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惟有丹青不老:徐思璧先生舊藏張大千、溥心畲、于右任

惟有丹青不老:徐思璧先生舊藏張大千、溥心畲、于右任

今秋拍賣,十分榮幸獲得徐思璧先生後人的信任,呈現其舊藏的三件作品,分別是張大千《紈扇仕女》、溥心畲《行書七言聯》、于右任《草書象山語錄》。三件作品曾伴隨徐思璧先生輾轉檯灣、大洋彼岸,歷經了半個多世紀的時光安然保存至今,包含了一段有溫度的舊昔過往,折射出徐思璧家族兩代人的命運變化與人生軌跡,尤為珍貴。

惟有丹青不老:徐思璧先生旧藏张大千、溥心畲、于右任

徐思璧伉儷與兒子、兒媳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美國家中,背景牆上懸掛著張大千及溥儒對聯。

作品背後這段故事的主角是徐思璧先生,原名徐相林,號思璧。生於1918年,原籍四川開縣,高中後於南京入伍,黃埔軍校十四期畢業。抗日期間赴印緬與日作戰,多次立下戰功。1945年抗戰勝利,隨軍接收臺灣。得蔣中正、蔣經國器重,授少將軍銜,退休晉中將軍銜。七十年代退休後移居美國。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徐老先生赴大陸尋親,找到分別四十餘年的早已成家立業的兒子,隨後兒子一家人也赴美定居。2010年,徐老先生過世。

惟有丹青不老:徐思璧先生旧藏张大千、溥心畲、于右任

蔣介石贈徐思璧的照片以資留念,並題字

“剛抵達當地城市的酒店,徐思璧先生的後人便開車過來接我。初次見面,這位面容和藹、精髓矍鑠的老者便給我一層莫名的親近感。上車後,我便迫不及待地和老人聊起畫作以及父親。老人操著濃厚的四川話音回答我關於父親徐思璧的很多經歷,以及作為兒子的他與父親曾經分離三十餘年後又重新團聚並隨其辦理移民,我沉浸在這些娓娓道來的故事線索中。約半小時的車程後,我們到達了家中。張大千《紈扇仕女》、溥心畲《行書七言聯》,于右任《草書象山語錄》分別裝在框中懸掛於各個房間的牆上,我屏住呼吸走到作品前,藉助手機電筒仔細地看著畫面每一處。老人又給我翻看了父親的一些照片,回憶起他和父親團聚後的點點滴滴,讓我迅速地在腦海裡建立起徐思璧先生的歷史輪廓,瞭解這些畫作的來龍去脈。就這樣一直聊到深夜,後來老人自己把作品一幅幅從牆上取下來,我小心翼翼一點一點地把作品從木板粘接處取下來,整個過程既激動又有一種莫名的難過……”

惟有丹青不老:徐思璧先生旧藏张大千、溥心畲、于右任

蔣經國贈徐思璧的照片以資留念,並題字

徐思璧先生與張大千、溥心畲、于右任三人均是在1949年之後離開大陸,投身海外。在他們之後的餘生裡,對大陸故地、摯愛親朋的情愫亦隨著年歲增長而累積流露。“看山須看故山青”、“葬我與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徐思璧先生和張大千有同鄉情誼,曾給予畫家不少幫助,故《紈扇仕女》系贈送之作,惜畫面未署上款,但令人激動與興奮的是,本件張大千曾收錄於1970年臺灣雅蘊堂出版的《張大千畫》中;溥心畲《行書七言聯》、于右任《草書象山語錄》均寫有思璧之名,所書內容非常講究,應是在20世紀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左右精心寫贈。六十年代徐老先生七十年代退休後,隨身攜帶三件作品從臺灣來到美國,並在當地重新裝框,作品後背裱邊四周粘在木板上,蓋上玻璃並懸掛至今。故此三件作品目前的裝裱時限將不會遲于徐思璧先生赴美國前。徐老先生已離世多年,兒子和兒媳如今也是古稀老人,日復一日地過著幾十年簡單、平淡與安寧的生活,三件作品才能完好地保留至今。

“ 時光荏苒,故人已逝,惟有丹青不老。”

惟有丹青不老:徐思璧先生旧藏张大千、溥心畲、于右任

張大千 紈扇仕女

設色紙本 鏡心

84×45 cm

1953年作

著錄:《張大千畫》,圖39,雅蘊堂,1970年。

惟有丹青不老:徐思璧先生旧藏张大千、溥心畲、于右任

出版物封面及內頁

惟有丹青不老:徐思璧先生旧藏张大千、溥心畲、于右任

于右任 草書象山語錄

水墨紙本 鏡心

69×33 cm

說明:上款人徐思壁先生。

惟有丹青不老:徐思璧先生旧藏张大千、溥心畲、于右任

溥儒 行書七言聯

水墨紙本 鏡心

135×33cm×2

說明:上款人徐思壁先生。

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賣會

預展地點:全國農業展覽館

拍賣地點:北京四季酒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