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我们谈谈吧”,“不了分手吧”

前段时间收到一封来信,只有短短两句话。

“为什么每次我想跟女票讨论我们之间存在的问题,女票就会觉得我要跟她分手,我感觉有点受伤,感觉自己都没怎么给她安全感,好失败”。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过去的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恋爱的时候,也特别爱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不管对方做什么,只要没有和我达到所谓的“心有灵犀”的时刻,提出一些质疑,问题,我就会说这句话。有时候只是撒撒娇,有时候是真心实意的提问。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起因是什么,又期望得到什么,如何才能杜绝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其实也没有想到什么解决之道,就把这些零碎的想法呈现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聊聊吧。

“我们谈谈吧”,“不了分手吧”

|| 谈恋爱

高三以前,我出门从来不带纸巾。

从来也没有其他人嘱咐过我这件事的必要性,坦白说,到今天我也没有觉得这件事是非常必要的。但后来,我恋爱了,那个男孩子有轻微的洁癖,忍受不了我不带纸巾的习惯,总是会念叨我,每次出门他都会给我塞纸巾。

这样念叨了很久之后,我开始会带纸巾了。也许是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许是还年轻还在爱里有强烈的羞耻心,也许是真的害怕他每次失望的眼神和像长辈一样念叨的话语。总之,改变已经发生。

如今,我和他早就分手了,但如果出门不带纸巾,我会很没安全感,想要立刻找到便利店买一包。

可是后来,恋爱好像就渐渐没有这种魔力了。

我很爱迟到,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糟糕的习惯,后来交往的男朋友也总是会责怪我不能按时出门,拖拖拉拉。说过千百次,却没有一点效果,结局往往只能是忍受,或者发脾气吵架,然后忍受。如果实在忍受不了,也可能就此分手。

也是从那时候起,我发现自己开始爱把那句,“是不是要分手”,挂在嘴边。我当然知道这句话是非常无效的一种沟通,准确的说,它不是在企图沟通,而是在企图回避沟通,企图把问题撂在那里,等着被接纳,或者被抛弃。

人越长大,越难自我改变。问题发生似乎只有接受或者破裂两个选择。学习改变已经渐渐成为选项之外的事情。在一段关系里,越往后,热恋消退,便显得越发不可能。

|| 嗑CP

最近一段时间,CP越来越流行。

这原本只是couple的缩写,但在萌CP的业务范围里,成了完全不受限的产物,

CP可以是友情,可以是爱情,可以是亲情,人数可以是两位,可以是三位,还可以是一家子,

萌CP的人内心都知道,被萌的人大多在现实里没有什么发展可能。

他们不太可能真正成为家人、恋人、甚至都不一定是亲密的朋友。大多数情况下,一切不过是影视作品和综艺节目放大镜剪辑的成果。在CP的世界里,即便吵架也是甜的,是有爱的。因为重要的不是CP本人到底做了什么,而是我们如何理解他们所做的事情。

“我们谈谈吧”,“不了分手吧”

我自己也是热爱嗑CP的一个人,当我累了,疲惫了的时候,我就想找一个CP混剪,补充一点糖份。而这糖份的含量,丝毫不亚于一段热恋能带给我的能量,怪不得有人说,嗑CP会上瘾。

但有时候,我却觉得嗑CP的甜,不过是在逃避关系里的苦。

因为自己搭建一段关系,不论是恋爱还是其他任何关系,都不会随时只有甜,我们自己和自己都常常不能和解,常常为自己做过的后悔的事情失眠,为自己不能改掉的不喜欢的习惯生气苦恼,何况是另一个人?这世界2个人刚好能全然接受彼此所有的一切的概率,得有多低。

可是我们又太渴望CP式的恋爱,所有一切都能用甜的方式解读。

你不会提出我的任何问题,不会要求我做出任何改变,哪怕这个问题,在我自己这里都成为问题,是我自己多年想改变都不曾成功的事情。

我可能在某件事上并不那么好,但我却希望你用带着滤镜的眼光来看。

|| 安全感

渴望被处处肯定,渴望被完全接纳的背后,也许有一部分诱因是安全感吧。就像那个男生提问里说的那样,感觉自己给对方的安全感不够多。在他的角度看,也许她问“你是不是想分手”,是因为随时都在担心对方要结束这段关系。对这段关系感觉“不安全”。

