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这个小岛常住居民仅6人,曾经无水无电,而海军官兵一守就是60年

这个小岛常住居民仅6人,曾经无水无电,而海军官兵一守就是60年

披山岛:平凡的荣耀

一些人因为苦而竭力想逃脱受苦的地方,而一些人恰恰因为苦,才留恋受过苦的地方。——《平凡的世界》 路遥

有这样一座小岛:远离大陆,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岛上常住居民仅6人,没有自来水,2017年才通上市电,每周只有2班船往返……这就是披山岛,东部战区海军某雷达旅雷达站官兵在这里一守就是60多年。

甲子轮回,一茬茬官兵在这座偏僻、荒芜的小岛上,将青春融进浩渺蓝波,用岁月韶华雕饰强军梦想,用忠诚守护万家灯火,用坚守写下这深蓝孤岛上平凡而又精彩的故事——

“回头澳”里难回头

“上披山岛,可不容易哩。进岛的船1周就2班,如果遇到海上大风大雾,十天半个月没有船也是正常的。”船老大一边给记者介绍着,一边不停擦着汗。

“秋老虎”蒸着狭小封闭的船舱,浓郁的海腥味夹杂着柴油味在鼻腔里、胃里可劲地翻腾;发动机的轰鸣、船体的震动,在涌浪的“搅拌”下无限放大,本不晕船的记者在挣扎一番之后,趴在船头“哇哇”地吐了起来。

“欢迎来到‘回头澳’。”在历经1个多小时的颠簸后,当头昏脑胀的记者踏上披山岛的土地时,随行的战士指着脚下的地说,随后又指着不远处正在收拾渔网的三四个老百姓介绍道,“您看到的是岛上的大半数居民。”

每一个刚上岛的官兵,看到岛上荒凉的景象,都会心生返回的念头,“回头澳”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站在“回头澳”,远处蓝天白云,海鸥翱翔,依稀可以看到路过的货轮和洋流经过暗礁激起的朵朵浪花。看惯了都市高楼大厦的记者,觉得这里的风景很有文艺范。但对于岛上的官兵来说,阴天乌云才是他们心中的“美丽”风景,因为和雨有关。披山岛远离大陆,岛上没有通自来水,连队官兵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用水全部来自于降雨和地表渗水。记者走遍营区也就发现山脚下一个被遗弃的水井和连队蓄水窖有水,还有屋檐下若干个塑料桶里已经发绿了的雨水。

早晚洗漱,官兵们要到水窖前领水。发水的值班员拿着军用牙缸精确地度量着,一缸、两缸、三缸,这就是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一次洗漱的用水量。

洗澡在岛上可是一件奢侈事,平时只能将毛巾用水沾湿了擦,官兵们管这叫“干洗”。如果遇到降雨充足,连队澡堂会开放一次,虽然只有冷水,可大家就像过年一样开心。要想洗热水澡,那得等到11月之后。如果一段时间没有降雨或者遇到大旱,水就只能用来保障做饭和饮用。

去年4月,刚调来的司务长张万宝跟着大家尝试了“露天浴”。“当时一盆水浇下去,我嗷一嗓子,整个人都僵住了。”回来后,他持续高烧躺了整整3天。

还有一年大旱,整个冬天连队澡堂就烧了两次热水,一次是年三十,教导员说要让大家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另一次是老兵退伍,教导员说要让退伍老兵痛痛快快回家。

退伍那天,洗漱一新的老兵们在船尾一字站开,向战斗过的地方和一起战斗的战友们敬最后一个军礼。载着老兵的轮渡拉响汽笛,按照传统在码头缓缓转了三圈,让老兵们再多看几眼亲爱的战友和熟悉的家园。

“当时来的时候想着要早点离开这个鬼地方,可真要离开了,却发现自己已经和这里紧紧连在了一起,‘回头澳’里难回头啊。”在即将离开披山岛的那一刻,退伍老兵潘鹏悟到了“回头澳”一词里的别样意味,敬礼的手久久不愿放下,任凭泪水模糊了双眼。

这个小岛常住居民仅6人,曾经无水无电,而海军官兵一守就是60年

披山岛上有“猛虎”

该雷达站的前身是一支活跃在晋南中条山区的抗日游击队,建连始于1945年9月。1948年,在解放战争临汾战役中,连队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攻克1号碉堡”的任务,涌现出了以“全国战斗英雄”张志诚、“宁可丢左手,不可丢阵地”的断臂勇士张芝奎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将士。

战后,时任十八兵团司令员的徐向前元帅亲口嘉勉该连“打得顽强!”因战功卓著,连队被授予“攻如猛虎,守如泰山”奖旗一面,从此,该连便被光荣地称为“老虎连”。

解放战争胜利后,“老虎连”全体官兵积极响应上级号召,进驻披山岛!1958年8月,披山雷达站正式组建。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老虎连”官兵们毫不退缩,他们撑开帐篷,扎营站岗,一边架起雷达执行任务,一边披荆斩棘、开山劈石,建营房、筑工事、修公路、垦菜地。

