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985高校26岁女博士,在无声世界里与命运抗争励志发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2018级博士研究生郭玥微,1992年刚出生时还没来得及倾听这个世界的声音,就被确诊为先天性极重度耳聋、听力一级残疾,从此在无声世界里与命运抗争,可是她从未向命运低头,始终坚韧乐观、奋发向上,与命运的这一场抗争已经持续了26年。

985高校26岁女博士,在无声世界里与命运抗争励志发声

母爱似水,却是她向前的最强后盾

郭玥微的母亲朱丽敏是一位人民教师,在她的眼里,女儿和别人家的孩子没有区别。为了让孩子拥有正常人的生活,1岁半郭玥微就开始佩戴助听器, “学习拼音时,郭玥微的母亲让小郭玥微把手放在自己面前,感受气流,学习爆破音。用了一周多的时间,郭玥微才学会平舌音和翘舌音,掌握了Z、C、S和Zh、Ch、Sh的区别。”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探索,朱丽敏一音一词一句教会女儿发出声音。渐渐地,郭玥微学会了说话和读唇语,与普通孩子一样在学校读书,从未上过一天特殊教育学校。

2011年高考,郭玥微以597分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习。她的投档成绩高出山西省本科理工一本线27分。在录取的201人中排在前40名。

985高校26岁女博士,在无声世界里与命运抗争励志发声

永不言弃,对事专注是她成功的理由

“做事不怕失败,只要有收获就值得。”郭玥微时常这样告诉自己。她还时常勉励自己,“永不言弃,凡事专注。有困难就去解决,一个办法不行就换一个。”

在大一下学期英语四级考试前,郭玥微的辅导员担心助听器听到的声音与实际发音有所不同,怕影响郭玥微考试成绩,原打算打报告申请酌情加分,没想到郭玥微靠阅读等的优异成绩一次通过了英语四级。“听力完全是猜的,是我的运气好。”郭玥微笑着说。“她学英语经常到凌晨一两点,有时甚至通宵。”舍友刘娇一句话道出了郭玥微顺利通过英语考试的原因。

大二课堂上,郭玥微接触到生物结皮的概念,出于对科研的浓厚兴趣,她主动通过电子邮件联系黄土高原第一位从事生物结皮及其生态功能研究的赵允格研究员,表达了希望去实验室学习的心愿。我国苔藓生态研究正在起步阶段,已有研究资料几乎全是英文。为了让学生能了解相关研究进展,赵允格会给每位学生一本A4大小、140余页的英文册。作为一名大二学生,郭玥微拿到这一大本英文文献时毫不“手软”,遇到不懂的单词逐个翻译,经常研读至凌晨两三点,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这本资料的学习。

在常人的眼中,郭玥微成长之路经历了不少困难和挫折。然而,郭玥微却只字不提。外表温柔的她,其实有着一颗无比坚强的心。大学四年,她修了75门课程,应修学分170分,实际获得学分174分。

985高校26岁女博士,在无声世界里与命运抗争励志发声

不惧失败,只要有收获就是值得

大学毕业后,她正式在赵允格团队读研,围绕耐干藓生理生态及其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控应用方面开展研究。

每个学期开始,郭玥微都会买一个工作本,详细规划每天的学习、研究计划,读研的郭玥微展现出了更加勤奋的学习状态。研二期间,在导师指导下,郭玥微首次将藓类生理与繁殖相结合,开展了环境与保存条件对耐干藓生理特性及营养繁殖影响的研究。为做好研究,她对“苔花如米小”的苔藓进行了“数牛毛式”的研究过程,在每一个约5mm大小的苔藓顶端切下不到2mm的样品,对40余个多孔板约1300个样品进行培养和繁殖,每周耗时一到两天,用放大镜详细记录新萌发的苔藓。

但是,实验并不顺利。一年预试验后,历时四个月的正式试验以失败告终。面对挫折,郭玥微没有退缩,认真总结失败原因并加以改进。功夫不负有心人,又经过一年的努力,她在Biogeosciences 上发表了题为“保存温度对耐干藓的生理特性及营养繁殖影响”的研究论文(SCI,IF=3.851),明确了藓类生理对繁殖的影响方式,并找出了保存干燥藓类的适宜温度。

985高校26岁女博士,在无声世界里与命运抗争励志发声

在学校师生的眼中,郭玥微已成为“行走的正能量”。她的导师赵允格评价她到,“积极的人生态度、清晰的人生规划、专注的科研精神,展现了‘90后’研究生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同时也让自己的青春散发别样的光彩!”的确,如今的身为博士生的她,因为热爱,支撑着她对科研的梦想,因为热爱,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惧风雨、勇往直前,郭玥微没有因为自己先天性极重度耳聋,而停止与命运的抗争,更没有停下科研的脚步,她自己的实际行动焕发属于自己的青春光彩。

获取更多新鲜校园资讯,关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招”头条号

注: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