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沙溢承认自己“犯错”:给安吉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不要走育儿弯路

瓜妈说:

前阵子看到一个视频,沙溢跟主持人聊到给孩子“报辅导班”的话题,坦言自己曾走过一段“弯路”。

他是个急性子,对儿子抱有很大期望,一度给安吉报了十几个培训班:钢琴、英语、书法、游泳、羽毛球……


沙溢承认自己“犯错”:给安吉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不要走育儿弯路

而且总不可避免地有种“比较心态”:别人家孩子能行,你为什么不行?

沙溢承认自己“犯错”:给安吉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不要走育儿弯路


总是跟别的孩子比较,不仅自己心态很焦虑,而且也给安吉造成很大心理压力,胡可曾发过一段视频,安吉一座到钢琴前就“崩溃“大哭……


沙溢承认自己“犯错”:给安吉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不要走育儿弯路

其实,在我们身边,像沙溢这样的家长太常见了:生怕孩子被别人家孩子落下,于是别人报了什么班,自家也不能落下。一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瞬间就能点燃中国父母的焦虑。

这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部纪录片《起跑线》,它记录了北京22个中产家庭对30个孩子的不同教养方式,以及养育过程中的矛盾与困惑。尤其是关于“给孩子报兴趣班”这个点,看完感触很多。对孩子来说,什么才是最好的启蒙方式?究竟让孩子从哪里起跑,才能赢得未来?

10几个兴趣班,整个童年,定格在奔跑上课的路上


7岁女孩汤笑嫣有个动不动就把"起跑线"挂在嘴边的妈妈。

2岁开始,兴趣班就伴随着她成长的每一天。声乐班、朗诵班、钢琴班、舞蹈班……,10几个兴趣班累计花费超过20万。

对于只有爸爸一个人工作的家庭来说,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即使爸爸不同意,妈妈还是又增加了一个“逻辑数学”兴趣班。


沙溢承认自己“犯错”:给安吉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不要走育儿弯路


每个周六早上七点多,笑笑就从温暖的被窝出发,这一天她被安排了4个兴趣班:

上午9点到10点,尤克里里弹奏课;11点到12点,声乐课;下午1点到3点,舞蹈课;最后,是西班牙语课,要一直上到5点;

马不停蹄的天,妈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快点”!午饭时间,笑笑在妈妈的催促声中,简单捞了几口面条,就又赶车去了!


沙溢承认自己“犯错”:给安吉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不要走育儿弯路


关于“为什么要给孩子上这么多兴趣班”,汤笑嫣妈妈说:

我觉得从小培养出来的那个兴趣,是要靠家长的。她学这些东西,长大了还是有用的。


沙溢承认自己“犯错”:给安吉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不要走育儿弯路


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但笑笑爸爸有不同的观念。他觉得,孩子还小,应该多玩会儿。

每当这时,妈妈就把“起跑线”理论搬出来,声音马上高八度:

你这就是输在起跑线上了!你知道人家都上多少个班?那你不上,你就落后了呀!

字句间,焦虑暴露无遗。


沙溢承认自己“犯错”:给安吉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不要走育儿弯路


在我们身边,像笑笑妈这样用兴趣班填满孩子童年的家长并不少见。

一项调查显示,2018年,有8成中产家庭的课外教育投入超过1万,有五成家庭超过2万。而这些家庭中,有多少是出于孩子自身的兴趣或天赋考虑,又有多少是出于跟风与攀比的焦虑呢?

当记者问笑笑,你愿意上兴趣班吗?笑笑望了一眼门口,低声说“有的愿意,有的不愿意。”

那你有跟妈妈说吗?

“我不敢跟她说……”

沙溢承认自己“犯错”:给安吉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不要走育儿弯路


在这个故事里,我看到一个被焦虑母亲推着走的、疲惫又机械的女孩。

太多家长对兴趣班抱有某种执念,似乎上了这些班,孩子就一定能获得某种能力,取得成功。

经常有妈妈有问我,孩子逻辑思维不行、专注力不行等等,该给娃报什么班?包括上周给大家分享陪娃拼图的沐沐妈(《这个妈妈用了7晚让娃爱上拼图,从焦虑到陪娃的快乐,只差这一步》),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疑惑。


沙溢承认自己“犯错”:给安吉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不要走育儿弯路


的确,报班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帮助,但它并不是解决娃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当孩子遇到问题,我们第一反应应该是“我能为孩子做些什么”,而不是“赶紧看看,报个什么班能给娃补补”。

家庭教育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起跑线,父母作为第一责任人,责无旁贷。

兴趣班本身的存在是没错的,本义也是为了帮助孩子挖掘天赋、陶冶性情,多学一项技能。但报班应从孩子的自身需要出发,而不应成为父母释放焦虑的工具。


另辟蹊径的教育方式,各有各的利弊

与汤笑嫣家庭的焦虑相反,纪录片中,还有一些父母,他们反焦虑而行,另辟蹊径,为孩子打造更优化的启蒙之路,迈出探索的脚步。

5岁女孩小鸟,从没上过一天学。从记事起,就是在家里和爸爸一起边玩、边学习。启蒙教育对她来说,就是和爸爸在家的快乐时光。


沙溢承认自己“犯错”:给安吉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不要走育儿弯路


谈起当初为什么不给小鸟上幼儿园,妈妈说,“幼儿园小朋友多,怕老师照顾不过来”。

而爸爸本身就是英语培训老师,“瞧不上”幼儿园的教育。他认为:

