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谷城之國——谷國,因五穀而得名,與鄧國相依為命

谷國,為嬴姓,與秦、趙同出一脈。通常認為是西周之初被分封在谷地(今湖北谷城)的一個諸侯國,其首封君為嬴綏(suí),國爵為伯,故谷國的國君也叫谷伯。

“谷”的漢語字義是一字多義,《說文解字》中最主要的說法是上面兩個“小八”是水的變形,表示溪水從山的兩側往下流,形成“谷”。但看一看谷的甲骨文,我們似乎也可以想像上面四個點為小米粒,下面一張嘴,可以解釋為“口糧”。不管怎麼說,“谷”是五穀雜糧的通稱,沒錯。民以食為天,農耕時代農作物是百姓生存的根本,谷國的來歷肯定跟五穀有關。傳說炎帝神農氏發明農具,首創種植業,而谷城正是他試種五穀之地。據宋代《九城志》中說,因神農氏植五穀而得谷城。

谷城之國——谷國,因五穀而得名,與鄧國相依為命

谷國在史書中的記載極少,但從它所在的地緣位置來看,又是西周所立,故它的存在跟周王室防禦加強荊楚東進北伐而“以蕃屏周”脫離不了關係。

說到谷國,不得不提鄧國,鄧國(今河南鄧州)當時位於谷國的東北部,兩國緊鄰,可能迫於南面日益強大的楚國,使得谷鄧兩國的存亡命運牢牢地系在一起。對於谷鄧兩國同時出場的唯一正史記載是在《左傳·桓公七年》:“春,谷伯、鄧侯來朝。名,賤之也。”雖然魯史官記載得太過簡略,但大致意思還算清晰。

谷城之國——谷國,因五穀而得名,與鄧國相依為命

可以理解為:公元前705年春天,谷國國君和鄧國國君相約來到魯國,請見魯桓公。我們都知道,魯國在東山曲阜,谷國和鄧國在今湖北河南地界,兩則相差幾千裡,常理應該互不搭界,鄧谷兩國找魯桓公做什麼?只有理解了後面的“賤之也”就可以揭曉答案了。“賤”,通“ 踐 ”,踐踏之意。原來,谷鄧兩國遭到了楚國的侵擾,兩國國君只好親自出動去遊說魯國,希望能得到魯國的幫助。至於為何谷鄧兩國非得去遙遠的魯國尋求幫助,那就不得而知了,可能當時魯國跟谷鄧兩國有政治往來吧。

谷城之國——谷國,因五穀而得名,與鄧國相依為命

但也有一種說法,說是谷鄧兩國的發源地在今山東平陰縣,也就是位於當時魯國的西北部。理由是因為平陰縣一帶多有帶“谷”字的地名。後來谷國南遷,那些帶“谷”字的地名也隨著年代的久遠也逐漸被新的名字更替了,但有的卻依稀可辯,比如平陰縣的西南方向有個陽穀縣(武松打虎的地方)。至於為何遷往湖北谷城,那就更無據可考了。而關於鄧《辭海》中可以找到說法:“古地名,春秋魯地,在今山東汶河以南運河以北地區,清兗州府境。”也就是今天的濟寧市,確實是春秋魯國境內。照這麼說的話,南遷之前的谷國和鄧國也是老鄰居,只不過與南遷之後互換了位置。

谷城之國——谷國,因五穀而得名,與鄧國相依為命

不管怎麼說,這只是推測,一切要有待考古等具有說服力的佐證。

谷國在春秋初期被楚國所滅後,其王族後裔以國為氏,形成谷姓,世代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