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公务员行测备考:小代词,大用法

对于行测考试来说,言语科目的考察是十分重要的。从题量上来看,最多可以达到40道;从分数分布上来看,几乎可以达到32分。所以,对于言语模块的把握直接影响到行测的分数。从言语的题型特点来说,字词句段篇都可以是一个考点。也就是说言语这个模块涉及到的知识面特别的广,那就要求考生在学习言语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把自己学习的每一个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形成巨大的知识面,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言语考试的过程中做到融会贯通。对于代词这个知识点来说也是如此。基于此,本文就对言语考试中涉及到的代词,做一个简单的汇总,期望对大家的学习能够有所帮助。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灵活性特别强,所以在考察代词的知识点时,更多的是寻找代词使用的一种共性,来加快学生的做题速度,提高学生的做题质量。代词在言语的考察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三种不同的题型。基于不同的题型特点,代词的使用方法也略有区别:

第一:宏观代词。

从概念进行分析,有些代词之所以称为宏观代词,是因为代词指代的范围比较广;从题型分布上来说,这种代词的考察通常出现在主旨、意图两种题型的答题过程中;而且宏观代词出现的时候,通常具有以下的两个特点:出现的位置多为文段的尾部。‚指代的内容多为代词前面的大部分内容;从用法上来看,宏观代词出现时,重点在宏观代词的后面。

例如:

中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大多数是经验型的总结,而不是理论型的探讨,所记各项发明都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试图在某一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中国科技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究,重视从总体上把握事物,而不是把研究对象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分离出来,独立研究它们的实体和属性,细致探讨它们的奥秘,这使得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

A.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没有长足进步的根本原因

B.研究方法的缺陷使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停滞不前

C.中国古代的科学研究关注的重点及其历史背景

D.解决实际问题是推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动力

【答案】A

【解析】本题为主旨概括题。在做题的过程中会发现,文段的尾句出现了代词“这”,并且在内容上,它指代的内容可以包含前面的全部内容,符合宏观代词的特点,即可利用宏观代词的做题方法来解答,即宏观代词出现重点在其后,A选项即为同意替换。其它三个选项不完整,对应的前文当中的一个部分,没有达到总结的效果。

第二:微观代词。

顾名思义,微观代词和宏观代词在概念上大相径庭。微观代词指代是代词所指代的内容距离代词非常近,也就是说指代的范围小;从考察题型上来看,主要涉及的是词句理解和代词指代类试题;从使用方法上来看,多为临近指代。如果指代范围过大,容易发生指代混乱。

例如:

定律具有普适性,不受文化、宗教、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壶如果没有底或者开口比其它部位开敞,我们就不认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壶。物理学定律决定了实用型工艺品的一般形式,“它们”具有一些基本的样式,其功能也只能在一定限度内有所变化。

这里的“它们”是指:

A.实用型工艺品 B.物理学定律

C.壶 D.壶的底与开口

【答案】A

【解析】本题为代词指代类试题,按照临近指代来做题即可,所以正确答案即为实用性工艺品。而且文段中出现提示性信息,即它们之后的内容,可以论证这个答案。

第三:歧义句中的代词

在吉林省省考的考察过程中,也偶尔会涉及到病句、歧义句的考察。对于此,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考点叫做指代混乱,就是通过代词来做文章的。所以,在歧义句的考察过程中,一旦出现代词,那么一定要加倍小心,防止丢分。

例如:

伊朗的“核武”问题,已引起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密切关注。对此,美国有的国际问题专家则表示乐观

【解析】句中出现的此即可以指代伊朗的核武器问题,也可以指代奥巴马的态度,发生了指代混乱。

当然,代词的使用非常灵活。在日后的学生中,除了利用代词的一些使用的特点,还需要考生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恰当的做法方法把握题目,在考试的过程中取得较高的成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