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從“大丈夫”到“小男人”,“唐詩”到“宋詞”的文化傳遞!

歷史在不斷前行,文化也隨之不斷演變。而作為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詩歌確實反應了時代變化的不同面貌。其中,尤以“唐詩”到“宋詞”的轉變更具文化代表性!

整個農業社會階段,大多數民眾並沒有受到相應的教育,幾乎都是如假包換的文盲,民間也多流行淺近粗鄙的俗文化,而真正代表歷史主流文化的詩歌一直都是讀書人專屬的文化。那麼,如何從詩歌中感受到一個時代的脈搏?自然還是要從唐詩宋詞說起!

人終究是時代的產物,詩歌亦然。所以,當我們走進唐詩宋詞,自然可以窺見那個時代所蘊含的與眾不同的時代面貌。

從“大丈夫”到“小男人”,“唐詩”到“宋詞”的文化傳遞!


唐朝是個格局開放的時代,唐詩更是恢宏闊達、氣象萬千,寫盡喜怒哀樂、人間盛景,而創造了這些不朽詩篇的大唐詩人們顯然都是大時代的歌手,從崑崙之巔,到濱海之岸,到處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他們是“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壯士,他們是“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勇士,他們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狂士,他們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雅士,而他們共用一個稱呼,名為“詩人”!

大唐詩人們緊貼著時代的脈搏,血管裡流淌著“大丈夫”的熱血,他們不僅僅熱衷於“抒寫情懷”,更熱衷於靠自己的“身體力行”去“建功報國”。

從“大丈夫”到“小男人”,“唐詩”到“宋詞”的文化傳遞!


邊塞詩人岑參如果不是身臨其境,怎麼寫得出“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千古詩篇。

大詩人李白因為家世原因無法參加科舉,仍舊四處奔走希望能為國家效命。雖然曾被玄宗招入宮禁,但只為文學之臣,後被賜金放還,但一生不曾放棄!後李白得永王邀請入幕,寫下“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的飽含其人生志向的詩句。更為難得的是,年近六十的李白在流放歸來後仍舊要去投軍報國,可惜半路病發未能成行。

即使是被稱為“詩佛”的“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的王維也在出使塞外時體驗了一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闊景觀,而不是伏在書案前絞盡腦汁地“徒勞狂想”邊塞風光。

歸根結底,大唐的詩人們因為版圖的遼闊而得以眼界廣闊,因為時代的氣象而心靈充裕、格局高遠,即使是中晚唐詩人也一直嚮往盛唐時那種海涵地負的偉大氣象,這也註定了大唐詩人們多為身有傲骨、知行合一的大丈夫形象。

從“大丈夫”到“小男人”,“唐詩”到“宋詞”的文化傳遞!


相比於唐詩,宋詞的氣象顯然小得多,也溫婉得多,宋代文人雖然沐浴在“刑不上大夫”的榮光中卻再也沒有了唐代詩人“仗劍走天涯”的血性,而是徜徉在美酒美食美女的溫柔鄉里無法自拔,活出了一副精緻的“小男人”形象!

在時代的背景板上,宋朝的版圖中再也沒有了塞外的雄奇開闊,而趙家人卻能在外敵環伺中依舊過著歌舞昇平、衣食無憂的生活,由此可見,佔據官僚主體的宋代文人們大多也只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覺悟了。如果再參考眾多身為文官的文人們用文章羞辱名將狄青時的場景,恐怕會讓旁觀者也為之憤怒!

宋朝從骨子裡就是個懦弱的朝代,所以,大多身居高位的文人們也自然沒啥風骨,大敵當前只要繳納了貢品,照舊每日享受著風花雪月,好不快哉!這樣的朝代,這樣的文人,自然很難寫得出唐人那種意境遼闊、奮進高歌的詩文來,反倒是對生活微末之事駕輕就熟,寫來毫不費事,畢竟不再向往遠方的人也只剩下了眼前的安逸和苟且。

從“大丈夫”到“小男人”,“唐詩”到“宋詞”的文化傳遞!


時代的環境影響了太多的文人,即使是宋代最大的文人蘇東坡也逃不出這個窠臼。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整個詩篇在“故國神遊”之前還保持著豪邁的味道,畢竟思及周瑜不免有豪傑之感慨。一旦提及自己就不由得“早生華髮”,氣勢開始衰頹。接下來更是“人生如夢”,全無先前的沖天豪氣,而是將人生虛無成夢境。最後又將酒灑入江中,用類似祭祀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無力感,氣勢幾乎完全喪失,讓整首詞難免有虎頭蛇尾之感。

從“大丈夫”到“小男人”,“唐詩”到“宋詞”的文化傳遞!


宋代大文人也只有“詞中之龍”辛棄疾雖然一生不得志,但終究在詞作中還留有個人的大志向,是能夠與時代對抗的很難得的一位文人。

文化屬於時代,時代也養育了文化。從唐詩中的“大丈夫”氣象,到宋詞中的“小男人”氣息,文化在逐步的衰退,而文人群體也由“胸懷天下”退化到了“小肚雞腸”,自此以後,詩詞中幾乎再也看不到大唐的氣象風骨,真真可悲!

感謝閱覽《明境國學》

您的關注轉發是我持續發文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