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為什麼說“人老了,千萬別和子女住一起,那樣誰都不開心”?

為什麼說“人老了,千萬別和子女住一起,那樣誰都不開心”?

中國人理想當中的家庭生活是,三代或者四代同堂,老人含飴弄孫,享受天倫之樂;孝子賢孫晨昏定省,承歡膝下。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有些家庭,因為幾代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經常是兵荒馬亂,一地雞毛。

有人說“人老了,千萬別和子女住一起,那樣誰都不開心”,有書君覺得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為什麼呢?

老人和子女的生活習慣不同。

老人上了歲數,身體狀況也在悄悄發生著變化。每天早上,可能早早就醒了。

又不愛玩個手機什麼的,在床上也躺不住,就想著起床來,慢慢收拾家務,或者開始做早飯。這樣,難免弄出個動靜來。

但是年輕人往往喜歡晚睡晚起,尤其是節假日的時候。甚至有的醒了也不起來洗漱,而是窩在床上玩手機。

但是老人這時候早早把飯做好了,就想著讓一家人吃完飯,再各忙各的,難免一次次過去敲孩子們的房門。這樣,就使得年輕人非常反感,甚至說話的態度也不好。

而老人也可能覺得委屈,飯我都給你們做好了,這麼晚了還不起床,叫你們吃飯還不落好。雙方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對對方的行為不理解,從而產生一些分歧。

記得原來跟公婆一起住的時候,週六早上,我們還在睡覺,婆婆做完早飯,打算中午包餃子,就開始在廚房剁肉餡。

廚房、臥室也就一牆之隔。後來老公過去說了他媽媽兩句,婆婆一聲不響地放下菜刀,不高興地躲到自己臥室去了。

還有,年輕人喜歡經常洗澡,尤其是夏天,天天不衝一回,簡直沒辦法睡覺。而老人不但自己不愛洗,還愛嘮叨年輕人。這就造成了兩代人之間互相嫌棄。這種情緒日積月累,關係可能越來越惡化。

為什麼說“人老了,千萬別和子女住一起,那樣誰都不開心”?

老人和子女的消費觀念不同。

老人都是從困難年代過來的,吃過苦,對東西也特別珍惜。平常過日子,都是能省就省。去買菜,專挑賣剩下的,幾塊錢一堆。

往往買回來,還要擇半天,扔一大半,算起來比買新鮮的也省不下幾個錢,而且吃起來味道也差得多。但是他們習慣了,覺得一花錢就有一種犯罪感。

還有一些沒必要的節省,不但沒省下錢,還因小失大。

小霞的公婆就特別節儉。小霞說,公婆衛生間裡的座便器,前些日子徹底堵了,什麼清潔劑也不管用,連通下水道的也說沒辦法。

原來,公婆平時小便不沖水,等解了大便,才拿小盆從大盆裡舀點髒水衝一下。大盆裡的水,往往是洗過墩布的,一些泥沙、碎頭髮、毛絮等也都在裡面。

時間長了,座便器下水道的地方,被尿鹼鏽蝕住了,再加上還有一些髒東西沉積,再也不能用了。

一千多的座便器,用了五、六年,就成這樣了。想想公婆省下的水費,能有幾個錢?

但是老人也有看不慣年輕人的時候。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好多年輕人都有網購的習慣。老人看不慣年輕人買買買,認為他們不知道省細,亂花錢買沒用的東西。

老人嫌年輕人浪費,年輕人嫌老人不必要地節省,不如各過各的,倒也相安無事。

老人和子女的處事方式不同。

有些老人,思想比較固執,也缺少原則性,而且有些事情往往拎不清。反過來,他們還會責怪子女多管閒事。

與老人住在一起,有些婆婆特別溺愛自己的兒子,往往兒媳婦讓兒子做點家務,婆婆就很不高興,甚至賭氣說,我去做吧,幹嘛讓一個老爺們幹這個?

兒媳婦可能說,同樣是上班掙錢,他乾點家務怎麼了?只許我幫他洗衣服,他幫我洗一次,就委屈他了?

那天,隔壁李叔的兒媳婦提起公婆,也是牢騷滿腹。李叔老兩口平時省吃儉用,但是對於親戚,卻有求必應。

李叔的侄子、侄女來借錢,李叔二說不說,借一萬給兩萬。

後來,那個借了他兩萬塊錢的侄子生病了,李叔更不提還錢的事了。而且那次李叔住院,他這個侄子來城裡辦事,順便看他,買了二斤水果。

李叔不但把侄子拿來的東西都讓他帶回去了,還把別人拿來的高檔牛奶、補品,也讓侄子拿走了。

李叔還有一個侄女,借了李叔三萬塊錢。她因為參與非法集資上當受騙了,李叔連個催要的電話也不忍心打,說不能再讓侄女為難。

另外,李叔還開玩笑說,要給他七十五歲的哥哥在城裡買套房子。雖然是喝了點酒說的,但是他的兒子、兒媳婦聽了也真夠崩潰的。

李叔的兒媳婦說,七十歲的老人,雖然有點退休金,也應該給自己留下點養老錢了。

你沒有義務養你的哥哥,因為他有兩個兒子。你也沒有義務養侄子、侄女。你這個當叔叔的,反過來“孝敬”他們,這是什麼邏輯?

李叔的兒子媳婦因為表達了對父親的異議,李叔還罵他們“光知道錢!”“沒人情味!”之類。唉!真是一言難盡!

其實老人的一些做法,是很難改變的。有的時候子女是眼不見心不煩。如果住在一起,這些事情都是引發兩代人矛盾的觸點。

為什麼說“人老了,千萬別和子女住一起,那樣誰都不開心”?

老人和子女對家庭話語權的認知不同。

有人說,世界上最難處的關係,就是婆媳關係。

婆婆是一個家原來的女主人,娶了兒媳婦以後,如果還住在一起,兒媳婦當然也想樹立“女主”的地位。

這種情況下,婆婆一般不會很容易轉變觀念,還可能頤指氣使。在家庭的話語權方面,婆媳可能存在著一定的分歧。

小葉說,她跟老公結婚後五、六年,老公的工資卡,婆婆還攥在手裡。婆婆每個月給他兒子幾百塊的零花錢。

直到後來小葉跟老公想買房,才藉機從婆婆手裡把卡要過來。但是卡里的錢,卻少得可憐。

而當初小葉向婆婆要老公的工資卡的時候,婆婆還說,兒子是她生的,她幫著兒子管錢,不是天經地義嗎?

可見,老人跟子女住在一起,確實在生活習慣、消費觀念、思維方式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分歧。尤其是住在一起時,不得不面臨著婆媳關係這個大難題。

有人說,其實外國人對中國的婆媳關係感覺很困惑。

因為在他們看來,婆媳關係就是一種社會關係,並不存在著血緣親情,因此,就不要把婆媳關係混同於親情關係。對對方的期望少,也就無所謂失望。

有書君覺得,老人如果生活能自理,還是不要跟兒女住在一起,也防止因為一些瑣事產生分歧,影響和諧的家庭氛圍。

如果有條件,父母與子女不妨“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兩代人既有各自的生活空間,又可以及時互相幫襯。這樣,既減少了矛盾的觸點,和平相處,也能適時體會親情的珍貴與溫暖。

有書君語:有書君送福利啦!!!董卿說:“讀書是可以給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給人以快樂”。私信回覆有書君,回覆“福利”即可【免費領取52本】高分好書,限時福利,不容錯過哦~


也許你還會喜歡以下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