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感覺當今孩子上個小學,家長累的要死?80後們上小學時家長卻基本不用操心?

納川普說


現在只要家裡有孩子讀書,尤其是幼兒園,小學生,基本家裡的大人每天都忙的團團轉,不管是接送還是應付微信家長群的各種事情,都耗神耗力。

所以就有不少人感慨為什麼當年自己讀書的時候家長就不要這麼操心,那個時候往往家裡還好幾個,現在自己當家長搞一個孩子,還累的半死?

總的來說分四個方面

1.時代不同,對孩子成長要求和教育也不一樣。從而有各種教育的改革。

不管是現在的新高考改革選科組合模式,還是中小學搖號,劃片就近入學各種教育改革,每次改革都牽動著數萬家長的心。

也會讓家長更加的忙碌,給孩子擇校就夠傷家長的腦細胞了,然後就是現在小學就開始學英語,我們80後,90後大部分小學時候是不用學英語的。

包括現在的孩子3歲入園,上3年幼兒園,要不很多學校沒幼兒園畢業證明都無法進小學。 現在的家長喊累是很正常的,各種教育的改革讓孩子越來越累,家長也更累。

2.家長越位,現在的家長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基本受過九年義務教育,更多的是高等教育,所以會更加關心孩子的成績。

但是在關心孩子成績的過程中,很多喊累的家長很多已經越位了,把平常應該孩子的事情都包攬過去了,不管是陪孩子寫作業,還是天天盯著微信家長群老師佈置的作業,其實對於孩子好習慣的養成真的是弊大於利。

(1)有些父母覺得幼兒園的孩子小,我不陪著,他能做嗎?正是因為這種想法和做法,讓孩子習慣養成階段特別依賴父母,父母陪著就做,不陪就不做。 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做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正因為以前的父母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所以管孩子作業少,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更強。 記得我進幼兒園,我媽媽就跟我說,我現在能教你寫123但是過兩年就看不懂你寫的什麼,所以都只能靠你自己。

所以進幼兒園開始,再沒讓媽媽操心學習的事情,到後面升學擇校,分班,文理分科,都沒跟家裡說過,說了我媽也不是太懂,所以都是自己決定,什麼困難也都是要自己搞定。

所以我家孩子進幼兒園兩年我從來不催促他做作業看書,有手工也是他自己想辦法完成,所以現在5歲也是比較獨立自主。

(2)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通訊的發展,尤其是微信家長群讓部分家長更加的焦慮,看著別人家的孩子一個個優秀的呀,焦慮的心無法言說。 所以現在的父母累也有自己的越位讓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更差,所以根據自己家孩子特點,該放手的時候放手,孩子的第一次成長都是離開父母后,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做到。

3.老師讓位,因為現在家長的過度干預,孩子說不得,很多老師開始讓位於家長。

包括一直作業批改都讓位於家長了,在過去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 我們讀書的時候,家長只有孩子在學校打架犯錯了,才會接到老師的電話,而現在天天微信家長群都有給家長的信息。

過去沒有什麼家委會,但是家長和老師因為沒有太多的交集也少很多矛盾,老師也專心教學,也真的是為孩子,那個時候作業沒完成,都是老師留下來補課,現在基本很少,受各種因素影響。

近幾年的教育事故和教育改革更多的老師都是讓位家長,很多以前老師做的,現在都讓給家長了。現在的老師也是處於想管不敢管,下手重了就通報批評,所以更多的是老師讓位。

4.學生錯位,現在很多孩子根本不明白為什麼讀書,為誰讀書?

過去農村孩子的選擇少,要走出農村,讀書可以說是最便利有效的方法。所以孩子很早就吃過苦,明白讀書是為了自己。

而現在的孩子很少有能吃苦耐勞的,也沒經歷過苦,吃穿用度都不缺,還有家長一直催著陪著做作業,以為作業都是給家長做的,不陪就不寫的很多。

現在的孩子本來功課負擔比我們那個時候重,各種誘惑也更多,手機,電腦,遊戲四處都是誘惑,如果沒有主見,就很容易被外面的世界迷惑。 所以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還是要教孩子是非辨別能力和獨立自主能力,讓孩子自己慢慢成長。

所以現在教育讓父母喊累的原因就是教育多次改革,家長越位,老師讓位,孩子錯位。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老師和學生應該是缺一不可,一方不到位,其他兩方就特別吃力,而最關鍵的就是孩子自己明白為啥讀書,才能全力以赴。


