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真正的賢臣良將---被醜化的曹操

真正的賢臣良將---被醜化的曹操

真正的賢臣良將---被醜化的曹操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在歷史上和民間傳說中,曹操總是白臉奸臣的形象,特別是《三國演義》簡直把曹操給完全否定了。現在回頭來看曹操無疑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賢臣和良將。

真正的賢臣良將---被醜化的曹操

一、悲催的曹操被惡意醜化

我們來看醜化曹操的主要事例:

1、曹操殺害呂伯奢忘恩負義。我們且不說此事是否屬實,即便真實,也是在當時曹操處於安全第一的情況下不明真相而發生的誤殺。歷史上哪個著名的政治家不是殺人如麻?李世民對兄弟舉起屠刀,明永樂大帝將侄子趕下臺不算還要多年尋找, 有雄才大略的朱元璋的“空印案”、“藍玉案”冤鬼以萬而計,但是都磨滅不了他們對歷史的功績,成功的政治家從不是以是否是好人的標準來衡量,實際上成功的政治家是排斥老好人的。前秦苻堅大帝建立了強大的國家,但是還想做老好人,對慕容垂等使用了婦人之仁,結果造成帝國的毀滅,自己也身亡,任何一個成功的政治家都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的!所以像曹操這樣的政治家不能用婦人之仁來衡量。

2、曹操殺楊修嫉賢妒能。當時在軍中,沒有命令就收拾行囊,擾亂軍心,被殺是再正常不過了,所謂軍令如山,何況一個楊修;再看同樣情況的諸葛亮,失街亭的馬謖實際上是逃走了,殺只會紙上談兵畏罪逃走的馬謖,卻是“揮淚斬”,不僅僅遮蓋了諸葛亮用人的巨大失誤,最終美化了諸葛亮。同樣的事情兩個標準。

3、為人奸詐,“寧我負天下人,勿讓天下人負我”。三國亂世,忠厚老實只會變成一具死屍,在那樣一個戰亂的年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兩軍對戰,兵不厭詐。換個角度,戰爭肯定死人,用點計謀至少可以使自己這方減少傷亡。為人奸詐說不過去。“寧可我負天下人 勿讓天下人負我”這句話不是曹操所的原話,應該是“寧我負人 毋人負我”。就憑曹操說的“寧我負人 毋人負我”是他人所不能及的,一般人肯定說“寧天下人負我 毋我負天下人”與其這樣假君子,不如真性情。而劉備“摔孩子”“白帝城託孤”的偽君子行為卻被大肆讚揚。

4、篡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剝奪了漢獻帝的權力。以當時的情況,如果讓漢獻帝自己主持朝政,可能不出三五年,漢獻帝的人頭都不保,因為天下瞄準帝位的人數不勝數,因為有曹操的存在,這些人稱帝的慾望只能深存於內心,各路諸侯甚至包括劉備都是在此之列,在本人愚見,或許只有曹操還算例外!因為最有實力最有資格的曹操不稱帝,恰恰反映了他內心的忠君思想,何錯之有?再來看劉備的自立為“漢中王”的行為,沒有取得漢獻帝的旨意,完全是反叛行為。

二、曹操是具備文韜武略的真正賢臣良將

在魏晉南北朝至隋唐的歷朝正統史書中,曹操皆被視為兼具文韜武略開一朝基業的中興之主,常與光武帝劉秀相提並論。唐太宗李世民讚揚曹操是「以雄武之姿,常艱難之運,棟樑之任,同乎曩時,匡正之功,異乎往代」,唐玄宗李隆基的小名就取自曹操的“阿瞞”。

1、文韜方面。曹操是那個時代偉大的詩人,《短歌行》、《觀滄海》等詩歌可不是一般人寫的出來的,可以和蔡邕、蔡文姬成為朋友的人,自然是文采出眾互相欣賞的人,蔡家父女是漢末大文豪,因此曹操是那個時代的大文豪一點不為過,三國的風雲人物之中無人可比!三國的時代,是軍閥混戰的時代,中華自從被秦始皇統一以來(同樣遺憾的是,秦始皇對中國的古代史做出了最大的貢獻,如果當時戰國七雄繼續存在下去,那麼將形成文字、度量衡、文化、語言各不相同的七個國家,說最大的貢獻並不為過,可是歷史反映的也是負面居多),自漢朝以來,漢末軍閥混戰,加上原來戰國七雄的貴族後代的推波助瀾,再次分裂成不同的國家大有可能,正像曹操所說,如果沒有他,不知道有多少人爭相稱帝,曹操統一了北方,實際司馬氏是繼承了曹氏的基業,包括人才機制、 經濟機制等,曹操為中華的再次統一打下了基礎,歷史貢獻雖然無法和秦始皇相比,但是可以用巨大來形容。