传统幼儿园的优势在于,很多孩子在一起,可以天天交流;劣势在于,它没有针对孩子的兴趣培养。

兴趣培养很重要,不要限制她思维的发散性,她可以天马行空地去想,她想干什么我都会让她去干,只要在合理范围内。


沙溢承认自己“犯错”:给安吉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不要走育儿弯路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虽然小鸟很欢乐,英语很棒,可以跟爸爸全程英语交流。但家人逐渐发现,长期缺少社交的小鸟,性格却越来越内向、胆怯了。


沙溢承认自己“犯错”:给安吉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不要走育儿弯路


为了让小鸟增加社交,父母又给她报了音乐课、舞蹈课。但小鸟一上课就哇哇大哭,即使现在,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总有些格格不入……


沙溢承认自己“犯错”:给安吉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不要走育儿弯路


6岁的何艾芸,则被父母送进了以中文教育为主的国学私塾,每周五天寄宿学习。每天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中,摇头晃脑地背书……


沙溢承认自己“犯错”:给安吉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不要走育儿弯路


她的妈妈喜欢传统教育,给她报的兴趣班都是偏传统的武术班、书法班,他们对女儿的期望是希望她将来学中医……


沙溢承认自己“犯错”:给安吉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不要走育儿弯路



而4岁男孩贵贵所接受的,则是当下看起来更时髦的“环游世界”式的游学启蒙。

贵贵妈妈李海培的教育理念是“经历对于人生非常重要”。于是,她选择带着家人,历时3个月,走过16个国家,每到一个国家,就让儿子去体验当地的幼儿园,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


沙溢承认自己“犯错”:给安吉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不要走育儿弯路

这种海外游学的经历,让贵贵接触到很多传统幼儿园里没有的事物,让他渐渐打开心胸去拥抱世界,不像刚开始旅行时那样惧怕陌生。

旅途中贵贵交到很多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朋友,世界在他的心中日渐有了清晰的轮廓。


沙溢承认自己“犯错”:给安吉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不要走育儿弯路



贵贵妈妈说,“我们不要把孩子的教育看成工程,而应看成园艺,每个孩子都有最佳的成长方式。

在她看来,“工程”只培养螺丝钉,而“园艺”才能让每个孩子成为自己最好的样子。


沙溢承认自己“犯错”:给安吉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不要走育儿弯路


而贵贵的性格,也在旅行中,发生了很大变化。

他更容易接纳和包容陌生事物。开朗热情的性格,也让他很容易结交到新朋友。

贵贵妈妈认为,这种体验式的教育, 能够真正带给孩子充实、幸福的感受。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这才是最重要的。


家庭教育其实是件非常个人化的事情,无法定论对错

这些与众不同的教育模式中,每个家长都有各自坚持的教育理念,但初衷无一不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以及尽自己最大能力,给娃更好的教育。

纪录片客观呈现了事实,并没有对错评判。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种教育模式,都会对孩子产生相应的影响和后果。

家庭教育其实是件非常个人化的事情,每一个父母当下所选的教育方式,都是基于自己以往的人生经验积累,而做的彼时认为最正确的决定。

但最终结果如何,孩子是否赢在了起跑线,即使赢了,又是否能赢到终点,谁也不知道,因为这一切都还在进行时。

可能也正是因为知道父母教育对孩子影响的深远,才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断陷入焦虑。生怕自己做得不好、不到位,耽误、埋没了孩子,于是培训班变成了“避风港”,只要把钱花出去,爸妈就觉得自己尽到了培养的责任,自己的焦虑也有了“安身之所”。

我见过太多家长,宁愿付1万块培训费,却不愿放下手机全身心陪娃1小时的。对于学龄前的娃来说,来自父母高质量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不是说报培训班不好,而是随大流、攀比式的报班,实在得不偿失。

瓜妈最后说:

现在鸡娃的社会,其实不管报不报培训班,父母内心的焦虑都是很难被平复的。

我见过瓜瓜的同学,报了7个培训班,但妈妈依然很焦虑,因为她觉得娃围棋学不好、画画又没创意;而且为了挑最合适的英语培训班,试听了30多家培训机构的课,到现在也没拿定主意报哪家。

大家都知道,我也给瓜瓜报了几个兴趣班,钢琴、美术和乐高。这3个班都是我平时在陪瓜瓜的过程中观察发现他感兴趣的,上了几节体验课后跟老师交流瓜瓜的课堂表现,认为瓜瓜能听懂愿意学的,我才报的。

其实,报什么班,甚至不一定要报班,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家长不盲目跟风。真正的不焦虑,是基于对孩子高质量陪伴的基础上,了解孩子,挖掘孩子天赋,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养方式,这是正确的抵抗焦虑的方式。

沙溢最后说,他和儿子安吉现在改变非常大。

沙溢承认自己“犯错”:给安吉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不要走育儿弯路

他逐渐学会了尊重孩子,儿子实在不感兴趣的,他就不让儿子去做了。而安吉也因为得到了父亲的尊重,反而越发做得更好,来回馈父亲的爱,他们父子之间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机、良好的互动。


沙溢承认自己“犯错”:给安吉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不要走育儿弯路


沙溢有一段话说的特别好,他说,

他(安吉)是第一次当孩子,我也第一次当父亲,我们俩其实在成长过程当中,都一样,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教育安吉的同时,其实我也是在学习、在成长……


沙溢承认自己“犯错”:给安吉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不要走育儿弯路


做父母,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件能马上得心应手的事儿,我们都是一路摸爬中成长,坦然接受自己和孩子,都是不完美的,让我们和孩子一起,一路成长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