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公務員行測備考:小代詞,大用法

對於行測考試來說,言語科目的考察是十分重要的。從題量上來看,最多可以達到40道;從分數分佈上來看,幾乎可以達到32分。所以,對於言語模塊的把握直接影響到行測的分數。從言語的題型特點來說,字詞句段篇都可以是一個考點。也就是說言語這個模塊涉及到的知識面特別的廣,那就要求考生在學習言語的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把自己學習的每一個零散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形成巨大的知識面,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在言語考試的過程中做到融會貫通。對於代詞這個知識點來說也是如此。基於此,本文就對言語考試中涉及到的代詞,做一個簡單的彙總,期望對大家的學習能夠有所幫助。

中國的語言博大精深,靈活性特別強,所以在考察代詞的知識點時,更多的是尋找代詞使用的一種共性,來加快學生的做題速度,提高學生的做題質量。代詞在言語的考察過程中,主要涉及到三種不同的題型。基於不同的題型特點,代詞的使用方法也略有區別:

第一:宏觀代詞。

從概念進行分析,有些代詞之所以稱為宏觀代詞,是因為代詞指代的範圍比較廣;從題型分佈上來說,這種代詞的考察通常出現在主旨、意圖兩種題型的答題過程中;而且宏觀代詞出現的時候,通常具有以下的兩個特點:出現的位置多為文段的尾部。‚指代的內容多為代詞前面的大部分內容;從用法上來看,宏觀代詞出現時,重點在宏觀代詞的後面。

例如:

中國古代的科學著作大多數是經驗型的總結,而不是理論型的探討,所記各項發明都是為了解決國家與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不是試圖在某一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從研究方法上來說,中國科技重視綜合性的整體研究,重視從總體上把握事物,而不是把研究對象從錯綜複雜的聯繫中分離出來,獨立研究它們的實體和屬性,細緻探討它們的奧秘,這使得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沒有向更高層次發展。

這段文字重在說明( )。

A.中國古代的科技水平沒有長足進步的根本原因

B.研究方法的缺陷使中國古代科技長期停滯不前

C.中國古代的科學研究關注的重點及其歷史背景

D.解決實際問題是推動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動力

【答案】A

【解析】本題為主旨概括題。在做題的過程中會發現,文段的尾句出現了代詞“這”,並且在內容上,它指代的內容可以包含前面的全部內容,符合宏觀代詞的特點,即可利用宏觀代詞的做題方法來解答,即宏觀代詞出現重點在其後,A選項即為同意替換。其它三個選項不完整,對應的前文當中的一個部分,沒有達到總結的效果。

第二:微觀代詞。

顧名思義,微觀代詞和宏觀代詞在概念上大相徑庭。微觀代詞指代是代詞所指代的內容距離代詞非常近,也就是說指代的範圍小;從考察題型上來看,主要涉及的是詞句理解和代詞指代類試題;從使用方法上來看,多為臨近指代。如果指代範圍過大,容易發生指代混亂。

例如:

定律具有普適性,不受文化、宗教、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壺如果沒有底或者開口比其它部位開敞,我們就不認為這是傳統意義上的壺。物理學定律決定了實用型工藝品的一般形式,“它們”具有一些基本的樣式,其功能也只能在一定限度內有所變化。

這裡的“它們”是指:

A.實用型工藝品 B.物理學定律

C.壺 D.壺的底與開口

【答案】A

【解析】本題為代詞指代類試題,按照臨近指代來做題即可,所以正確答案即為實用性工藝品。而且文段中出現提示性信息,即它們之後的內容,可以論證這個答案。

第三:歧義句中的代詞

在吉林省省考的考察過程中,也偶爾會涉及到病句、歧義句的考察。對於此,其中的一個重要的考點叫做指代混亂,就是通過代詞來做文章的。所以,在歧義句的考察過程中,一旦出現代詞,那麼一定要加倍小心,防止丟分。

例如:

伊朗的“核武”問題,已引起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密切關注。對此,美國有的國際問題專家則表示樂觀

【解析】句中出現的此即可以指代伊朗的核武器問題,也可以指代奧巴馬的態度,發生了指代混亂。

當然,代詞的使用非常靈活。在日後的學生中,除了利用代詞的一些使用的特點,還需要考生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運用恰當的做法方法把握題目,在考試的過程中取得較高的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