真正的賢臣良將---被醜化的曹操

2、武略方面。軍事上,曹操初期的兵力並不佔優勢,可以說袁氏兄弟、劉表、江東孫氏、西涼、呂布、公孫瓚等的實力都不弱於曹操甚至強於曹操,屢出奇兵,計謀百出,在初期軍事實力不佔優勢的前提下,滅掉各路諸侯,官渡之戰是以弱勝強的典範 , 和西涼馬超的征戰將兵家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的詭道之術發揮到極致,征伐遼東之戰將快速奔襲和心理戰發揮到很高的水平,等等很多都是著名戰例,先平定北方再取南方的戰略是非常正確的,先平定河北遼東並收降馬騰即實現了穩定的後方,又取得了冷兵器時期最重要的精兵和健馬,戰略上極其成功!赤壁之戰的失敗絲毫掩飾不了曹操一生軍事生涯的巨大成功,曹操是著名軍事家的結論,歷史上沒有一點爭議。

真正的賢臣良將---被醜化的曹操

3、賢明的臣子

什麼是賢臣?即賢明的臣子。那曹操是否是臣子呢?答案無疑是肯定的,終曹操一生尊帝稱臣。那曹操是否賢明呢?這裡就有個對立面的問題,即賢明針對誰?對於漢獻帝,曹操做的不是愚忠,但對於漢帝國,曹操可以稱為是賢明。

在國家的管理上,曹操作為漢末實際掌握者,整個國家呈現出人才輩出和巨大的經濟優勢,反映者其做為能臣的成功,袁紹、袁術、劉表、公孫瓚都有無法也不能用人的典型範例,更別提發掘人才了,可是曹操對郭嘉、荀家叔侄以及眾多武將的使用可以說人盡其才,遠非漢末眾諸侯可比,也遠非劉備和諸葛亮之輩可比,或許只有前期的孫權可以相比,沒有愛才之心,十個關雲長都會死在千里走單騎的路上,十個趙雲也會倒斃在長坂坡前,說是愛才如命並不為過!這些優勢實際上造成了最終曹操集團對劉備集團和孫權集團的全方位優勢。

在經濟方面,曹操制定了“強兵足食”的大政方針,在許昌附近實行屯田制,獲得了很好的結果,糧食增收。曹操專門在各州郡內設置了田官,招募流民屯田,把屯田制加以推廣,改變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所造成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境況。正因屯田制的成功,各個地方都變成了“農官兵田,雞犬之聲,籲陌相屬”的景象。這個制度也使北方的社會轉向穩定,最終達到征伐四方時不用運輸糧食的境地,當地的糧食就足以維持戰事之用。

在作為臣子方面,曹操一直把漢獻帝當作是自己應當維護的人,為了證明自己的忠心,更不想被別人看成是一個欺君的小人,曹操把自己的幾個女兒全部嫁給漢獻帝。雖然自己的權力比較大,但是這樣一來就能打消天子心中的顧慮了,因為他不可能殺掉自己的女婿讓女兒守寡,因此曹操並不是三國演義裡面的奸詐小人,而是一個為國為民的功臣。

真正的賢臣良將---被醜化的曹操

4.優良的將領

我國曆史上良將眾多,而曹操無疑是其中最出色的之一。其於漢末亂世乘勢而起,歷時十餘年苦戰,削平袁紹、袁術兄弟、呂布、劉表、張繡、馬超、韓遂等割據群雄,統一中原地區。在軍閥混戰,十室九空的漢末亂世,幾乎一人一軍轉戰中原北疆,一共指揮了十一次對夷狄軍隊的大勝利,掃滅烏桓、壓制匈奴、平定羌氐、降伏鮮卑,令各方夷狄在不能乘虛入中原為禍。要知道,公元177年,也就是黃巾起義前七年,東漢王朝三路大軍,合計5萬鐵騎去征討統一大漠的鮮卑人,直接被敵軍打了個幾乎全軍覆沒,損失七八成人馬,只逃回一兩成。至於西羌部族,更是拖著東漢打成了百年戰爭,令不堪重負的漢廷,朝堂議事時都一度打算放棄涼州了。最後,還是曹操和曹丕、曹真父子,解決了這個百年難題。甚至可以說,東漢王朝二百年來,真正的武功最高光時期,除了竇憲燕然勒石,掃滅北匈奴,班超在西域千里催戰雲,打垮統治中亞和北印度的貴霜帝國遠征軍,還就是曹操在位的那些年。

曹操是當時的漢末的最高統治者,想代漢稱帝可以說非常容易,但是,沒有這樣做,雖然任何人都不知道曹操的內心的想法,但是或許是僅存的忠君思想左右著曹操。就這樣一個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政治家,而且是漢末最成功、最傑出的人物,在歷史上確被醜化成小丑、白臉奸臣,源於什麼?

曹操被醜化,或許只有一個原因,偽道學的需要和歷代皇權統治者的需要,曹操被醜化了,嗚呼!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觀滄海》)。“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短歌行》,英雄大氣如此,絕對不是《三國演義》裡那奸雄嘴臉,曹操是一代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思想家,是一代人傑,或許歷史上的永樂大帝與其相得益彰。

曹操是男人的楷模,真正的賢臣良將!!!!

真正的賢臣良將---被醜化的曹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