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德國在東線戰場的最後一次戰略攻勢,兩個集團軍群參與,功敗垂成

喜歡二戰德國部隊資料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未來這個小小的頭條號會成為二戰德國軍隊各部隊資料最詳細的資料庫。

1943年2月,戰場態勢的逆轉逼迫狂妄的納粹德國不得不逐步的收縮戰線,將分散的部隊逐漸聚集,重新組建了統一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而此時德國雖然損耗巨大,但作為戰爭核心的老兵們可以說並未損失殆盡,因此,一旦將部隊重新聚集,無論是高級軍官的戰略素養還是核心士兵的單兵戰鬥力,蘇聯依然無法與之抗衡,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德國人在43年3月15日取得了第三次哈爾科夫攻防戰的勝利,並與中央集團軍群遙相呼應,對庫爾斯克的蘇聯軍隊形成了夾擊的態勢。

德國在東線戰場的最後一次戰略攻勢,兩個集團軍群參與,功敗垂成

43年3月南方集團軍群的勝利讓納粹高層欣喜若狂,親自到前線進行慶賀

南方集團軍群的司令官曼施坦因傾向於在哈爾科夫戰役結束之後,立刻就對突出部內的蘇聯軍隊展開鉗形攻勢,但是對佔領土地極為迷戀的納粹高層,出於新的攻勢會從佔領區抽調更多的兵力的擔心,拒絕了此次作戰的提議,而蘇聯夏級道路的泥濘,也給機械化兵團的作戰造成了困難,但是作為替代,德國人精心的策劃了一場名為“堡壘行動”的攻勢,過於仔細的德國人為了確保戰役的萬無一失,開始調動集結軍隊和裝備,而察覺到危險的蘇聯軍隊也不斷地構建防禦攻勢和增加部隊,在緊張的對峙期間,雙方都知道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德國在東線戰場的最後一次戰略攻勢,兩個集團軍群參與,功敗垂成

專門為了應對蘇聯惡劣道路而設計的履帶式運輸車

1945年7月5日,德國人發動了其在東線戰場上最後一場戰略攻勢,對數量上3倍於己的蘇聯軍隊發動突襲, ,在戰場北部發動了攻擊,而曼施坦因,則帶領著自己的南方集團軍,在戰場南部對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蘇聯軍隊展開夾擊,交戰的雙方顯然都低估了對方攻擊或防守的強度,以突擊戰見長的德國機械化兵團在蘇聯猛烈的炮擊和雷區的阻滯之下,行動放緩,而蘇聯方面則因為損失巨大,不斷的增兵。7月13日,發動了庫圖佐夫行動,成功的轉移了蘇聯在庫爾斯克防禦北段的壓力,而南方集團軍群,在付出了極大地代價,也未能奪取自己的第一戰略目標——普羅霍羅夫卡。同日,為了應對盟軍7日就開始的西西里戰役,納粹高層決定停止該次戰役,撤出戰鬥。

德國在東線戰場的最後一次戰略攻勢,兩個集團軍群參與,功敗垂成

庫爾斯克戰役中的蘇聯機槍組

心有不甘的曼施坦因儘管堅持進攻,但最終無法說服固執的元首,庫爾斯克戰役功敗垂成,有關於南方集團軍群的此次戰役,就連一些歷史學家也認為如果德國人在堅持一下,或許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但從整個戰局來看,德國此時的兵力已經捉襟見肘,根本無法進行調配,如果要維持其戰區的戰線,就必須從另一塊區域就行調兵,人力資源此時是納粹德國戰爭能力最大的制約。回到文章,撤出戰鬥的南方集團軍群,遠遠低估了蘇聯為部隊輸血的能力,於8月份迎來了蘇聯發動的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戰略攻勢中,在失敗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