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虹桥街道聚焦重点,着力“人员排摸、宣传告知、管理服务”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下午2点举行发布会,介绍上海疫情防控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虹桥街道作为境外人士相对聚集、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街道,是怎样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

虹桥街道聚焦重点,着力“人员排摸、宣传告知、管理服务”

长宁区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胡煜昂表示,长宁区虹桥街道辖区内的常住境外人士约有2.6万。其中,古北地区居住有1.6万,占比高达51%,他们来自近50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日本、韩国、中国的港澳台,以及欧美等,因此也被称为“小小联合国”。这些境外人士的主要特点是“来沪工作比例高、举家来沪比例高、租赁居住比例高”

针对境外人员聚集的特点,在市、区“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虹桥街道聚焦重点,着力在“人员排摸、宣传告知、管理服务”三个方面下功夫,全力做好境外来沪返沪居民的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全覆盖、地毯式做好信息排摸,确保底数清。工作中,我们对排摸对象分区,是重点地区,还是其他地区?对排摸方法分类,在居委会、物业“一户一档”的基础上,既充分用好大数据推送信息,又主动发挥小区群防群治、来沪人员登记、门岗询问等查疑补漏作用。同时,借助科大讯飞外呼系统、在线翻译app、外语翻译机等

智能化手段加强沟通效率。通过“老办法”+“新科技”,实现人员精准排摸。

二是多渠道、多语种开展宣传告知,确保信息畅。我们在小区设置了一个用四国语言编写的公众防疫宣传栏;向每户居民发放一张四国语言的“融情卡”,简洁明了地告知返沪居民应该主动配合登记,做好相应的健康管理,并附上属地居委会和物业的联系电话。同时,为纳入健康管理的境外居民制作一张自我健康管理小贴士,指导其做到分餐分食、勤通风、自测体温等七项健康管理要求。通过广泛宣传,让境外居民及时了解了防疫要求和注意事项,也让境外居民更加关心社区、关注社区、主动登记,办理出入证,自觉守好小区门、楼道门、自家门“三扇门”。

三是精细化实施疫情防控,确保措施实。工作中,我们一方面严格实行小区疫情防控管理,严格实施“一测体温,二看出入证,三要询问,四作登记”的制度,

另一方面,对排摸出的来自或途径重点地区的外籍居民认真落实14天居家隔离观察措施,并发放外语版新冠肺炎居家隔离小贴士,帮助其更好地了解居家隔离要求,切实做到境内境外居民一视同仁,既不提高也不降低防控标准,让小区安全,让群众安心

事实上,虹桥街道针对“国际化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既有刚性的管理一面,也有柔性的服务一面。这里,我以已经积累了二十余年国际社区管理探索经验的荣华居民区为例,他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主动对接需求,做好境外人士服务。荣华居民区不仅为居家隔离的境外人士提供服务,还面向所有境外居民开通需求调研二维码,根据收集到的需求,提供生活用品购买、健康宣教、在线课程、相关政策咨询等服务清单,为境外居民开展无接触式服务,切实做到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二是积极联系涉外社群,发挥自治共治作用。该社区发动外籍热心居民积极投身小区防疫工作,通过本国商会群、同乡群等平台主动宣传本市的防疫规定,帮助邻居分清官方消息和网络谣传,稳定其情绪。街道也主动帮助,联系辖区内部分外企商会社团,广泛宣传疫情防控。通过这些商会组织,呼吁外籍居民主动配合属地的信息登记,开展居家隔离。通过这样的“老外”帮“老外”的模式,极大地减少了因语言不通、国情不同导致的不理解、不配合。

我们认为,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动员既是防疫工作的着力点,也是现阶段社区治理的增长点,为我们下一步的社区治理工作提供更多群众基础。社区与居民包括境外居民的感情就是凝聚力,通过这次疫情防控建立起的情感纽带既是本次阻击疫情的助力点,也是未来社区治理的关键点,为下一步的治理工作提供更多信任与支持。

虹桥街道聚焦重点,着力“人员排摸、宣传告知、管理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