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朱文傑:賦聖司馬相如與長安

朱文傑:賦聖司馬相如與長安

引言:郵票上的漢賦四大家

漢賦四大家,約定俗成的是指漢代的司馬相如、楊雄、班固、張衡四人。而中國郵政2013年9月15日發行的《中國古代文學家(第三組)》郵票,共4枚,分別是賈誼、司馬相如、楊雄、班固,則形成了郵票上的漢賦四大家。筆者以為其自有道理。增加賈誼,是因為賈誼是漢初騷體賦的代表人物,漢初的賦是從楚辭脫胎而來的,所以叫騷體賦,代表作是賈誼的《吊屈原賦》。漢賦分為騷體賦、大賦、小賦,而其他三位所寫的賦為大賦。賈誼並被後人稱為辭賦之冠。取掉張衡,並非張衡在漢賦創作上影響和地位,可能為避免重複,因為張衡以中國古代科學家的身份上過郵票。下面先從漢賦第一人的司馬相如說起。

漢賦四大家之首的司馬相如,不但是一位公認的漢賦代表作家和賦論大師,也是一位文學大師和美學大家。司馬相如賦才天縱,文思蕭散,控引天地,錯綜古今,曠世莫比。

與他同列漢賦四大家的楊雄讚歎他的賦作:“長卿賦不似從人間來,其神化所至邪!”還說:“如孔氏之門用賦也,則賈誼升堂,相如入室矣。”(《法言·吾子》),司馬相如被班固、劉勰稱為“辭宗”,被林文軒、王應麟等學者稱為“賦聖”。明人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二,稱譽司馬相如趵《子虛》《上林》兩賦:“材極富,辭極麗,而運筆極古雅,精神極流動,意極高,所以不可及也。”又說“屈氏之騷,騷之聖也;長卿之賦,賦之聖也”。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說:“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魯迅還說:“不思故轍,自攄妙才,廣博閎麗,卓絕漢代……其為歷代評騭家所傾倒,可謂至矣”。

司馬相如(約前179年— 約公元前118年)字長卿,漢族,蜀郡(今四川省南充人)。其實他的原名就是司馬長卿,因仰慕戰國時的名相藺相如而改名的。

兩千多年來,司馬相如在文學史上一直享有崇高的聲望。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在整個《史記》中,專為文學家立的傳只有兩篇:一篇是《屈原賈生列傳》,另一篇就是《司馬相如列傳》,僅此即可看出相如在太史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司馬相如與漢之京都長安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繫,可以說,是長安成就了他。他早在景帝前元七年(前150)前後,離蜀入京,但在長安僅任了一位俸祿六百石的武騎常侍,即普通保鏢。《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載:司馬相如“事孝景帝,為武騎常侍,非其好也。會景帝不好辭賦,是時梁孝王來朝,從遊說之士齊人鄒陽、淮陰枚乘、吳莊忌夫子之徒,相如見而說之,因病免,客遊梁。”意即司馬相如在長安從事的職務“非其好也”。亦難酬抱復,景帝又不好辭賦,正好遇到和自己同類的一班人鄒陽、枚乘、莊忌等辭賦家,就毅然稱病辭職,離開長安,客遊梁地去了。

司馬相如第一次進長安,《西京雜記》就記載:“不乘高車駟馬,絕不回蜀。”他第二次進長安,是在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才遂心願,他以在梁園寫的一篇《子虛賦》,而驚動了漢武帝,風風光光被天子請入長安的。這次入長安,他長居十八年之久,一直到公元前118年病逝於家居的茂陵。

茂陵始建於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39),是武帝為自己修的陵寢所在之地。建元三年,漢武帝為了鼓勵人民移住茂陵,給每一戶移民發放二十萬安家費,賜田二頃。司馬相如可能因這一優惠政策,而居茂陵的。而青年時的司馬遷也於元朔二年(前127 年)前後,家徙茂陵,因而兩司馬同居一地約十年,當為鄉鄰。是否交往?可惜未見記載。