遇見曉C


我是80後我的女兒正在上小學,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再恰當不過了。現在孩子上的確比以前讓家長操心。

一、接送。

80年代路上的汽車不多,主要以自行車為主,大多數小學生都自己上學。現在從幼兒園到小學基本都需接送,有些孩子都上初中和高中了家長仍在接送。再加上農村合併了一些中小學孩子上學遠了,家長不得不接送,有些家長為了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還將孩子轉到城裡由家長陪讀。

家長家每天要按時上下班工作很忙,還要按時接送孩子,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從幼兒園到到初中,感覺每天跟打仗一樣,經常顧頭顧不了尾,讓人疲憊不堪。


二、輔導。

80年代的小學生作業都是由老師批改,那時也沒有輔導班。現在小學家庭作業全靠家長檢查,批閱,有時還要和孩子一起做手工。


三、擇校難。

80年代學校就那幾所,沒有私立學校,學校大門敞開著,入學沒那麼麻煩。現在隨著大量農民工子女湧入城市,城區都劃學區入學,不在學區內的想找一個學位非常難。很多人就擠破腦袋買學區房,有了學區房還不行,還要求要求房產證要滿三年,家長被折騰的苦不堪言。

三、花費。

80年代上學雖沒有免費,但學費也就幾十塊錢,沒有額外的花費。現在上學都免學費,但卻花的更多了,因為各種資料滿天飛,各種特長班收費一個比一個高,私立學校的學費更是以萬起步,比不免學費時花的更多。


四、獨立。

80年代的孩子放學回家都會幫家裡幹活如:放牛、洗鍋、做飯、洗衣服等,現在的孩子只會學習比皇帝不難伺候,連一雙襪子要家長洗。


總之,現在的孩子上學花費大,操心多,這也是很多家庭不願意生二胎的原因。


教育黃金眼


可不是嘛,我女兒上一年級就送去私立學校了,管的嚴,成績一直都不差,今年五年級了,學習都沒讓我操過什麼心,兒子今年也上小學了,如果也去私立學校,負擔有點大,就把他送到隔壁村的公立學校了,我不怎麼在老家,都是他爸管,哪天晚上如果他爸爸下班晚了耽誤了,他就一點作業都不寫,打電話讓他爸爸趕緊回家教他寫作業,我老公說,因為這個小傢伙讓他感到很心累,就是偶爾聚個餐喝點酒他都不讓你心裡踏實


就有兒女m


我是80後,現在也是小學生的媽媽。作為80後,我在給孩子輔導功課的時候,總是想起來小時候自己上小學的一些事情:每天放學回家,媽媽給我做晚飯、陪我一起做作業,還要招呼跟我一起在我家做功課的同班同學......那個時候的媽媽應該也挺累的吧?

但儘管如此,越來越多的80後認為:在我們80後上小學的時候,家長為什麼基本不操心?好像操心孩子功課、陪伴孩子做作業的事情,屬80後最累似的。

事實上,並非如此,古往今來,大凡重視孩子教育的家庭,沒有哪個父母是輕輕鬆鬆就能把孩子培養成成績優秀、道德高尚、品學兼優的孩子的,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與他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

第一、從古到今,優秀的父母都在用心地培養自己的孩子。

孟母三遷、岳母刺字......大凡聖賢之人,他們的成長環境中總是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在其成長的過程中都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母親,為了能夠激發孩子學習,用蘆葦杆在沙地上教他學寫字,從別人家借書給他讀。這種苦和累,恐怕不是當今的家長能夠做到的。

近些年,隨著網絡信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在網上吐槽陪孩子寫作業的痛苦,但其實,對於那些用心陪伴孩子成長的父母來說,陪娃寫作業僅僅是成長中再平常不過的小事,比這困難的多的事情出現時,父母依然是不懼困難,迎難而上,為的就是孩子能多學些知識。

第二、不同年代,重視教育的程度不同。

我國對知識、對教育的重視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被中斷過,知識分子被稱作“臭老九”,成為社會階層中被批判的一派,強烈打擊了社會中的文化人。直到1977年,我國才恢復高考制度。而80後們上小學時,高考制度才恢復20年左右,80後的父母們多是小學文化水平,這之中有很多人經歷了文化大革命,並沒有充分意識到上學、接受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而如今,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開展,人人都要接受義務教育,在信息化時代,沒有知識的人在社會上越來越難以立足。而此時,接受了高等教育的80後群體成為父母后,對孩子們的學習、作業等有越來越多的話語權,操心的事情也比父輩們多,這也是社會現實。

第三、不同時代,家長操心的內容不一樣。

雖然每個年代的父母都在操心孩子們的教育,但不同的時代,父母操心的內容還是有很大差別。

80後的父母輩們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操心的是:每天早上給孩子做什麼吃的、孩子上學的時候是否被欺負了、這次考試有沒有拿到獎狀......

