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劉永好:是改革開放鑄就了新希望

劉永好:是改革開放鑄就了新希望

談及讓民營經濟獲益良多的改革開放,他頗有感觸:

改革開放對新希望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某種程度上,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日的新希望。

“最怕縣委書記又說走資本主義道路不讓幹”

1980年春節,劉永好的二哥劉永行,為了讓自己四歲的兒子能夠在過年的時候吃上一點肉,從大年初一到初七,在馬路邊擺了一個修理電視機和收音機的地攤,短短几天時間,竟然賺了300塊錢。這基本相當於當時劉家四兄弟10個月的工資,也讓劉永好和他的兄弟們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對於學計算機的大哥劉永言、學機械的劉永好以及會修理家用電器的二哥劉永行來說,生產電子產品並不是難事。“我們自己組裝了一個音響,周圍很多親戚朋友都覺得很好,當時的生產隊長就讓我們生產音響產品出售。”劉永好向網易財經回憶。

獲得肯定的劉永好立刻行動了起來,他決定利用生產隊的庫房,組織人設計、組裝音響產品。“但是第一臺音響拿出去賣的時候,被公社書記說集體企業不能跟私人合作,不準走資本主義道路。於是,我的第一次創業夭折了。”

直到今天,劉永好回憶起他的第一次創業,依然堅持認為,如果當時他的“音響項目”沒有被取締,他可能會打造出一個電子產品的龍頭企業。

兩年後的1982年,中國的改革開放已全面開啟。劉氏四兄弟覺察到農村經濟開始起步,國家鼓勵農村“專業戶”發展,於是再次有了創業的打算。但有了第一次創業失敗的教訓,劉永好以農村專業戶的名義找到當時的四川新津縣縣委書記,得到支持。但縣委書記也開出了條件:每年要帶動幾個農村專業戶。

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劉永好說:“當時我最擔心的是,我們找到縣委書記的時候,他又說我們走資本主義道路,不讓我們幹。但還好,他同意了。”

就這樣,劉永好和他的三位兄長一起,變賣手錶、自行車等家產,籌集1000元人民幣,作為創業初期的投入,從種植、養殖起步,經過六年時間,積累了1000萬元,並在1980年代末轉向飼料生產。

“小平的‘發展才是硬道理’讓我堅持下來”

1992年,是劉永好和他所創立的新希望集團的一個關鍵節點。

此前,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逐漸進行,新希望集團的規模日益壯大。到了1990年,新希望已經有近千名員工,資產上千萬,一年的銷售額也將近1億元。但也是在這一年,中國再次出現“姓社還是姓資”的爭論,新希望的經營在這一年受到了很大影響。

劉永好回憶,當時新希望辦事情可謂處處受限。“比如我們當時生產飼料的糧食需要指標,以前可以用鵪鶉蛋去換雞蛋票去買,但之後就有人說我們是在做投機倒把,不讓做了。”

當時的情勢曾一度讓劉永好萌生退意。“我們幾兄弟一商量,還是決定乾脆把公司交給國家算了,”劉永好回憶,“我們找到當時的縣委書記,對書記說,書記,我們也不想當資本家,我們只是想做點事。現在這個攤(當時還不叫企業)已經做起來了,是不是交給政府算了?我們把資產交給政府,政府聘我們來當管理者,行不行?書記當時沉思了半天,說他也不知道究竟該怎麼辦,叫我們低調,慢慢地幹,悄悄地幹。於是我們就回去,悄悄地、低調地堅持了下來”。

1992年鄧小平的南巡,讓新希望迎來了新生。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期間,當時已經88歲高齡的鄧小平在中國的深圳、珠海、廣州、上海等地展開巡迴視察,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宣佈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並重申與改革開放相關的鄧小平理論(統稱“南方談話”)。鄧小平“九二南巡”後,此前一度陷於進退兩難境地的改革開放路線被再次確認,中國自此正式步入發展與崛起的快車道。

劉永好向網易財經表示,正是小平同志的南巡,讓“發展才是硬道理”成為了共識,一大批“九二派”企業家走上創業之路,新希望也因此獲得了新生。“從1993年開始,我們進入了全國佈局的階段,兼併收購了30多家企業,這裡面不僅有民企也有國企。這奠定了新希望成為中國最大、全球第二的飼料生產企業的基礎。”

也是在1992年,中國第一個經國家工商局批准的私營企業集團——希望集團——在希望飼料公司的基礎上成立了。“1992年,當時的國家工商局評選了中國私營企業百強,我們是第一位。”劉永好回憶。

1993年,劉永好與41位政協委員共同提案,希望成立一家主要由民營企業家投資,主要為民營企業服務的銀行。這促成了兩年後中國民生銀行的成立。

1996年1月12日,中國民生銀行在北京正式掛牌,經叔平任董事長,劉永好為副董事長。1999年5月起,劉永好用了一年的時間,動用資金1.86億元,完成了對民生銀行部分股份的收購,持股量達到1.38億股,成為佔股9.99%的第一大股東。

“民營企業已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轉瞬間,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40個年頭。在2018年這一特殊節點,中國政府決定繼續改革開放,並進一步擴大開放力度。“2018年的今天,我高興地看到,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樣受到重視和尊敬。”劉永好興奮地向網易財經指出。

對於中國政府未來將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力度的決定,劉永好認為這是政策再次釋放紅利。“未來5年,新希望有在農業領域投資500億元的計劃,投資的方向將圍繞著農業食品、消費升級、國際國內佈局。”劉永好介紹。

近幾年來,新希望集團將金融作為重要版塊,在互聯網銀行、產業基金建設等方面不斷佈局。而劉永好以個人投資者的身份,成為馬雲的雲峰基金、小米的順為基金,還有紅杉資本等眾多一線基金的LP(有限合夥人)。

新希望集團的金融版圖日益擴大,從銀行、保險、信託、券商到垂直產業基金均有涉獵。而包括厚生基金在內的多個新生板塊,也被視為是新希望拓展業務版圖,“再造一個新希望”的重要手段。“目前新希望旗下的產業基金,覆蓋醫療健康、旅遊產業等垂直領域,管理的資金超過500億元。”劉永好介紹。

“給我三五年,再造一個新希望”,是新希望內部近年流傳的一個說法。對於這個說法,劉永好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再造一個新希望,就是孵化一個新的產業體系,就是在新希望集團原有的體系旁邊,新長出來一個創新的、變革的一個消費升級的產業群體。我們新的體系跟原來的體系並不競爭,是圍繞它的一個升級來做一些新的產業,比如保健品、冷鏈物流還有寵物。”

圍繞上述目標,劉永好和他的新希望近幾年多次出手,在國際上完成了一系列收購或投資。按照劉永好的規劃,他希望沿著澳大利亞、南美、北美等新大陸農牧業資源發達區域與國家進行系統佈局,圍繞牛、羊、奶、魚蝦等高端動物蛋白產業鏈進行投資和併購。“目前新希望海外業務在集團的佔比約10%,未來或將佔比一半。”

而對於中國未來改革開放的預期,劉永好向網易財經指出,新一代工業革命所帶來的力量和國家的政策聯動,將會推動中國更上一層樓。“而在這個時段,我們的企業家,我們的年輕人,是怎麼樣把握這個機會,我覺得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