。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浩浩蕩蕩的龍船隊從洛陽到揚州。為了使拉縴女免遭烈日暴曬,下令堤岸兩旁遍植柳樹。隋煬帝一路賞柳,樂不可支,還賜給柳樹姓“楊”,楊柳的名稱由此傳開。揚州舊城內有南柳巷和北柳巷,也有一則悽美動人的傳說,與柳樹相關。


揚州豐厚的土壤,向來是栽培柳樹的沃土。在這裡,種植柳樹似乎極其容易:“冬月插之,至春即活,三四年即長二三丈……或五步一株,十步雙樹,三三兩兩,立園中”,應了“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浪漫詩句。


二月初春,小秦淮看柳

揚州城區看柳的地方很多,最佳處當數瘦西湖的長堤春柳和四橋煙雨。乾隆六次南巡江南,每次到揚州總不忘對如畫的“柳煙”詠歎一番:“寂寞隋堤煙柳在”“傍岸煙低籠緑柳”“沿堤弱柳揺金縷”,屢次提及,不厭其煩。鄭板橋說:“我夢揚州,便想到揚州夢我。第一是隋堤綠柳,不堪煙鎖……”,道盡了柳樹與揚州的親密關係


碧水縈繞,綠柳環合,如詩如畫。正當春雨菲菲時際,柳色籠罩著秀水,如煙似霧,好像一幅朦朧的山水長卷,綿延不斷,暈染出一派綠楊城郭的旖旎景色。



舊城內看柳的好去處,首推貫穿市區南北的小秦淮,這裡的蔥翠柳色,嫋娜玲瓏,別有一番婉約風致。

二月初春,小秦淮看柳

小秦淮之名,不載志乘。清王文簡《虹橋遊記》雲:“出鎮淮門,循小秦淮折而北,為虹橋。”《平山堂圖志》雲:“小秦淮為小東門內夾河。”明清時期,它是揚州舊城與新城之間的界河,後來城市擴展,成為內河。


​有《小秦淮賦》雲:“揚州城西而北,有虹橋焉,天下豔稱之。其水號小秦淮,蓋與金陵相較而遜焉者也。名之舊矣,而知者尚少。幽居多暇,因為賦之。其詞曰:入名區而訪勝,孰停驂而駐轍?惟一水之瀠洄,抱高城之嵽嵲。爾乃源從蜀嶺,委注韓溟,近穿廛閈,遠入郊埛。鏡流寫月,劍臥涵星,映層巒而凝紫,照芳隴以呈青,延緣遠岸,窈窕回汀,北界黃金之壩,西通保障之湖,南帶瀠而沼匯,東箭直於城隅。條四達而無礙,綿十里而有餘。其中則有官柳連堤,野桃散谷;處處枌榆,家家桑竹;碧梧風嫋,蒼松雨沐…… ”

二月初春,小秦淮看柳

自北水關橋迤邐向南,小秦淮蜿蜒曲折,直抵古運河畔。沿岸邊新砌的石板小道行進,搖曳多姿的柳樹頻頻向你招手致意。綴滿嫩綠新葉的枝條,隨風飄拂,猶如臨水照拂婀娜多姿的少女。絕無絲毫輕狂態,風一止,低垂粉頸,分明還帶著怕與人語的幾分羞澀。


這時,你一定會記起唐代詩人的吟誦,“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眼前楚楚動人的景色,不正是詩人們行吟放歌的藍本嗎?



小秦淮的柳色,襯托著風格迥異的小橋,彰顯出她的柔曼和妖嬈。一棵連著一棵的柳樹,一縷牽著一縷的枝條,夾岸而立,舒展垂蕩在水面上,步移景換,渾然是一幅幅清麗脫俗的中國水墨畫。

二月初春,小秦淮看柳

河面不寬,兩岸的柳枝相互映照,映綠了河水,映綠了河畔的水邊人家,周圍的景色因之愈發綠得濃郁。小秦淮畔成行的柳樹,宛如揚州圍著的一道綠色腰帶,柔情萬種,美不勝收,足以與金陵城煙籠堤岸的“臺城柳”相匹敵。


工作繁忙的性情中人,白天忙於公務無閒暇看柳,趁著皎潔的月光,與小秦淮的柳色作一番親暱接觸。皓月當空,泛光燈掩映下,小橋流水邊的條條嬌柔柳絲,愈加體現出揚州自古溫婉多情的情致,“予人以十分依戀之感”(陳從周語)。



徜徉於濃綠叢中,暢想隨之飛舞:風流太守在平山堂前手植“歐公柳”,是小秦淮的柔枝碧葉啟發了他的靈感;清代詩壇翹楚王士楨歌詠綠楊城郭,少不了這裡綿延不斷醉人柳色的貢獻;乾隆的龍舟劃破小秦淮的寧靜,兩岸柳樹亭亭玉立、風姿綽約,痴情的帝王竟樂而忘返……

二月初春,小秦淮看柳

倏忽間,橋洞口飄出的一葉扁舟,打破了徜徉在回憶隧道中的思緒。一名身著鮮亮衣衫的中年女子站在船頭,她手執專用撈網,左右揮舞,動作優雅,一網又一網的打撈漂浮在水面上的雜物,同時熱情奔放地亮起了銀鈴般的歌喉:


煙花三月是折不完的柳,夢裡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文圖/來源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