80後做父母時,更操心的是:孩子要上什麼興趣班、作業中又有哪些知識點不會、就孩子學習上的問題該用怎樣的方法幫助他提升......

總體上來講,80後上小學時,父母在孩子生活方面更加操心;而80後的孩子上小學時,80後們更偏重對孩子學習內容的關注。

結語

可憐天下父母心!

無論是80後的父母輩,還是如今做父母的80後們,對孩子的心都是一樣的,只是在教育方式上表達的方式不同罷了。當然,如今孩子們的升學壓力大了,父母在孩子教育上投注的精力也更加多,但還是期望更多的父母可以耐下心來陪伴孩子慢慢長大,不要過於急功近利地催促孩子成長,靜待花開。

我是人魚媽媽,文學碩士,80後辣媽。專注家庭教育研究,喜歡就關注我吧!

人魚媽媽


這個問題感覺太深刻了,我是50後的,我兒子是80後的,在這裡先不說我們那個年代上學時的情況,做為80後母親的我等到孩子上學的年齡,我的任務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學,每天早晨5點來鍾起床做早飯,一天三頓飯讓孩子吃飽,學校老師留作業,我只是督促孩子進快寫作業罷了,兒子也照樣考上了大學,如今兒子成家立業有了孩子,兒子升級當了爸爸,而我也升級當上了奶奶,應該是吉大歡喜其樂融融,可誰知盼著孫子長大該上學了,剛小學一年級這個累呀,我和老伴每天都是披星戴月到兒子家收拾屋子、做飯接送孫子上下學,而80後的父母天天上下班很晚才回到家,輔導孩子作業不說,還要完成老師發的微信上傳作業,每天都到很晚,我們老輩每天都要等到他們吃完晚飯,才能休息,50後的累,而80後的工作壓力,養家餬口他們更累,我就想什麼時候是個頭,唉也就只盼著我和老伴身體好好的,多給他們幫幫忙多陪他們幾年,盼著孫子快樂健康的生活,不要再象我們這麼累就好了!


老福169030761


現在的孩子上小學和80後孩子上小學,區別是顯而易見的。

作為一線老師,家有二年級女娃一枚,同是自己也是80後,我來談談自己看法。

一、社會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家長們有了更多的精力去關注孩子。

80年代,經濟發展慢,人們的生活水平低,大家普遍都窮。特別是農村時期,家長們多在家務農,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上尚是問題,哪有更多精力去關注孩子。

我記得我所在的村子,當時饅頭都買不起,都是用糧食去換;後來有了賣燒餅的,2毛錢一個,只有生病了家長才給買一個吃。

而現在,生活必需品增多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雖然大家還是在為了生計奔波,但和30年前的社會相比,人們的整體生活水平是提高了。對於大部分的家庭來說,起碼的溫飽甚至小康是沒問題的。這也就決定了,人們將有一部分富餘的金錢和精力抽身出來,用於孩子的教育,更加關注孩子的學習。

換言之:80後的父母不是不關注孩子學習,而是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對孩子學習關注少。

第二,獨生子女享有了比80後孩子更多的專寵和關注。

80年代的孩子很少有獨生子女。計劃生育沒有實施以前,大多數家庭是兩個到三個孩子,我的同學還有家裡姊妹四個、六個的情況。孩子多,加上家長的生存壓力大,普遍採取散養教育。上學,就是家長找個地方看孩子;放學,孩子滿大街瘋跑。學習好的那一個可能會多的一些父母的寵愛,但是父母是沒有能力給予孩子學業上的輔導的。

而現在,獨生子女成為普遍現象。每家一個的嬌寶寶獨享著來自爸爸媽媽,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專寵,所有的資源都圍繞在她一個人的身上,當然所有的希望也聚焦到她一個人身上。上學放學專人接送,一日三餐費心準備,十八般武藝通通操練起來。

只有一個孩子,當然盡所能去培養。這是大部分家長的心態。

雖然二胎放開了,但是似乎家長尚未從傾盡全力培養一個孩子的心態中扭轉。

第三、社會的整體發展形成一種普遍的教育焦慮。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視野由原來只囿於一個小村子,擴展到更大的範圍。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人們開始瞭解了更多的“別處的生活”,“別人家的孩子“,接觸到了不同的人不同國家的教育觀念,無形中助長了整個社會的教育焦慮感。

試問哪一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中龍鳳?

