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為宮中舊物,名家舊藏?小小香爐竟成為傳世之寶!

明代宣德銅香爐,憑藉獨特的冶煉方法、晶瑩的質地、古樸典雅的造型以及存世數量的稀少,成為香爐中的珍品,備受收藏家的青睞。近年來在藝術品拍賣市場,價格一路攀升。2003年,嘉德專場拍賣著名收藏家王世襄31件宣德爐藏品,共拍出1179.2萬元,其中明崇禎“沖天耳金片三足爐”拍出166萬餘元。

香爐是古人的焚香用具,千百年來,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自上個世紀90年代,繼宜興紫砂壺之後,宣德爐成為藝術品市場新寵。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的收藏者競相高價收購,價格高達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比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上漲了千餘倍。

宣德爐是明代宣德年間鑄造的焚香用具,通常用於宮廷、寺廟、權貴之家燒香、拜佛、祭祖神。宣德爐基本形狀為敞口、方唇或圓唇,頸矮而細,扁鼓腹,“了”形耳或獸形耳,銘文年款多在爐外底部,與宣德瓷器款相似。如“宣”、“宣德”、“宣德年制”或“明宣德年制”。

“玉堂清玩”相傳為明相嚴嵩之子嚴東樓的字號,嚴東樓自己不鑄爐,卻愛收集上好銅爐,並將“玉堂清玩”堂款制於其上。“玉堂清玩”款爐傳為嚴氏銅器。趙汝珍《古玩指南》中記,“嚴氏之爐皆系劫取宣爐之無款者,充為已有,非其所制”。趙汝珍所寫的《古玩指南》,被奉為民國古董文化經典,“玉堂清玩”也因此被認為是“宣德爐”的知名款識。故而印有此款的爐,在當時最是名貴,被認為是“不是宣德款的宣德爐”,歷代皆仿。

為宮中舊物,名家舊藏?小小香爐竟成為傳世之寶!

“玉堂清玩”款

為什麼“宣德爐”刻了“玉堂清玩”的款識就那麼珍貴呢?銅爐品質好,自是了得。“玉堂”的來頭大,歷史也久遠,亦是緣由。

夏、商、周、春秋、戰國時,中國人對玉的崇拜,極為神聖,那時的玉,主要用來做禮器,祭祀天地神怪。後來人們在屋裡四壁掛上玉璧,初時是為了好看,只是裝飾作用罷了,掛的多了,自然也就稱之為“玉堂”了。戰國時宋玉的《風賦》中有“……然後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羅幢,經於洞房,乃得為大王之風也”。此為“玉堂”一詞之首見。《韓非子·守道》:“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可見,戰國時已有“玉堂”的稱呼了。

唐朝時,官方翰林院的辦公場所,不但牆上掛了玉,名字也叫做“玉堂殿”。到了宋代,翰林院亦稱為“玉堂”了。再到明代永樂宣德時期,從帝王到臣子文人等在作詩文時也常常使用,就連瓷器的落款,也有大量“玉堂佳器”的款識。可見,自古“玉堂”即為文房、廳閣、殿堂的稱謂,並不指具體指代何人的齋室處所。

為宮中舊物,名家舊藏?小小香爐竟成為傳世之寶!

衝耳爐

規格:口徑12.5釐米 高6.6釐米 重1420克

年份:17世紀

款識:玉堂清玩

安置:廳室、閣、文房

為宮中舊物,名家舊藏?小小香爐竟成為傳世之寶!

衝耳爐款識

然,在趙汝珍先生《古玩指南》一書中,卻以為凡是款識為“玉堂清玩”者,即是嚴東樓用無款的宣德“樣爐”,加刻上自己的“玉堂清玩”款識,且認為這些有“玉堂清玩”款的都是真正的宣德爐。這其中有三個問題很值得商榷:一是嚴東樓的居處叫不叫“玉堂”,目下無從可考,即便有,那同時代或期前期後是否有同名的呢?二是宣德爐當初鑄造時有沒有做過“樣爐”,無可考據。三是嚴東樓做沒做此事,亦無可考。

為宮中舊物,名家舊藏?小小香爐竟成為傳世之寶!