在長安司馬相如創作了《上林賦》,是在修改《子虛賦》基礎上加寫的,因而兩賦合一,也被稱作《天子游獵賦》;漢武帝迷戀遊獵,司馬相如即寫了《諫獵疏》,委婉予以規勸;他還作《哀二世賦》,含蓄勸諫漢武帝汲取秦朝教訓;以及抒寫反映被冷落,枯槁獨居的陳皇后悲慘命運的《長門賦》;晚年的司馬相如在茂陵府中閒居,見漢武帝幻想長生不老成神成仙,又寫了《大人賦》。司馬相如的作品不僅歌頌盛世,也隱含諷喻君王,懲奢勸儉, “微言諷諫”,“明天子之義”,他把其思想的深刻性寓於極盡華麗的辭藻之中。

漢武帝讀完《上林賦》,立即下令:從今以後,尚書負責為司馬相如寫作提供寫賦的“筆札”,並任命司馬相如為郎(侍從)。漢武帝時期的尚書是皇帝的專任秘書,職責是為皇帝服務,但漢武帝竟然特許自己的秘書負責為司馬相如提供“筆札”,如此禮遇,堪比唐玄宗令他的親信高力士為李白脫靴,貴妃為李白研墨。真乃賦聖詩仙,一時瑜亮。

司馬相如是漢代大賦的奠基者和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文選》所載《子虛》《上林》兩賦是他的著名的代表作。成語 “子虛烏有”的典故即出自於此。司馬相如極寫上林苑囿的廣闊,天子畋獵聲勢的浩大,離宮別館聲色的淫樂。在這裡,關於上林苑的文學描寫佔據了作品的絕大部分篇幅,它以濃墨重彩,生動地描繪出龐大帝國統治中心前所未有的富庶、繁榮,氣勢充溢;又通過畋獵這一側面,寫出漢帝國中央王朝堅實豐厚的物質基礎。

《上林賦》中寫道“蕩蕩乎八川分流”,這才有了“八水繞長安”之說。八水是指渭、涇、灃、澇、潏、滈、滻、灞八條河流。

另外,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千古流傳,最為繪炙人口。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不拘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婚姻的果敢行為,遠在公元前就演繹了自由戀愛的愛情經典,被譽為“世界十大經典愛情之首”。

司馬相如以風流才子而名世,他尤善鼓琴,其所用琴名為“綠綺”,是傳說中最優秀的琴之一。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其媒介紅線就是古琴了。成語“紅拂綠綺”中的綠綺,指司馬相如以綠綺琴挑文君的典故。據傳他第一次見到卓文君,就情不自禁彈琴唱曰:“鳳兮鳳兮歸故鄉,遊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豔女在此堂,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由交接為鴛鴦。”如此直爽熱切,真不愧人世間第一的風流才子。後人則根據他二人的愛情故事,譜得琴曲《鳳求凰》流傳至今。唐代詩人張祜則有《司馬相如琴歌》:“鳳兮鳳兮非無凰,山重水闊不可量。梧桐結陰在朝陽,濯羽弱水鳴高翔。”

司馬相如初致仕是因為才華橫溢的《子虛賦》、《上林賦》受到武帝賞識,但卻一從來不把獻賦當作向最高統治者獻媚取寵的手段,也從來不與那些善於逢迎、鮮廉寡恥之人為伍。因此《漢書•司馬相如傳》中所載的“故其仕宦,未嘗肯與公卿國家之事,常稱疾閒居。”史聖司馬遷也稱其:“不慕官爵”。

司馬相如的賦作呈現出的大漢氣象,豐富了漢之帝京長安文化廣博閎麗的內涵,而長安文化的主流精神也滋養、陶冶、重塑了司馬相如,給了他雄視八極,傲睨天下的精氣神,奠定了司馬相如漢代賦聖,成就最高,賦學大師的地位。他 “不慕官爵”的人格境界,則永遠為後人稱道。

2013、5、29……30於長安龍首苑

朱文傑:賦聖司馬相如與長安

朱文傑:1948年生於西安,現任西安市詩書畫研究會名譽會長、西北大學中國節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磚漢瓦研究會副會長、西安市文史館館員。系中國作協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出版詩集《哭泉》《靈石》《夢石》《朱文傑詩集》(上、下卷);報告文學《老三屆採訪手記》;散文集《清平樂》《拾穗集》 《長安回望》《吉祥陝西》(上、下卷),《郵票上的美麗陝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