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謀定而後動,則無往而不勝,“謀”在先才是王道。

謀定而後動,則無往而不勝,“謀”在先才是王道。


1

鬼谷子認為,事物都是處於不斷變化中的,只有不斷地變化,才能產生問題。要解決問題就需要謀劃,只有通過謀劃才會產生計策,進而將謀略用於實際問題當中。然而,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通過研究計策產生的,有了方法才能有遊說決策者,使之前進,進而不通,再退一步,進退之中形成制度,以此制度解決現實中的問題。

萬事萬物的變化都有一個相同的道理,控制萬事萬物也就需要同一法則。事情的變化都是由於事物自身的漸變引起的,而事物又產生於謀略,謀略生於計劃,計劃生於議論,議論生於遊說,遊說生於進取,進取生於退卻,退卻生於控制,事物由此才得以控制。

2

《孫子兵法》中講道:“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戰爭是國家的頭等大事,關係到軍人、百姓的生死,國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觀察、分析、研究的。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戰略謀劃是企業的靈魂,是引領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力,對帶動企業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有“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的說法。

謀定而後動,則無往而不勝,“謀”在先才是王道。


企業的決策如同作戰用兵的戰略戰術,必須做到三思而後行,從而實現“未戰而廟算勝”。不論是經營企業還是在戰場上指揮作戰,慾望越是強烈,越是不要急於行動,謀定而後動,則無往而不勝,“謀”在先才是王道。

謀定而後動,謀無正邪,有勝乃大。凡是出謀劃策的人,籌劃的計謀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則,一定要弄清楚緣由,以便研究實情,根據研究來確定“三儀”。

“三儀”就是上、中、下。三者相互滲透,就可以從中領悟出奇制勝的計謀,而奇妙的計謀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從古到今都是如此。

鬼谷子認為,世間主要有三類人:愚蠢的人、不誠實的人、貪婪的人。愚蠢的人不懂得深思熟慮,沒有自己的見解,往往人云亦云,因此是最容易被矇蔽的;不誠實的人滿口謊言,經常違背自己的良心做事,又擔心事情會敗露,這樣的人既欺騙了別人也欺騙了自己,因此他們會顯得異常膽小怕事;貪婪的人貪得無厭,往往會在利益面前經不起誘惑而亂了陣腳,往往因為小恩小惠就忘記自己的原則。

謀定而後動,則無往而不勝,“謀”在先才是王道。


3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慾望,控制自己的貪婪,不過分計較得失,才能在人生旅途中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鬼谷子認為,凡是感情相同而又相互親密的人,大家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就可以共同進步,共同獲得成功。

凡是慾望相同而關係疏遠的,只有一部分人得利,而另一部分人卻會受到傷害。凡是惡習相同而關係疏遠的,一定是部分人先受到損害。所以,如果能相互帶來利益,就要拉近雙方的關係,如果相互牽連會造成損害,就要疏遠關係。這就是有定數的事情,凡是這類事情都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牆壁通常因為有裂縫而倒塌,樹木通常因為有節疤而折毀,這些都是很常見的現象。而事物又生於謀略,謀略生於計劃,計劃生於議論,議論生於遊說,可見各種事物不論反覆多少次都是有一定規律的。

謀定而後動,就是在做事之前先考慮清楚做這件事的後果和過程,把一切算盡,懂得適時而止,這樣才會有不錯的收穫和所得。在生活中,要理性地對待身邊發生的一切,特別是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要冷靜地處理,而不是採用慌亂、盲目、不理智的處理方式,兩種結果會大不相同 。

對將要發生的事考慮清楚預期的結果,先“謀”而後再“動”,這樣才不會因為沒有準備好應對策略導致錯失機會。懂得停止還是繼續行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歷練,需要時間,更需要大風大浪的洗禮,正所謂不言而喻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謀定而後動,則無往而不勝,“謀”在先才是王道。


4

謀定而後動,就是要求我們在面對一切難題的時候都要首先了解清楚事情發展的情景、特點,把握事情發展的方向,這樣才不至於因為慌亂而錯失分寸。理性地處理事情,才是正確面對問題的態度,“謀”在先,而“動”在後,先謀後動,方能妥善處理好事情。

— 課程推薦 —


謀定而後動,則無往而不勝,“謀”在先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