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林草輝煌70年 綠水青山看龍江】中國綠色時報

在小興安嶺、張廣才嶺、老爺嶺、完達山脈的環抱中,有著數不清的紅松、白樺、雲杉……它們連綿起伏,匯聚成樹的海洋。23個林業局有限公司、658.51萬公頃施業區、83.8%的森林覆蓋率,這裡是龍江森工重點國有林區。

【林草輝煌70年 綠水青山看龍江】中國綠色時報 | 龍江森工:在祖國需要中前行

龍江森工林區的開發建設,要追溯到1945年。那一年,山河屯、葦河、東京城、大海林、柴河等13個林業局宣告成立。1948年冬,黑龍江地區人民政府組織各縣農民採伐大隊進山採運木材。他們喊出的口號是:“多生產木材支援前線、換回槍支大炮、鞏固東北後方根據地!”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伊始,國家建設需要大量木材,龍江森工人戰嚴寒、鬥酷暑、天當被、地當床,從深山老林中採伐出根根棟樑材支援國家建設。

【林草輝煌70年 綠水青山看龍江】中國綠色時報 | 龍江森工:在祖國需要中前行

老一輩林業工人以他們的青春和熱血,讓沉睡千年的林海甦醒,讓人跡罕至的群山沸騰,開啟了森工林區艱苦創業的光輝歷程。

1958年,1976立方米紅松運往北京,用於修繕天安門和故宮。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這些著名的建築都使用了龍江森工施業區產的紅松。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龍江森工支援緊急救災木材9萬多立方米……

森林鐵路如巨龍般在青山綠水間飛旋纏繞,伐木工人的號子響徹廣袤林海。採伐的同時,森工人從沒有忘記為國家建立生態屏障。

【林草輝煌70年 綠水青山看龍江】中國綠色時報 | 龍江森工:在祖國需要中前行

1970年春,一場千軍萬馬戰荒山、綠化荒山禿嶺的造林大會戰在林口林業局展開,拉開了營造百萬畝人工林的序幕。這一年,僅林口局造林就達到10萬畝。

1992年7月,黑龍江森工總局黨委在穆稜林業局召開了全系統營林工作會議,確定了加速資源培育的工作目標,推動了營林工作的大發展,掀起了在全森工林區建設百萬畝人工林的熱潮。

【林草輝煌70年 綠水青山看龍江】中國綠色時報 | 龍江森工:在祖國需要中前行

雙鴨山、葦河、海林,綏稜……一個個百萬畝人工林的綠色豐碑矗立起來。到天保工程實施前,黑龍江森工林區已經有24個林業局實現了人工造林百萬畝,而林口林業局更是創造了雙百萬畝人工林的奇蹟。

2000年龍江森工開始全面實施天保工程,森工林區發生了鉅變。這鉅變體現在森林培育上,體現在產業結構調整上,更體現在職工群眾思想觀念的轉變中……

【林草輝煌70年 綠水青山看龍江】中國綠色時報 | 龍江森工:在祖國需要中前行

保護生態,恢復造血功能,成為森工人的新目標。從砍伐木材到生態保護,龍江森工經歷著全新的蛻變。2014年4月1日,龍江森工全面停止商業性採伐,昔日砍樹人變成了種樹人、護林人。新中國成立以來,龍江森工林區累計為國家生產木材5.2億立方米,年木材產量最高時達到1260萬立方米,佔全國產量的33.5%,累計上繳利稅120億元。建立了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和諧的林區社會體系。

【林草輝煌70年 綠水青山看龍江】中國綠色時報 | 龍江森工:在祖國需要中前行

走進新時代,龍江森工上下又掀起一次變革求新的大潮。

2018年6月30日,中國龍江森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誌著龍江森工改革發展邁入了新的歷史階段。“森工無論怎麼改革,培育保護好這片大森林,永遠是第一位的任務。我們的根本職責就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承擔好天保工程這個國家戰略、龍江責任、森工任務,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生命線。”中國龍江森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旭東對森工集團的定位非常明確。

【林草輝煌70年 綠水青山看龍江】中國綠色時報 | 龍江森工:在祖國需要中前行

如今,森工人深刻理解、準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的關係,以“兩山”理念引領企業轉型發展,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將生態資本轉變為發展資本,使綠水青山、冰天雪地發揮出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加快將龍江森工林區打造成國家儲備林基地、國家著名旅遊度假康養勝地、國家重要森林食品基地、國家知名北藥基地、國家林業碳匯資源儲備基地。

新的集結號已經吹響,新的使命重擔在肩,林海雪原中,永不止步的龍江森工人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來源 | 龍江森工集團新聞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