但,安全感真的可以给吗?像佐料一样加到蛋糕里,烘焙好,端到另一个人面前,吃下去,就服用了这个月的安全感计量,来确保本月的安全感不会亏空。听起来很美好,却恐怕不能。

“我们谈谈吧”,“不了分手吧”

我曾经是一个非常喜欢恋爱的人(当然,我现在也很喜欢)。恋爱在那时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其余一切都是暗淡而无关紧要的。唯有关系,和关系里的那个人才是唯一会发光的事情。也是在那段时间里,我总是患得患失,对方说的话和自己说的话,都被我反复拆解,要分析到笔划里,才算放心。

但很可惜,在那样的情况下,我和对方都没有获得过所谓的安全感。

我们都忍不住担心自己做了什么惹恼到对方的事情,每天睡前说晚安,去哪里都发信息报备,记下每个纪念日,点菜避开所有忌口等等这些甜蜜行为,都一丝一毫都没有增加过我们的安全感,反倒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了一种负累。

那时候的关系总是不长久的,一个月常见,一年难得。再往上,没有更久的了。

倒是后来,恋爱不再是我生命里重要的议题时,我开始拥有了更稳定,更持久的关系。我越来越觉得,

对一段关系的信任,归根结底,可能首先是对自己的信任。

相信自己有足够值得这段关系维系下去的魅力,也相信自己有足够能承受失去这段关系的能力,可能才是安全感最重要的部分,而这两点,与其说是对方给的,倒不如说是自信的结果。

|| 完美主义

在收到这个提问的时候,我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完美主义在作祟。

完美主义者往往容不得一丝一毫的瑕疵,所有都必须是刚刚好才可以。在刚好的时间,刚好完成安排中的事情,并且做出想要的效果。

这样的完美主义到了恋爱里,自然也很难容忍任何一点问题的出现。你是我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我们必须完美地契合对方的需求,在任何事情上都没有分歧,一旦有,糟糕,这段关系不保了。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却把这一点放在了最后,因为我开始想不通,

如果一个完美主义者不能接受关系的瑕疵而选择破灭,又怎么能接受关系的破灭呢?我是说,那不是一个彻底的,巨大的瑕疵吗?

“我们谈谈吧”,“不了分手吧”

又或者,在这份完美主义里,实际上裹挟着一些自卑。正因为没有完美的人,正因为厌恶自己的不完美,在意别人,特别是恋人的眼光,想要从对方身上得到一个肯定,哪怕是一个完美的假象。

所以一旦对方提出问题,就会在脑海里响起一个声音:“我果然不行,我还是快跑吧”,为了避免你发现我更多的不完美,不如赶紧打住。

与此同时,为了维系这段关系的完美,恋人的完美,也许在自己也觉得对方有什么问题的时候,也是同样选择沉默,选择回避沟通。“我都已经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提了,你为什么还非得要和我谈谈呢?”

|| 不是解决办法的办法

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我也没有想到答案。

也许可以先在每次提出问题之前,再三强调,自己只是想解决问题,也可以在开口之前,再三思考,是否有必要开口,这个问题是不是有自己可以先改变的部分,是不是必须要说出口,两个人才能解决。也许可以提出问题之前,先做一番自我检讨和反思。

又或者,可以换个思路,

对方真的想改变这个问题吗?真的愿意面对这个问题吗?如果对方不能,不想,不愿意。自己又能接受吗?还是必须要分开呢。

我始终相信恋爱是成年人最好的课堂,甚至可能是唯一的。和一个人以最亲密的方式共享精神世界,在这种方式下,人是最有机会重新塑造人格,发现另一个自己的。就像一个邋遢的我,被洁癖的他养成了出门必备纸巾的习惯。

但也不能否认,当我们成长到某个阶段,关于人生大多数事情的想法都有了大致的定论,不曾了解的,不想再了解,不能改变的,不想再改变。那时候,比起爱上一个人,磨合成彼此想要的模样,也许我们更愿意找一个能接受现在的自己,忍耐自己都不满意的地方的人,懒洋洋地度过接下来的日子。

也许就是在那时候,当你说:“我们谈谈吧”,

我只能拖着疲惫的身躯告诉你,“不了吧,我不想改变,分手算了。”

文 | 青杏酱

图 | 《巴黎最后的探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