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代表委員聲音:瞄準難點發力 鞏固脫貧成果

絲路樓蘭網全媒體訊 (周海霞、倪菁菁、袁媛、王怡文、常樂)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巴州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同全國人民一道同步邁入小康社會。正如政府工作報告所言,眼下脫貧攻堅已進入衝刺階段,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打贏脫貧攻堅戰還需付出艱苦努力。

2019年我州推動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脫貧之後下一步該怎麼幹?對此,始終關注脫貧攻堅工作的代表委員們都有自己的思考。

州人大代表、且末縣託格拉克勒克鄉加瓦艾日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託合提罕·如孜談到如何持續鞏固脫貧成果時說,託格拉克勒克鄉屬於典型的城郊鄉,人多地少,農業產業發展空間小。通過土地流轉、土地清理再分配、承包租賃等方式解決脫貧戶缺少土地的問題,力爭到2022年,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達到戶均10畝以上有機棗園。另外,通過成立家政服務和勞務派遣公司,組織富餘勞動力在縣域內務工,從事家政服務等,使其成為“農民離開農田走進城市”增收的新產業。另外,利用城中村緊鄰縣城的地緣優勢,將瓜果種植、水產養殖、家禽養殖等成為補充的經濟增長點。

州政協委員譚永軍和吾斯曼·夏依丁提交了《關於將公牛、羊、小白杏和香梨納入政策性保險範圍的建議》,也是出於在短板弱項上發力、發揮產業項目帶動作用、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的考慮。建議積極與保險企業、涉農銀行探索“政府+保險+銀行+農戶”農牧業發展模式,採取“政府補一點、保險公司出一點、農牧民掏一點”的方式,將公牛、羊、小白杏和香梨納入政策性保險之內,減輕農牧民在公牛、羊、小白杏和香梨的商業險投入負擔,有效化解農牧民承擔的風險。

州人大代表、博湖縣委副書記、縣長巴岱說:“2020年,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如何鞏固和防止返貧將是我們需要持之以恆的工作。鞏固提升脫貧成果,除了要靠政策和機制保障,還要繼續扶志扶智,不斷提升農村群眾增收的內生動力,這也是保持脫貧成果穩定長久的關鍵所在。扶志增強主觀能動性,扶智提升脫貧增收能力,兩者結合,就能為農民脫貧增收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