岛上没有淡水水源,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连长荆伟明就带领战士们凿山挖水,先后建设了两座水库;岛上植被少、环境差,连队党支部就带领官兵植草种树绿化海岛,经过3年的反复试验,培植出能适应海岛环境的植被,如今它们以兵的模样牢牢地在披山岛上扎了根。

当时油料全靠进口,为了给国家节约油料,连队从不轻易用车,一切战备、生活、生产建设物资全靠人力肩扛手抬。1962年,上级调拨给雷达站10多万斤物资,全部靠人工搬运上山……官兵始终以岛为家,以苦为乐,舍小家顾大家,守海岛为国家,凭着一颗红心战天斗地、劈波斩浪,把昔日的荒岛废墟变成了如今的“海上堡垒”。

六十年代初,台湾国民党军队频繁借助美帝的侦察机袭扰我东南沿海地区。1964年12月18日,敌机再一次猖狂犯境,低空窜入我境内实施侦察。说来就来,想走就走?“老虎连”不答应!

在敌机返回途中,他们临危受命,雷达紧急开机。很快,操纵员魏道余便先行发现敌机,成功引导我战斗起飞的歼-6战机将敌RF-101高空侦察机击落在披山岛顶空,并协助地方民兵活捉敌跳伞飞行员,“老虎连”荣立集体一等功!

这个小岛常住居民仅6人,曾经无水无电,而海军官兵一守就是60年

荒岛上的荣耀之战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披山岛上的常住居民从一开始的1000多人到现在仅剩6人,而雷达站却由正连级升为副营级单位。级别升了,装备多了,人数加了,战略位置越发重要,每个人肩上的担子也就更重了。

雷达站始终传承弘扬“老虎连”精神,持续用“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战斗精神教育引导官兵。近年来,他们圆满保障了40余次重大演习演练,年平均上报空情量达几十万余批,合格率达到100%,几十年来无一错漏差情。。

说到取得的成绩,那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前任连长蒋其盼。

在蒋其盼10年的军旅生涯中,有7年是在高山海岛上度过的。无论是当排长,还是担任站长,作为一线带兵人,他奉行“要想带好兵,自己必须先过硬”的道理,研读了176本专业书籍,熟练掌握10多型雷达装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探索出的4项战法成果大幅提升了复杂电磁环境下雷情保障能力……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雷达站从最开始的年终军事考核全旅第10名上升到全旅第2名。他本人分别在2016年、2018年该旅军事比武中摘得桂冠。

去年,在旅里组织的比武选拔中,蒋其盼带领团队过关斩将,杀出重围,获得了代表旅里参加海军“望远杯”雷达专业竞赛考核的资格。赛前两个月的时间里,他白天组训施教,正常值班,晚上加班加点开展魔鬼训练,抓整体、练配合、抠细节,力争每个指令都标准规范,每个衔接都迅速流畅,每个口令都清晰洪亮。

那段时间,他嘴角上火出血,舌尖也打了泡,嗓子沙哑到打电话连女儿都听不出是他的声音。比赛的日子到了,面对来自全海军强劲的竞争对手,他鼓励战友:“咱们老虎连怕过谁!”比赛的过程激烈胶着,最终,蒋其盼带领团队勇获站指挥组的第一名,雷达站指挥员和操纵录取专业两个单项第一也被他们收入囊中,他本人荣立个人二等功。

记者发现,在“老虎连”,训练室的灯永远都比宿舍熄得晚。夜里11点,训练室里依然热闹非凡,测报员用一串串数字快速精准地报出“敌”我机的方位距离,报务员用嘀嘀嗒嗒的密码将“战场”数据准确传送,标记员将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红蓝航线”清晰标注在作战地图上……

开机就是战斗,值班就是打仗。从营区到战位的台阶一共有137级,总共710米的距离,正常人走上去需要890步,用时9分10秒,而官兵们跑上去只需要4分钟。“感觉就像连着跑了两个400米障碍。”新任站长伊建明这样形容道。

由于位置重要,该站全年担负24小时战备值班任务。不管是骄阳似火的夏伏,还是天寒地冻的腊九,每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有人坚守在战位前,双眼紧盯荧屏。连队军医告诉记者,潮湿多盐的气候加上长年累月的久坐,这里几乎每名官兵都存在风湿关节炎和腰间盘突出的毛病,每次从机关领回来的膏药和眼药水都是“抢手货”。

每一年,都有新兵来到这里,给整个连队带来活力。在营区大门口有一条“虎林”长廊,每个来到连队的新兵都会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鹅卵石和一棵小树苗。他们郑重地在鹅卵石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铺在门口的鹅卵石路上,再将小树苗种在路旁的“节水林”里。小树迎风生长、成材,每一个兵也在这里生长、成才,他们共同茂盛着这座岛。

列兵刘龙虎,他的理想是考军校、当舰长。如今,他上岛快2个月了。“没有分到舰艇部队遗憾么?”当记者抛出这个问题时,他眼中那道光黯淡了一下,随后又如烛火一般渐渐明亮了起来,“上军舰也是海军,守海岛也是海军,当兵就是要干好本职工作。”“披山苦不苦?”“当兵嘛,要么去最前线,要么就去最艰苦的地方。”“如果考不上军校,还会留在披山岛么?”“当然会。”“为什么?”“当两年义务兵,专业基础刚打牢,还没怎么值过班,没为部队做贡献,就这么回家了,丢人!”如果不是亲耳所闻,很难相信,眼前这个稚气未脱的新兵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朴实但却弥足珍贵。

