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方誌敏兵敗被俘 粟裕親自為他報仇

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主力向西突圍,開始長征。一個月後,中革軍委發來命令,留在中央蘇區及附近的紅7軍團與紅10軍合編為紅10軍團,方誌敏任軍政委員會主席,劉疇西任軍團長,粟裕任參謀長,全軍團共一萬餘人,下轄19、20、21三個師。

方誌敏兵敗被俘 粟裕親自為他報仇

方誌敏

軍團編成後,國民黨其他部隊距此尚遠,唯尾隨之敵補充第一旅離之較近,孤立突出。因之軍團長劉疇西決定在譚家橋設伏,消滅敵補充第一旅。紅10軍團是3個師,其中第十九師系原紅七軍團改編,能打正規戰,第二十、二十一師為紅十軍和一些地方武裝升級而成,主要長於打游擊。而敵補充第一旅才3個團,雙方兵力大體相當。且設伏地形對紅10軍團卻十分有利。

烏泥關是一個山隘口,從烏泥關至譚家橋段的公路兩側,5公里範圍內,自南向北都是小山坡,若是打伏擊戰的話,乃天造地設的絕佳地形。當時紅軍的彈藥等物資極其缺乏,消滅敵補充第一旅,不但能獲得人員和物資補充,且能打掉追敵的氣焰。

敵補充第一旅是一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旅長王耀武,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是一員悍將。該旅裝備好,幹部多是軍校畢業生,訓練有素,戰鬥力相當強。

但劉疇西沒有把王耀武放在眼裡,設伏時,沒有把野戰作戰能力強,作戰經驗豐富的第19師放在主攻位置。當時,軍團參謀長粟裕和紅19師師長尋淮洲對這一部署都提出異議,但軍團長劉疇西不聽。仍執意要以長於打游擊的第二十、二十一師為主攻部隊,而能打正規戰的第十九師則負責待主攻方向打響後,向烏泥關穿插,以截斷王耀武的後路。

12月14日,敵人先頭部隊指揮部還未進入伏擊地域,主攻部隊部分官兵因心裡緊張,提前開火,此時的王耀武雖然暫時處於被動地位,但他在很短時間內便判明瞭戰場勢態。看出紅二十師戰鬥力並不強,所據陣地又是控制戰場的制高點,王耀武便首先集中迫擊炮和重機槍對其進行火力壓制,同時向高地發起猛攻。 紅二十師以前沒打過這樣硬碰硬的陣地戰,一時慌亂起來。王耀武找準弱點後,便不斷增調兵力向這個點進行突破,最終紅二十師的陣地被撕開了一道口子。 隨著補充第一旅的官兵不斷湧入,烏泥關及譚家橋高地盡被王耀武所奪,戰場主動權完全易手。 譚家橋戰鬥從早上打到下午,戰況異常激烈。紅十九師師長尋淮洲腹部中彈犧牲,紅二十一師的陣地也被王耀武突破。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方誌敏和劉疇西下達了撤出戰場的命令。

譚家橋戰鬥失利,皖南便無法立足。紅10軍團由方誌敏、劉疇西率領,南下返回閩浙贛邊。譚家橋戰鬥前,自信的劉疇西,此時又變得優柔寡斷起來。到達閩浙贛蘇區邊緣時,敵情已十分緊急。國民黨不斷向皖南一帶調集重兵,包括補充第一旅在內,共集結了20個團的兵力。面對優勢敵軍的圍追堵截,紅軍只能在寒冷的山區裡不停地兜圈子,部隊戰鬥意志大為削弱。

1935年1月10日,紅十軍團高層在浙西遂安開會。會上分成兩種觀點:一種以樂少華和粟裕為主,主張就地分兵遊擊,以減小目標,保存實力;另一種以方誌敏和劉疇西為主,主張繼續大兵團作戰,爭取早日返回閩浙贛蘇區進行休整。 經過爭論,方誌敏拍板定案,決定採用後者。 從遂安到閩浙贛蘇區,不過兩百多里路,正常情況下,急行軍兩天即可到達。但是國民黨軍在前往蘇區的路上設置了十幾道封鎖線,而且地域狹小,無法展開大兵團作戰。

1935年1月12日,紅十軍團到達楊林。由楊林向南越過南華山,就到達了化婺德蘇區,這是閩浙贛蘇區北面的一個外圍小蘇區,方圓約50公里,那裡仍有游擊隊活動。 粟裕向劉疇西建議,全軍應加速通過南華山,到達化婺德蘇區後再休整隱蔽,但劉疇西顧慮主力部隊過於疲勞,下令宿營休息一夜,天亮再出發。 無奈之下,方誌敏只得和粟裕一起率部先行。

隨方誌敏行動的,主要是軍團機關、後勤人員以及傷病員,加上缺乏彈藥的迫擊炮連、重機槍連,總共800餘人。他們翻過南華山,一直前進至靠近閩浙贛蘇區的地方,才停下來休息。

方誌敏兵敗被俘 粟裕親自為他報仇

方誌敏

1月16日,仍不見主力到來,方誌敏派人送信給劉疇西,讓其率主力迅速跟上,並於當晚通過敵軍的最後一道封鎖線。 下午6點,方誌敏、粟裕正要整隊出發,劉疇西那邊傳來回話:主力已經到齊,但是人員疲憊不堪,晚上不能再走了。方誌敏無奈,隨即指示粟裕率領一個無炮彈迫擊炮連、一個無槍彈機關槍連、21師第5連,以及一些輕傷病員和軍團機關工作人員共400餘人,開始突圍。粟裕率部行動堅決,當晚就衝過了敵人的封鎖線。

方誌敏自己則回去接應大部隊。 當天晚上,共達14個團的國民黨部隊分路趕到,將紅十軍團主力緊緊包圍在懷玉山區。紅十軍團主力這時僅剩2000餘人,在7倍於己的敵軍圍困下,已是彈盡糧絕,基本失去了強行突圍的能力。 隨著包圍圈越縮越小,紅十軍團被完全鎖於牢籠之中。那些天,懷玉山區雨雪交加,官兵們早已斷糧,不得不以草根樹皮充飢,就連方誌敏本人,也整整七天沒有吃上什麼東西。 1935年1月27日,劉疇西被搜出。時隔兩天,方誌敏被捕。 方誌敏在獄中總結:是“政治領導上的錯誤”,以及“軍事指揮上的遲疑”,使紅十軍團遭到了失敗。

同年8月6日凌晨,方誌敏、劉疇西被秘密殺害於南昌。至此,方誌敏、劉疇西、3個師師長全部壯烈犧牲,紅10軍團10000餘人,僅有參謀長粟裕率領400餘人突圍而出。

1935年2月至4月,400餘英勇的紅軍戰士,迅速組成挺進師,建立了浙西南遊擊區,粟裕任挺進師師長。5月至8月,粟裕與劉英一起指揮粉碎國民黨軍隊對挺進師的第一次“進剿”。隨後,挺進師發展到近千人。10月5日,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和閩浙邊臨時省軍區成立,粟裕任省軍區司令員、省委組織部長。

八年抗戰勝利後,進入解放戰爭時期。1948年9月11日,粟裕被任命為華東野戰軍總指揮。13年前的生死對手在濟南再度交鋒。濟南戰役發起時,粟裕親自擬定攻城部隊的戰鬥口號:“打到濟南府,活捉王耀武”。9月16日,濟南戰役開始,24日勝利結束,全殲濟南守敵10.4萬餘人(包括起義2萬餘人),生俘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以下將領23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