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阿里員工炫耀:績效一直3.75,福報修夠了,跳槽拿到double

前言:在職場,績效考核一直是一道解不完的難題。近年來,坊間關於績效的議論也是比較多的,對於績效管理的看法也比較趨向兩級發展,坊間也很自然分成了兩大觀點。

反對派:績效管理害死了多少大企業,害慘了多少員工,然後最後呢?績效存在的意義不大。

支持派:績效管理是一門神器,它不僅是管理的工具,還是戰略的工具,更是激發人性的工具。

阿里員工炫耀:績效一直3.75,福報修夠了,跳槽拿到double

在互聯網職場論壇,一位職場人發帖感慨到。今天是在阿里的最後一天,在職兩年多績效一直是3.75,但是來的時候薪資低,到今年初還是不到20k,現在調薪+晉升+跳槽也接近double了,雖然我算是KPI制度的受益者,但還是很厭煩它,福報修夠了。希望以後能快樂生活。

該職場人並補充到。自己社招p5進的阿里,應屆生待遇進來的,base低。今年375後到了21k,給了200股票,但要4年才能拿到。也拿了美團offer,怕還是難受,拒了。這次去了三線小廠,收入不是跳槽的唯一原因,工作致鬱,想輕鬆一些,重點是乾的不開心,375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拿,不賣命怎麼行,而且職級越高越難拿,累了,但我覺得極大概率我不會後悔跳槽的。這樣的炫耀也是瞬間引起了網友的圍觀與議論,我們再來看看網友都是怎麼說。

阿里員工炫耀:績效一直3.75,福報修夠了,跳槽拿到double

有網友就規勸到。別走,離開阿里你會後悔的,技術兩年375還不到20?我就是離開阿里去了美團,後悔的一筆,天天睡不著。

有網友說到。阿里社招還有p5?技術少於20?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6以後拿一次375就比你的跳槽高了。而且連續拿說明領導喜歡,升7也是很有機會的,年輕啊。3.75實際收入比double不要高太多。

也有網友說到。人生的每個階段追求不一,儘量讓自己的每一天過的開心點,沒什麼不好。你是13進來的?我也是375晉升啥的,今天21多一點,不過樓主你這帳算的不對,如果單純因為薪資的原因想離職,勸慎重,畢竟我算上股票月薪也基本有28了,而且375高潛很容易滾雪球的。唯一的就是股票一個財年才歸屬25%。

也有網友表示支持。早點走吧,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跳一下base也40K了吧,感覺不錯了。阿里離職率很高,361已經讓很多組人手都不夠用了,離職交接的成本太高了。沒有3.75,沒有晉升,呆2年你就不呆了。

阿里員工炫耀:績效一直3.75,福報修夠了,跳槽拿到double

看了網友的吐槽,筆者最後也總結幾句。

很多職場人不太瞭解大廠的績效。認為績效管理就是用來打分、排名、懲罰。其實這是很大誤解。真正的績效管理核心其實在於對話、激勵與員工發展。但國內是一個人情社會,所以坊間對於績效的吐槽也是頗多的。

常言道: 先有理念,再有實踐;理念不對,一切白費。筆者認為績效的根本,是樹立合理的績效管理理念,而並非單純的獎懲。如果只為獎懲,員工很容易理解為企業的壓榨。而且有的員工對上司、對老闆有一種天然的敵意,管理嚴一點,就認為是苛刻,是壓榨。對於這類員工,筆者的建議就是,千萬不要玻璃心,動不動情緒化,抱怨別人。當你的勞動價值少於你拿到的薪資,市場就會要求你補齊,或斥責你處罰你,當你覺得幹得多但拿得少或不如別人多時,說明你只有苦勞沒有功勞,或者不如別人優秀。優秀的人,永遠不害怕也不抱怨那些不寬容與嚴格的管理。

當然,對下屬嚴厲的上級,說明領導還關心你,如果還想培養你,還願意給你進步與成長的機會。如果下屬犯了錯,領導都不吭聲,那麼你基本已經就被放棄了。職場上有句話叫“領導放權就好似放風箏,太鬆太緊都不利於團隊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