沒有一個家長願意自己的孩子甘為人後,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不要像自己活的這般艱難,他們害怕自己的孩子被拋棄。於是巨大的教育焦慮督促自己更多的關注到孩子的學習身上,營造出一個個“拼盡全力“的父母形象。

第四,當前語文教學改革所帶來的影響。

1課程設置

我們小時候的課程設置主要是語文數學,雖然也有體育音樂等課程,但不過是小打小鬧。

現在的社會,既希望孩子學習成績優秀,又希望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如今小學每學期也都有音體美科學等小科的學情抽測,美術、體育相繼納入中高考的檢測內容,各種特長班也應運而生。

學校沒有足夠的課程幫助孩子消化知識,家長勢必會增加回家後的學習時間,壓縮遊戲的時間。你不學,人家有學的啊!

2教學改革

特別是近期的語文教學改革,對孩子的文化底蘊的沉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孩子不僅要學習課本,還要背誦大量的古詩文學經典篇目。以我們學校為例,每學期要背誦30到40首古詩,還有背誦相應的《論語》、《三字經》等篇目。

長遠來看,這樣的改革肯定會提升整體的民族文化底蘊,但是就到每個孩子來說,學習的內容不僅限於課內還要擴充到校外,壓力是越來越大了。

3學校壓力

作為一線老師,也忍不住為一線老師發聲。其實不僅僅是家長感到有壓力,教師身上的壓力也很大。教學任務日益嚴重,各種非教學的活動如同雪花鋪面而來。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考試、評比、迎接檢查……都說很多人羨慕教師的職業,只有深處其中的才能知道其中滋味。

很多家長一談起現在孩子上學累心,就抱怨老師不負責任。不可否認每個群體中總會有一部分良好風氣的敗壞者。但平心而論,現在孩子上小學與80年代比,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種變化是社會變革發展的產物。大家都成為了這種變革的參與者和推動者,也從中承受了變革中的無奈和委屈。

作為一線語文老師,家中還有上二年級的女娃,我給家長的建議是:放平心態、自然養育、適時關注、順勢而為。

我是一線教師“且聽豐吟”,致力於持續輸出有價值的教育觀點和故事,陪伴孩子和學生健康成長,期待您的關注


且聽豐吟


因為過去的家長不用檢查作業,不用批改作業,不用簽字,這些不是老師做的嗎??現在的家長要檢查簽字批改作業,孩子不認真聽課,孩子成績不好,都是家長責任,老師只負責微信發作業,然後訓家長就行了……我的天啊,我長這麼大,沒受過氣,(上學時候成績都前三,走入社會都是別人寵我,因為我小但是懂事懂道理)現在孩子上小學,天天被訓的跟狗一樣,成績全班第十都還是差,什麼平時成績不好,你平時成績在好,考大學的時候有用嗎……


用戶2964445995346


您提到的這個是事實,現在的家長普遍都會為教育孩子而苦惱。

我最近和朋友在聚會時也談到了這個事情:在我們上學那會,作業不需要家長看,不需要家長簽字,可以說家長很少會看我們的課本和作業。大部分情況下,家長可能比較關心的是成績是多少分,到底錯在哪裡也沒有時間顧及了。


而現在不一樣了,教育環境和我們當年讀書的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還是以以前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孩子,孩子的成長會遇到很大的挑戰。這倒不是說孩子學不會小學那些知識,而是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內心會不斷地經歷過山車。最後的結果是父母大多會出現焦慮,最終會把壓力加倍地施加到孩子身上。

現在的父母,真的需要付出很多。從我接觸到的家長來說,大多數都是每天陪著孩子學習,基本上每天不會少於1小時。家長需要做什麼呢?聽寫,幫助孩子訂正,陪孩子預習,複習。還需要給孩子講解不懂的題目,準備各種考試。等作業都完成了,簽名,準備第二天上課的材料。

為什麼大家覺得累?這些任務太細碎,而且一旦有不完成的情況,老師可能就會在群裡批評家長或者批評孩子。家長每天都得小心翼翼地查看孩子的各種學習任務,確保孩子一一完成。


