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与中国不谋而合的棱堡,究竟怎么改变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形态

熟悉《勇敢的心》、《圣女贞德》等电影的朋友,一定会对欧洲中世纪的战争场面映像颇深,双方结成阵列,手持斧头、重剑等兵器,你来我往,彼此厮杀……

可以说,这几部经典电影基本反映了中世纪战争的历史画面。而主角们穿梭的各个城堡业已成为了欧洲各国旅游的一张名片。

与中国不谋而合的棱堡,究竟怎么改变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形态

欧洲中世纪城堡的代表作:法国圣米歇尔山古堡(图片来源于网络)

许多朋友受当今欧美强势地位的影响,认为那些经典的厮杀场面更能体现男人的尚武精神和强健体魄,但实际上,这些恰恰都说明了欧洲中世纪战争形态的落后。纵观整个欧洲中世纪战争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各国之间的攻城战役,基本上都要花费很长时间,一直到守城一方缺衣少粮、被迫投降。可以说十坐欧洲城堡都是围下来的,剩下一座是人跑了不战而降的,背靠背决战攻下对方城堡的战役基本为0。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尴尬的欧洲战史?一言以蔽之,那就是中世纪欧洲糟糕的生产力。举个例子,当下的美国可以把各种昂贵的导弹向扔鞭炮一样的往别的国家仍,而非洲有些国家却仍然是非洲小米加ak47,连个装甲车都是奢侈品。同样的道理,欧洲中世纪的战争受限于原始的兵器,无法催生先进的攻城战术,形成了“近战比较牛,远战战五渣,杀人靠斧头,攻城?别逗啦”这样别致的战争史。

与中国不谋而合的棱堡,究竟怎么改变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形态

然而,十三世纪蒙古大军的西征为欧洲带去了曙光。火药的传入彻底改变了欧洲的战争形态,过去巍峨的古堡已无法抵御火药武器的进攻,这种攻守失衡的态势,催生了欧洲城堡建筑史上的“新物种”——棱堡。

与中国不谋而合的棱堡,究竟怎么改变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形态

欧洲棱堡的代表作: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棱堡(图片来源于网络)

棱堡与古代中国瓮城的设计思路不谋而合。

简单地讲,就是将城堡的一部分突出去,形成若干个射击单元。这些彼此独立的射击单元,形成了拱卫城堡要塞的火力网。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形成交叉火力,玩过帝国时代等游戏的朋友应该理解这个道理;二是避免射击死角,左边的设计死角正好是右边射击的开阔地带,反之亦然;三是可以迫使攻城方集中兵力,比如说过去的城堡,除了有悬崖等天然形成的障碍外,对进攻方来说基本上是360°无差别的攻击位置,选择攻击方向的余地非常大。而对照上图茵威斯特伐利亚棱堡,我们可以看到,敌军的进攻方向被压缩到只剩下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四个方向,除非攻击方指挥官脑子进水,愿意拿自己部下的尸体填战争的无底洞,从剩余方向艰苦推进、缓慢蚕食。

与中国不谋而合的棱堡,究竟怎么改变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形态

欧洲棱堡的代表作:西班牙avila城堡(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这样,欧洲的战争形态被彻底改变了。从中世纪的“射完弓箭人爬墙”转变为更加重视攻守有力位置的选择,双方付出更大的攻守代价也预示着工业时代欧洲主宰世界的时代即将来临。

我是鱼渊观沉浮,致力于通过更加人性的视角、更加理性的声音、更加诙谐的语言,与您一道品评枯燥的历史,揭开尘封的印记。感谢您的阅读及关注,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