榮齋藏“玉堂清玩”款蛐龍耳爐

為宮中舊物,名家舊藏?小小香爐竟成為傳世之寶!

蛐龍耳爐款

現今,我們所能看到的“玉堂清玩”宣德爐,以及各種相關說法,大都源出於此。如果有可能的話,早晚時節,待對宣德皇帝之陵墓挖掘考古時,或可以得到證實。如此看來,“玉堂清玩”款識的宣德爐,並不是嚴氏剽竊所為,也不是宣德爐的樣爐,更別說是真正的宣德爐了。但,入明的“玉堂清玩”爐的確有上佳之器。

為宮中舊物,名家舊藏?小小香爐竟成為傳世之寶!

宣德爐之所以成為

傳世之寶,不僅製作精良,而且用料名貴。據悉,宣德爐的製作有以下特點:首先,原料多。除銅之外,還有金、銀等33種貴重材料加入,所以爐質特別細膩,呈暗紫色或黑褐色。其次,煉次繁。一般爐料只經過4煉,而宣德爐卻要經過12煉,因此爐質更加純細,如嬰兒肌膚。再次,閃金光。優質宣德爐進行鎏金或嵌金,看上去金光閃閃。

宣德爐的名貴還在於其顏色豐富多彩,有一種從內裡透出的奇光,變幻無常。據史料記載,宣德爐有40多種色澤,如藏經色、棠梨色、硃紅斑色、棗紅色、琥珀色、茶色等。明朝萬曆年間大鑒賞家、收藏家、畫家項元汴曾說:“宣爐之妙,在寶色內涵珠光,外現澹澹穆穆。”

衝耳爐的造型是宣德爐中最為經典的,明清時期以此形造爐者最多。其中,明爐扁寬而沉實,清爐飽滿而略高。據此爐之造型,應為明器焉。此爐壁薄扁寬,重心垂中壓手,弧而圓滿雅緻,雙耳橢圓,孔如蠶豆,垂腹鼓沉,三足適中;足、款、雙耳平行相對,內膛平滑有絃線,內沿舒展有迴廊,與《儷松居遺珍》一書中“順治比丘”爐形相近,且又多了許多古拙之氣。此爐皮色棗紅,蓋硃砂、硼砂等礦物顏料燒煉著色也。歲久,淺淡相滲,參差煙嵐,沉濃蘊光,凝膚潤脂,怡目怡神養性焉。

為宮中舊物,名家舊藏?小小香爐竟成為傳世之寶!

榮齋藏“玉堂清玩”款衝耳爐

為宮中舊物,名家舊藏?小小香爐竟成為傳世之寶!

榮齋藏17世紀“玉堂清玩”款衝耳爐內膛

這件17世紀“玉堂清玩”款棗皮紅沖天耳爐,是當年國民黨離開大陸時,由孔氏家族帶去臺灣的。後由於聯姻種種,將此爐贈予蔡氏家族。後年轉榮齋入藏。

宣爐若廳堂尊置,體大為好,20釐米皆可,若文房用度,則以10釐米許為尚。《自珍集》中的天雞耳爐,款識雖也是“玉堂清玩”,惜爐形欠佳,若作為品種入藏,當可不拘,若作為文房賞用,則嫌俗弱許多,遠不如“玉堂清玩”戟耳爐、蚰龍耳爐來得經典。蚰龍耳爐較多,即便貴些也是好找的。戟耳爐尤少,難得一見,即便有賣,其價也甚是昂貴。

為宮中舊物,名家舊藏?小小香爐竟成為傳世之寶!

榮齋藏17-18世紀“玉堂清玩”款獅頭爐(經4年燒煉所得)

為宮中舊物,名家舊藏?小小香爐竟成為傳世之寶!

獅頭爐款

同時,宣德年間鑄造各式香爐只有3000座,後經戰亂大批又被銷燬,流傳至今的宣德爐真品已非常罕見。因此,如今明代宣德爐已成為藏家可遇不可求的寶貝。目前,在各大拍賣行成交的宣德爐,多是明中期以後的仿品,而且優質仿品成交的價格也很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