這種監督的方式,確實能夠讓孩子一段時間內有不錯的表現,但是副作用也同樣明顯。

1、孩子會覺得壓力很大。白天在學校緊張學習一天,坐在座位上不能活動,晚上回家依然要長時間在父母的監督下學習,孩子會覺得很煩躁。

2、父母接管孩子的方方面面,孩子會失去自主能力,慢慢地變成依賴,需要父母推動著才能往前走,甚至變成你推著都不願意走了。


對比我們小時候的成長和現在孩子的成長,我們不能得出哪個更好的結論。

我認為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是必要的,但是這種關心更多的應該是心理上的支持,一些大的方向上的指引。具體到學習上的細節,還是得孩子慢慢磨練。


低年級的孩子需要監督,這一點是沒有錯的。那麼現在到底哪個地方出了問題?主要是任務太多。我們的學校是競爭非常嚴重的地方,老師無法迴避,家長也無法迴避。

有沒有讓孩子快樂就能獲得好成績的?有,但是那是個別現象。對於整個班級來說,大部分孩子還是需要付出努力才可能收穫好成績。

我們需要意識到現在環境不一樣了,身邊的孩子都是武裝到了牙齒,大家都是拼父母。正視現實,累是肯定的,但是堅持也是必須的。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我就是80年後,說真的,在我的印象當中,我讀書的時候,爸媽好像就沒管過我學習,沒有教過我做作業什麼的。


考末考試的時候,才會問我考試考得怎麼樣,得多少分,下次再繼續努力!


當今,用我朋友告訴我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們剛來北京那會,幼兒園裡組織親子活動,空閒的時候,一幫家長坐一塊兒,大家聊的什麼呀?您家的孩子都報了什麼班呀?學得怎麼樣?上到幾級了呀?然後巴啦巴啦,聊的都是這些。”


一回到家,她就跟她老公商量,報什麼班,平時兩公婆要如何分工帶孩子學習,我朋友那孩子才幼兒園中班。


後來,她給孩子報了舞蹈班,報了鋼琴班,報了畫畫班,報了線上的數學思維課,報了線下一萬多塊的英語班後,又在線上報了一年的英語課程,在某寶買了語文資料,數學資料,練字本等等。


我問她,為什麼在線下報了有教師資格證的純正的美國外教課程後,還要再報一個線上的英語課程。


她說,為了鞏固線下的英語學習。


後來,因為當時孩子太小了,鋼琴課老師委婉勸退,讓大點再學。


這個故事是一年前,她孩子幼兒園中班的時候。


那麼,現在一年後,這小姑娘如何了呢?


舞蹈跳得很棒!

畫畫畫得很厲害!小姑娘畫的畫,都貼在他們的店裡的牆上,供客人欣賞。

我看了小姑娘做的數學題,能達到我們當地一年級的水平。

最佩服就是她的英語了,發音非常標準,能趕超我們當地三年級孩子的英語水平。

字一筆一劃,寫得非常的工整漂亮。

我朋友說,“開三個店,太忙了,我是沒辦法,都沒怎麼管她的學習。”


就前一週,我在朋友圈看到她發的信息,“真的太高興了!我定的鋼琴沒受疫情的影響,郵到家了!姑娘在家也能練鋼琴了!”


聽完這個故事,您是怎麼想的?


學生是發展的人,具有自己的性格特點,作為家長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個性,積極引導。


家長過多的管束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嚴重的可能會使孩子厭學,且不利於孩子的個性發展,過分的管束孩子更會使孩子精神緊張,不利於考試中發揮水平,成績下降等。


所以家長適時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放手“不管”去讓孩子在輕鬆自主的氛圍中自己學習,能更好探索知識和發展自己的優勢。


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幫助到您,我是“小記者在線”,期待您的關注。


小記者在線


今天把孩子打了一頓!今天上網課,一會把腳伸到桌子上,一會出來拉屎尿尿,一會偷點零食。語文和數學各四五十分鐘,中間休息十來分鐘,一年級的孩子確實坐不住,而且家裡的環境就是不適合教學 ,不比班級授課制!寫個作業磨磨唧唧,最後忍無可忍打了一頓!心煩,嚇得我一天也不敢看電視,手機基本被孩子佔著用來看電子版的習題,各種打卡,快瘋了!本來考下教師資格證計劃今年當老師去的,看這情況快算了吧,自家孩子都教的吐血……,苦不堪言,蒼天啊大地啊,趕緊開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