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太魯閣,見證入臺老兵的瀝血傳奇

大陸游客到臺灣,太魯閣地質公園是必去的景點。“魯閣幽峽” 是著名的“臺灣八景”之一,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已知最大規模的大理石峽谷。

其實,太魯閣地質公園的歷史並不長,是幾十年前修建中橫公路時開發出來的。這條建在斷崖絕壑中的公路,是大陸入臺老兵,用原始的簡單工具,艱苦奮鬥近四年時間建成的。200多名流落異鄉的老兵永遠長眠在這裡,傷殘者不盡其數。如果說,太魯閣峽谷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麼,中橫公路則是老兵們的瀝血傳奇——題記

壁立千仞雄偉險峻的“鐵桶江山”

太鲁阁,见证入台老兵的沥血传奇

戴上安全帽準備穿越太魯閣 礫華 / 攝影

太鲁阁,见证入台老兵的沥血传奇

遊客穿行在太魯閣中橫公路 一路觀山/ 文圖

到訪臺灣,是幾年前的事情了,偶然翻出當時拍攝的照片,竟有一種久違的親切。

四月的寶島臺灣,春意盎然。我們一行從花蓮出發,乘車直奔太魯閣峽谷。途中,聽導遊講,“太魯閣”中的“魯閣”是當地原住民泰雅族語言,原為“桶”的意思,那裡懸崖壁立,峽谷幽深,易守難攻,仿若鐵桶江山,故稱“魯閣”。後來,“太魯閣”引申為雄偉險峻之意,被現代人翻譯成“偉大的山脈”。

太鲁阁,见证入台老兵的沥血传奇

險峻的太魯閣大峽谷一路觀山/ 文圖

太鲁阁,见证入台老兵的沥血传奇

險峻的太魯閣大峽谷一路觀山/ 文圖

太鲁阁,见证入台老兵的沥血传奇

險峻的太魯閣大峽谷一路觀山/ 文圖

沿著蜿蜒蛇行的柏油公路,我們終於闖入太魯閣的懷抱。盤山公路一段明一段暗,明處是絕壁上鑿出的三四米寬的車道,暗處是幽暗陰涼的隧道。在忽明忽暗的變幻中,我們越來越近地觸摸到太魯閣原始而粗獷的氣息。憑窗望去,山石的青,植被的綠,飛瀑的白,還不時看到岩石因切割開鑿而裸呈的巨大傷口……壁立的高山,突兀的懸崖,湍流的深谷,果與泰雅族人命名的“鐵桶江山”名實相副。

太鲁阁,见证入台老兵的沥血传奇

太魯閣燕子口 一路觀山/ 文圖

太鲁阁,见证入台老兵的沥血传奇

遊客穿行在太魯閣中橫公路 一路觀山/ 文圖

雲氣瀰漫,煙霧迷濛中,越往前行地勢愈高,崖峽也愈險愈奇。燕子口,曾是這裡最具特色的地形景觀。峽谷兩岸大理石峭壁在流水作用下,被溶蝕成許多大小不一排列不齊的洞孔。每年春季,成群的燕子蜂擁而至,以洞為巢,飛進飛出,場面十分壯觀,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百燕鳴谷”的奇觀。可惜這已經成為過去,燕子們早已離巢另覓他處安居了,告別了遊人的喧鬧聲和汽車的鳴笛聲。

太鲁阁,见证入台老兵的沥血传奇

遊客穿行在太魯閣中橫公路 一路觀山/ 文圖

壁立千仞,水深千尺,數不清的隧洞緊傍著立霧溪。穿行在這些隧道中,如腸之回,如河之曲,九折十八回,蔚為壯觀。全程兩公里的九曲洞步道,是橫貫中橫公路工程的最險要地段。

靳珩,殉職中橫公路建設的河北老鄉

太鲁阁,见证入台老兵的沥血传奇

太魯閣靳珩銅像 一路觀山/ 文圖

燕子口盡頭,有一座橋,名“靳珩橋”,是為紀念當年開鑿中橫公路而殉職的靳珩段長及數位同仁而命名。當年,靳珩為此段工程段長。1957年10月20日,花蓮發生5級強烈地震。當時,他正在巡視橋樑工程,行走在一座木板橋上,山上滾落的石頭擊中木板橋,不幸墜入谷底,以身殉職。後人為紀念他,將新建的橋樑命為靳珩橋,並在公園中為他塑像。蔣經國在碑文中寫道:“臺灣省東西橫貫公路,鑿山川之奇險,開天地之清靈,極工程之艱鉅,成人文之偉績。而靳珩段長乃不幸於此殉難,今者康莊,既聞光景改觀,行旅過此,往昔之奇險艱鉅乃如雲煙,經眼渺不復睹,而俯仰流連之間,靳故段長之精英必有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者,此乃宇宙之至理,人生之大教,抑不惟靳故段長一人之不朽而已也。”

