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又到了育雛高峰期,不得不看的常識

導語:如果您的養殖過程中,有養殖問題,可以關注我,下方評論,點擊我的頭像去我的主頁私信我即可

雛雞飼養管理的好壞,是養雞生產中的一個關鍵環節,不僅影響雛雞的生長髮育和成活率,還影響生產性能,從而影響經濟效益,因此,必須針對雛雞的生理特點,採取相應的措施,搞好雛雞的飼養管理,以提高雛雞的成活率,更好地提高雞的生產性能。

又到了育雛高峰期,不得不看的常識

一 .保證進雛質量

  雛雞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雞的生長髮育、成活率及生產性能,影響飼養效果,所以,進雛時要嚴把質量關,儘量選擇健康雛雞,將弱雛或殘次雛雞及早淘汰。

二.創造適宜雛雞生長的環境

溫度:適宜的溫度是育好雛雞的首要條件,必須嚴格控制好。溫度過高過低或變化太大,都不利於雛雞的生長髮育。育雛溫度適宜與否可由雛雞的狀態來判斷,溫度適宜,雛雞活潑好動,叫聲輕快,飲水適度,睡時伸頭舒腿,不擠壓,也不散之過開;溫度低,雛雞聚集在熱源周圍,擁擠打堆,很少去吃食,叫聲不斷;溫度過高,雛雞遠離熱源,張嘴抬頭,煩躁不安,飲水量顯著增加。

溼度:溼度對雛雞的生長髮育影響很大,尤其對1周齡左右的雛雞影響更為明顯。如溼度過低,會使雛雞失水,造成卵黃吸收不良;如溼度過高,則雛雞食慾不振,易出現拉稀甚至死亡現象。實踐證明,育雛前期相對溼度高於後期,主要是育雛前期室內溫度較高,水分蒸發快,此時相對溼度應高一些。

又到了育雛高峰期,不得不看的常識

光照:適宜的光照可促進雛雞採食、飲水和運動,有利於雛雞的生長髮育,達到快速增重的目的。在生產實踐中一般採取自然光照與白熾燈供光相結合,控制白熾燈供光的原則為:前3天最好24小時光照,第3天起至2周齡時15小時光照,以後每週遞減2小時逐漸過渡到自然光照,4周後採用自然光照,以防止光太強雞過分活動發生啄癖。

通風:通風是為了排除舍內的汙濁空氣,尤其是二氧化碳、氨氣及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良好的通風可以保持育雛室內空氣新鮮,還有助於調節室內的溫度和溼度,利於雛雞的健康和生長。通風主要根據雛雞的日齡、季節和天氣的變化掌握,生產實踐中可通過開關門窗來調節,但要防止賊風入室。

密度:合理的飼養密度能給雛雞提供均等的飲水、吃料的機會,有利於提高均勻度,還可預防雛雞啄肛、啄羽等惡癖的發生。密度過小,房舍利用度低,造成浪費;密度過大,會造成相互擁擠,空氣汙濁,採食、飲水不均勻等情況,導致生長受阻及疾病的傳播。

又到了育雛高峰期,不得不看的常識

全進全出制:從育雛開始到結束,始終在同一個雞舍內飼養,同時進雛,同時出雛,即一個雞舍都是同齡雞。採取全進全出制有利於雞的生長髮育,防疫,疾病的預防。

三, 雛雞的飼養管理

衛生消毒

:雞舍出入口要設消毒池,以保證進出雞舍嚴格消毒,預防雞群疫病的發生。最簡單的方法是在一個塑料盆中盛入適量的一定濃度的消毒液放在雞舍出入口即可,每天把育雛舍清掃乾淨,並帶雞噴霧消毒。

保證清潔飲水:經常提供足量清潔飲水是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重要環節。生產中建議按下列方式供給雛雞飲水:雛雞在1周齡內喂溫開水(25℃左右),並在水中加入適量魚肝油或者速補21 增加抵抗力,

飼餵方式:雛雞新陳代謝旺盛,生長髮育快,但胃容積小,消化力弱,因而對飼料的要求高。一般雛雞出殼先飲水後開食,用料盤裝適量經浸泡的顆粒配合料讓雛雞自由採食,保證有充足的飼料;1周後在飼料中拌入1%~2%的砂礫及適量的嫩綠青料以助消化。做到少喂勤添,防止飼料腐敗變質,

又到了育雛高峰期,不得不看的常識

及時斷喙:斷喙是為了防止雞挑食浪費飼料和啄癖的發生,一般雛雞在1周齡時進行第一次斷喙,到2周齡時再修正一次。在斷喙時預防流血和感染,斷喙前2天在飼料中添加魚肝油和多種維生素的用量,有利於凝血,斷喙後可用0.02%氟哌酸拌料飼餵。

加強除糞:雞糞在高溫條件下容易分解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氨氣等有害氣體,不利於雛雞的生長髮育,為保證雛雞健康,必須搞好除糞工作,保持雞舍空氣新鮮。

四,綜合防疫措施

科學免疫:免疫接種是預防雞傳染病的有效手段,在育雛階段尤應嚴格操作,一般根據本地(本場)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套適合雞的免疫程序,確保接種質量。主要接種疫苗有:馬立克氏病疫苗,新、支二聯苗,傳染性法氏囊病疫苗,雞痘弱毒疫苗,等。

疫病預防:雛雞常見的疾病有白痢、球蟲病和雞新城疫等,應配合使用藥物科學預防。一般2周內重點防白痢,2~8周內重點防球蟲病。

如果你看到能有所幫助,我會非常榮幸,或者朋友在養殖路上有迷失迷路的時候,可以關注我,點擊我的頭像私信我,助你養殖無憂。也可以點擊—-獲得更多的養殖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