这个小岛常住居民仅6人,曾经无水无电,而海军官兵一守就是60年

爱在心头口难开

“‘老虎连’的兵不怕环境苦,就怕心里苦。”说这句话时,二级军士长杜从志把头别了过去。

今年是杜从志在岛上的第18个年头,作为一名“老海岛”,经历的风雨让他格外坚强,但一谈起父亲,他那垂下去的眼睑和紧缩的鼻头透露出无奈、遗憾和愧疚。

2016年农历腊月二十的一早,杜从志接到家里的电话,被告知父亲突发心肌梗塞,老人在弥留之际,一直喃喃着“从志,我儿啊……”杜从志立马请假,希望可以赶中午12点的船出岛。

当杜从志拿着假条和收拾好的行囊,匆匆赶向码头的时候,战位上打来了电话。杜从志心里清楚,如果不是很棘手的问题,站里肯定不会在这个时候给他打电话的。看着手表上的指针,杜从志犯了难,一边是自己守了十几年的“老伙计”,一边是养育了自己几十年的老父亲。不去,可能会因为雷达故障导致重大战备差错;回去,就赶不上今天的船,恐怕就……

下山的路上,杜从志挠着脑袋转着圈,用脚使劲踹着路边的石头。最后,他牙一咬、心一横,赶回战位,毕竟他是一个兵啊!故障修好了,雷达恢复正常了,船也不出所料地开走了,老父亲带着对儿子最后的挂念离开了人世。

去年国庆前夕,四级军士长石文恒收到妻子的信息:“国庆假期,我带宝宝去看你,记得来接我哟。”石文恒狠狠地对着手机屏保上妻子和宝宝的照片亲了一大口。扫地、拖地、擦窗户、洗被套……还托战友从岛外带回一大袋零食水果和玩具,石文恒满心欢喜地收拾着家属院的小房间。他将零食玩具摆满了床,兴冲冲地拍了张照片发给妻子:“一切准备就绪!”

日子是掰着手指头度过的。妻子带着8个月大的宝宝从山东老家坐飞机、乘高铁、赶大巴,终于来到距离披山最近的县城,就等明天丈夫来接他们上岛了。夜里,他收到妻子的微信:“老公,外面好像下雨了。”“放心吧,等你一觉睡醒就天晴了。”

然而,后半夜的风却越刮越大,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清晨,值班员通知全站人员进入一级防台!一级防台,意味着所有的船都停运了。海风呼啸,小刀子一般割着石文恒的心:今天是见不到爱人和宝宝了。那一头,妻子抱着宝宝焦急地在候船厅等船,却被告知船停运了。无情的台风让这十几公里的航线成了无法逾越的鸿沟。

屋漏偏逢连夜雨。才8个月大的宝宝因水土不服发高烧,妻子在那边独自一人带着小孩跑医院,石文恒却只能像热锅上的蚂蚁干着急,他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望着窗外的天。直到国庆假期结束,海上的风浪也没有停歇的迹象。

“恒,我要回去了,宝宝已经退烧了,你不要担心我们。”看着妻子给自己发的微信和布置一新的家属房,失落、遗憾、伤心、愧疚……石文恒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情绪,坚强的士兵流下了眼泪。

听了石文恒的故事,记者想找他聊一聊。站长伊建明告诉记者:“老石休假了,今年让他中秋、国庆连着过!”记者拨通了石文恒的电话,“去年她们娘俩来不了也好,免得和我们一起吃酱油泡饭,遭罪。”

石文恒在电话里告诉记者,那次因为台风持续很久,补给一直送不进来,炊事班的食物开始按人头限量供应,给养库里的菜吃完就去挖菜地的菜,菜地挖空了大家就只能用老干妈拌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台风过去。“老公,饭好了,抱宝宝过来吃吧。”电话那头嫂子温馨的呼唤让人不由心头一暖。

高山之巅写春秋,云雾之中建功业,东海之滨织天网,荧屏之间谋打赢,这就是海岛雷达兵的诗和远方。雷达站官兵们的故事还有很多,披山岛静静地记录着他们的青春岁月、奉献坚守和纯粹质朴的家国情怀,平凡而荣耀。

在返回的路上,记者再一次驻足“回头澳”,那星星点点的野菊花,似乎比来时绽放得更鲜艳了,在风中倔强地昂着头。记者在心中不觉念起雷达站官兵创作的那首《致披山》:从军荒岛烟火抛,甘把艰辛肚中嚼。豪饮孤寥作香茗,笑纳疾苦当佳肴。劈山蹈海砺铠甲,降魅伏魉织锦袍。乐守星河撒天网,卫戍海空逞英豪。

致敬,披山!致敬,老虎连!致敬,最可爱的人!

这个小岛常住居民仅6人,曾经无水无电,而海军官兵一守就是6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