太鲁阁,见证入台老兵的沥血传奇

太魯閣靳珩銅像 一路觀山/ 文圖

出人意料的是,靳珩是河北無極縣人,竟然是我們的河北老鄉!他生於1914年,畢業於北洋大學,主修土木工程。1957年任臺灣東西橫貫公路溪畔公路段段長,同年殉職,享年43歲。英年早逝,實在令人嘆惋!靳珩塑像,生動傳達出當年中橫公路建設者的精神風貌,英姿勃發,意氣昂揚。

入臺老兵的悲涼生活與瀝血傳奇

太鲁阁,见证入台老兵的沥血传奇

遊客穿行在太魯閣中橫公路 礫華/ 攝影

太鲁阁,见证入台老兵的沥血传奇

遊客穿行在太魯閣中橫公路 一路觀山/ 文圖

太鲁阁,见证入台老兵的沥血传奇

中橫公路上安全提示牌 一路觀山/ 文圖

進入景區,走下大巴前,導遊會給每位遊客發了一隻安全帽,並要求必須佩戴,以防被滾落的山石砸傷。行走在山路上,不時看到提醒“戴安全帽”“不要逗留”的指示牌。太魯閣山石滾落貌似經常發生,2013年9月就有二女一男浙江遊客被落石砸中,不治身亡。

太鲁阁,见证入台老兵的沥血传奇

太魯閣九曲洞中公路 一路觀山/ 文圖

蒙天地之造化,太魯閣大峽谷是立霧溪千百萬年沖刷而成的,海拔三千七百多米,山體陡峭,斷崖崢嶸,盤桓其中的中橫公路,全長近二百公里,多數是曲折山洞,都是入臺老兵一錘一斧開鑿出來的。太魯閣峽谷幽深,怪石林立,大理石花紋清晰可見……如此險峻的環境,如此堅硬的頑石,實在讓人無法想象那些老兵,當年是以怎樣的精神開出這九曲隧道,使天塹變通途。

太鲁阁,见证入台老兵的沥血传奇

太魯閣長春橋 一路觀山/ 文圖

太鲁阁,见证入台老兵的沥血传奇

太魯閣長春祠 一路觀山/ 文圖

入峽後,第一景是“太魯長春”。走過紅色鐵橋——長春橋,只見一道飛泉在長春祠前分流入立霧溪,古色古香的祠堂建築,如一幀圖畫呈現眼前。這裡和靳珩公園一樣,也是為紀念修路的殉難者而建的,這裡供奉著二百位為修太魯閣隧道殉職的老兵的靈位。

太鲁阁,见证入台老兵的沥血传奇

蔣經國與修建中橫公路的入臺老兵 (資料圖片)

老兵在臺灣是一群特殊的群體,他們是當年蔣介石從大陸帶到臺灣的50多萬士兵,去時大多都是十幾歲,有的是抓來的壯丁,他們所有的親人都留在大陸。他們孤身一人無家庭,無金錢,無溫暖,是無根的落葉,除了打仗別無他長,退役後,更是苦不堪言。當時,初上島的老蔣不得不考慮如何統治全島的問題,東面崇山峻嶺,交通異常不方便——中橫公路就是在這種狀況下,由蔣經國招集退役老兵修建的。

太鲁阁,见证入台老兵的沥血传奇

修建中橫公路的入臺老兵 (資料圖片)

太鲁阁,见证入台老兵的沥血传奇

修建中橫公路的入臺老兵 (資料圖片)

據說,臺灣領導人決定修建這條公路後,不少國家對這項工程表示出濃厚興趣。德國人提出20年建設工期以及超高的費用要求,日本提出不但可以免費修路,而且只需要10年時間。說起日本提出免費修路卻被拒絕的原因,導遊說,當年日本佔領臺灣時,就曾想盡一切辦法掠奪太魯閣豐富的熔岩礦物質資源,這些歷史的記憶,臺灣人是不會忘記的,同時也進一步促使蔣經國下決心動用臺灣軍人,靠自己的力量來修路。承擔起這個艱鉅工程的老兵們,吃住在與世隔絕的深山峽谷中,風餐露宿,胼手胝足。當時,根本沒有精密先進的工程設備,他們用繩子將身子懸在懸崖絕壁上,硬是用一雙手和刀斧、炸藥等原始工具,一點一滴地在崇山峻嶺之間鑿石槽、打隧道、架橋樑,只用了不到四年時間,就一米又一米地開闢出了這條全長194公里的山間公路!

太鲁阁,见证入台老兵的沥血传奇

險峻的太魯閣大峽谷一路觀山/ 文圖

太鲁阁,见证入台老兵的沥血传奇

險峻的太魯閣大峽谷一路觀山/ 文圖

太鲁阁,见证入台老兵的沥血传奇

險峻的太魯閣大峽谷一路觀山/ 文圖

高聳在太魯閣危崖之間的中橫公路,是老兵們用血汗和生命鋪就的。如果說,峽谷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麼公路則是老兵們的瀝血傳奇。遊覽太魯閣,必須將入臺老兵感天動地的歷史業績與獨特的地質景觀聯繫在一起,由此獲得的太魯閣印象才是完整的。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太魯閣公園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一路觀山 更新:2018.04.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