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奇食之旅:河南濟源非遺“土炒饃”,愚公發明,觀音土也很好吃

(世界因你而精彩,請為緣分點“關注”)

河南省濟源市,位於黃河以北,依太行山、王屋山,與山西接壤,因濟河而得名。濟源氣候乾旱、地勢複雜,境內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僅佔百分之十幾。這片土地文明歷史悠久,曾經是夏朝都城,保留有歷代諸多文物遺蹟。作為國家優秀旅遊城市,王屋山景區、九里溝、小浪底風景區等,都是濟源的旅遊勝地。

奇食之旅:河南濟源非遺“土炒饃”,愚公發明,觀音土也很好吃

濟源王屋山有許多傳說,其中“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就發生在這裡,不曉得當年是不是真實發生過這富有神話色彩的事蹟,但該故事千真萬確就發源於此。至今濟源人不僅秉持著鍥而不捨刻苦耐勞的愚公精神,還承傳著當年據說愚公發明的一種美食——土炒饃(土饃)。

奇食之旅:河南濟源非遺“土炒饃”,愚公發明,觀音土也很好吃

“土炒饃”,顧名思義是用土來炒饃,將土當成導熱介質來烘焙饃吃。這種用土來製作的美食,如今成為濟源的一道特色小吃,尤其在王屋山區一帶非常的流行,還被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奇食之旅:河南濟源非遺“土炒饃”,愚公發明,觀音土也很好吃

要做土炒饃,首先得備好土。並非所有的土都能做土炒饃,得用王屋山的白麵土,也既是觀音土。

山區人想吃土炒饃了,就擔著鋤頭找一處有觀音土的山壁挖土,挖回來後敲碎碾碎,篩出最粉細的土來用。

奇食之旅:河南濟源非遺“土炒饃”,愚公發明,觀音土也很好吃

接下來就要炒土了,將篩好的觀音土粉倒入鐵鍋中翻炒。鍋裡明明是土粉,沒有任何的液體,但炒了一會後,土粉會“冒泡”,湧出一個個的氣孔,跟水燒開一樣,看著非常神奇。

奇食之旅:河南濟源非遺“土炒饃”,愚公發明,觀音土也很好吃

等鍋裡的土炒滾後,將備好的面切成一塊塊小疙瘩,直接丟進鍋裡的土中翻炒。這跟炒花生一樣,用細沙土炒出來的花生會更香,但花生好歹是帶殼的,而這麵疙瘩直接下去表面立刻全粘滿了土粉。

奇食之旅:河南濟源非遺“土炒饃”,愚公發明,觀音土也很好吃

等麵疙瘩炒香炒硬後,土炒饃就完成了,撈起來的麵疙瘩看起來就是一個土疙瘩,表面完全被土給覆蓋起來。將信將疑捻起一塊,擱嘴裡一咬,又香又脆,且越嚼越香,竟然完全吃不出土的味道來。當然也有講究點的做法,事先在面里加入雞蛋、芝麻等,這樣做成的土炒饃就更加可口了。如果加糖進去,那就成了一道不錯的甜點。

奇食之旅:河南濟源非遺“土炒饃”,愚公發明,觀音土也很好吃

土炒饃流行至今,其實是有道理的。除了別有風味之外,還因為觀音土中含有許多人體所需的礦元素,而且還有消滯、調理腸胃的功效。

參與過土炒饃製作的遊客算是大開眼界了,連稱:平時老說吃土吃土,這回是真的吃土了。

(喜歡的朋友請點贊點關注,《奇食之旅》系列正在開車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