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东至县:为绿色发展理念写下注脚

东至县:为绿色发展理念写下注脚

为后代保护好这片国土空间

  东至是安徽省地域面积第二大县,北临长江、南部大多为山区,山色苍翠,水系发达。“空气中有一丝甜味”,东至优良的生态环境让这里的百姓感到幸福和骄傲。

东至的大山里蕴含着丰富的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本着“多快好省,有水快流”的发展思路,东至县大力发展乡镇集体和私营经济,由于采矿业是短期内取得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一大批矿山企业涌现出来,“小、散、乱”问题突出,环保意识薄弱,给秀美山川平添了处处伤痕。

  城市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矿山全部关闭也不现实,这时就要走“绿色开发、高质利用”的道路。

  近年来,在东至县委县政府的统一组织下,国土资源、公安、安监、环保、水务、林业等部门联合执法,统一行动,对县域内的矿山逐个排查,通过整合一批、置换一批、关闭一批的举措,东至县矿山数量由

134家降至16家,下降了88.1%;“小、散、乱”现象得以解决,矿业秩序明显好转,且连续10年无安全生产事故。政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发展矿产品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矿业权设置上严格避开生态红线,矿产资源开发必须保证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进行。

  2016年10月,东至县正式启动矿山综合整治和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把绿色矿山创建作为县里一项重要工作来推进。目前,东至县有8家矿山企业编制了绿色矿山创建实施方案,并先后开展了绿色矿山创建工作,计划总投入约2.7亿元。

政府为创建绿色矿山护航

安徽亿瑞矿业公司

亿瑞矿业是不久前通过东至县、池州市两级绿色矿山创建领导小组验收的4家矿山企业之一。

过去这里完全是露天作业,机器轰鸣、尘土漫天、道路泥泞不堪,真可谓“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土”。东至县启动绿色矿山创建后,这里开始停产改造,累计投入6200万元,建成了1.1万平方米封闭式厂房、500米地下运输廊道、1.5万平方米的厂区硬化以及其他设施。

东至县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矿山所在镇政府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协调绿色矿山创建中的难题。政府还动用了5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亿瑞矿业周边安全距离内的居民异地搬迁,共拆迁安置123户。

具体措施

县政府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全县绿色创建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县政府分管领导对全县8家绿色矿山创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督查指导,对下一步创建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县里还建立了矿山企业创建工作报送制度,每半月报送矿山创建完成情况,及时收集创建材料,掌握矿山整改、创建工作进度,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同时,东至县政府出台了扶持产业发展的“1+2+7”政策(即1个若干规定、2个管理办法、7项具体政策),促进矿山企业由粗放型向绿色深加工型发展,积极引导矿山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在项目申报和政策扶持上给予倾斜。

东至县还组织相关部门和矿山企业赴浙江省学习绿色矿山创建的先进经验,现场考察采矿、矿石加工、废水处理、码头运输、场地硬化及废弃矿山复绿,开展了交流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学习,让企业切实感受到了绿色的魅力,坚定了创建绿色矿山的决心,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以最高标准为创建模板

  在六合华丰石子有限公司,一个类似“水立方”的钢构大棚正在安装网架,数个“蜘蛛人”在几十米的高空作业。这是矿区的石料仓库,将建成全封闭空间防止粉尘污染。仅这一个项目,企业就投资2000多万元。

  而在琨岗矿业有限公司,矿区里分布着9个高大的圆筒状仓库,运输车可直接在圆筒下方装载,能够实现零污染。

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企业社区和谐化,这‘六化’是池州市绿色矿山考核体系的要求。矿山企业在编制创建方案、绘制发展蓝图时,严格按照这些要求实施。——东至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叶安明

  东至县计划在矿山沿线建设一条30公里长的矿产品运输廊道,廊道依靠皮带运输,政府负责建设主干线,矿山企业自行建设支线连接,能够实现矿产品从矿山到长江码头的全封闭运输,杜绝扬尘污染的同时,还能降低2/3的运输成本。目前,廊道建设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建设即将启动。

 李明月说,根据绿色矿山创建方案,在2020年底前,要确保全县生产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标准。“不仅要创建市级、省级绿色矿山,我们还要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对此他信心满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