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故事:春节的这个习俗,原来还隐藏着这么个道理

春节,有个风俗,那就是走亲戚,老家叫串门子,也就是在这个时间内七大姑八大姨之间互相走动一下。

故事:春节的这个习俗,原来还隐藏着这么个道理

拿点礼品,上门说说话、聊聊天,吃个饭、喝个酒。小孩子呢,还能拿到红包,作为长辈给的压岁钱,皆大欢喜。

一般走亲戚是从大年初二开始走,大年初一一般都是在家里待着随便玩,算是给自己一个彻底大放假,为的是一年的第一天图个吉利,别搞成了个劳苦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在操劳。

记得小的时候,那个时候走亲戚相对比较麻烦,主要是因为交通不太发达,走近一点的亲戚一般是靠着两条腿走,稍微远一点的就是骑个老式的那种二八自行车,在当时也算是时髦配置了,高大威猛、风驰电掣。

而且当时农村的道路还都是土路,如果遇到下雪天或者下雨天,道路就变得更加难走,骑车摔跤也变得习以为常,常常骑车去亲戚家,结果到了的时候一身泥巴的囧相。

但是那个时候的过年更有年味,走亲戚虽然累点苦点,但是大家聚在一起还是蛮开心的,大人们一般会围着桌子磕着瓜子喝茶聊天,或者是饭后喝上几杯,一番热闹的景象。而对于小孩子来说更是开心至极,表姐表哥表弟表妹也能趁此机会欢聚一堂,追逐嬉戏、热闹非凡。

故事:春节的这个习俗,原来还隐藏着这么个道理

虽然一年到头并不能挣几个压岁钱,但是就是因为这些礼节让亲戚之间多了些交流、多了些相处的机会,从而维护了亲戚们之间的这点血缘之情。我国自古主张礼尚往来,也正是这些礼尚往来的走动,让平时因为工作或者生活原因相距较远的亲戚之间依然维系着这份亲情。

礼尚往来是个大学问,关键点不着礼,而在于往来这件事。不是有那句话吗,礼轻人意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不止是亲戚之间的礼尚往来很重要,团队与团队、国家与国家之间都需要有这样的交往方式。

最近因为疫情关系,大家均不能正常出门,如果要出门必须要佩戴口罩,相对我国十几亿的人口基数,以及医务人员的工作需求,自然口罩的需求量自然就变得异常之大,而对于这种平时生活中的非必需品,口罩的储备量自然没有那么充足,所以短期内出现了口罩短缺的迫切现象。

这个时候,有很多国家都给中国捐赠了口罩,以解燃眉之急,这可谓是雪中送炭,虽然口罩不是什么贵重的物品,但是在这个疫情时期却变得尤为珍贵。

故事:春节的这个习俗,原来还隐藏着这么个道理

在这些捐赠的国家中,我们可能对一个国家的捐赠物更为印象深刻,那就是日本的捐赠物,他们在捐赠物品上附赠几句古诗词,有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诗句的意思很好理解,但是就因为这些捐赠物上的简单诗句,让国家的形象瞬间在我们这里有了不错的好感。

同样是做一件事情,但是就因为做的稍微用了点心,就能表现出异常好的效果,不得不说对方对国内文化的了解,更加领悟礼轻人意重的含义。

正所谓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这个疫情泛滥的寒冬,因为那只言片语我们或许能感受到一丝的温暖。

我们自幼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更懂得礼尚往来的礼节和道义,目前疫情已经波他国,大家遇到的问题都是一样的,也是处处危机,口罩短缺,而我们作为礼仪之邦,自然不会袖手旁观,随之印着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的口罩物资奔赴他乡。

故事:春节的这个习俗,原来还隐藏着这么个道理

从这件事情来看,一来一往的串亲戚模式,或许还是那批口罩,在这么一个很自然和亲切的过程中变成了走亲戚的礼品,运来运去的行为或许能打开新的社会大局面,毕竟,搞好关系,发展经济才是你我都需要的。

走亲戚,看着是一件小事,却蕴含着大的人生道理,文化和人文,都离不开你我的互相沟通和交流,这才是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