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構造美麗鄉村向鄉村振興邁進的鶴山發展模式

鄉村振興是實現全面現代化的必經之路,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國家現代化就不完整,不全面。鄉村振興關係著“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國夢的偉大實現。鶴山區西部山區包括多個貧困村落,只有按步發展、規劃先行、精準施策、分類推進,才能保證鄉村振興能在山區開花結果。

構造美麗鄉村向鄉村振興邁進的鶴山發展模式

規劃統籌兼顧。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且緊迫的工作,鶴山區堅持規劃先行、科學論證,結合山區實際情況制定王家辿古村落規劃、五巖山發展規劃、北斗七星村落群規劃等。在方案制定中兼顧長效與當前,有可實施性;由專業科研機構承擔論證工作,通過立項、答辯等程序確保方案的科學性;內涵統一性,將精準扶貧、美麗鄉村、人居環境等納入規劃中全盤考慮,不做浪費工作;在規劃執行中,確保層層審查與追責,政府與企業共同繪製鶴山區的鄉村發展藍圖。

構造美麗鄉村向鄉村振興邁進的鶴山發展模式

對標高水平。對標水平決定發展質量,結合鶴山區西部山區具體情況,考慮自然資源優越、交通便利、旅遊資源豐富的特點,堅持對標國內先進地區的發展模式,多次外出實地考察調研,確定適應鶴山區實際的發展標準。組織相關部門對項目進行評議、審議,通過規劃實施確保項目不重複、不浪費。

突出鄉村特色,避免大同小異的產業發展。首先,樹立“兩山”理念,不能走先汙染再治理的路子;其次,推進產業振興與帶動,政府給北斗七星村落群招商引資扶貧企業,依據村落髮展確定扶貧產業基地,施家溝村與黃廟溝村以緹香谷園區為扶貧基地,土地流轉、園區上班等增加了村民收入,緹香谷扶貧基地以林果種植與林下經濟吸引村民參與到產業中來,免費提供飼養場所、高蛋白飼用桑與畜禽種苗,養殖產生的利益全部歸村民所有。

構造美麗鄉村向鄉村振興邁進的鶴山發展模式

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打造產業鏈。鶴山區將發展分佈於“山水”間,企業為村莊帶來就業崗位與收益,企業始終遵循生態、綠色創新發展的理念,鶴山區政府將各個企業與景區聯合培育,做大做強休閒農業的產業鏈。以多樣化為建設方向,保持鄉村獨特文化魅力的同時注入新的想法和思路,使鄉村的文化煥發生機、鄉愁得到銘記。鶴山區的鄉愁味道、慢生活等鄉村旅遊主題得到社會認可,緹香谷園區主打鄉愁味道,通過生態循環的耕種技術,讓林果、畜禽等產品的味道回到兒時記憶,香甜濃厚、甘醇回味,打造林果附加值產品,桑葚酒、果醋等;西頂小鎮以慢生活為發展技術路線,從農家小院的改造與裝飾,突出鄉土情感,以戲曲等文藝表演凸顯西安古城內獨特魅力。

鄉村振興與扶貧發展從內涵上高度協調,目標是為建成鄉村美麗、農民富裕、生活宜居的現代化鄉村,鶴山區多項機制從事前審批到事後監管,保證資金與項目的具體落地,為“北斗七星”村落群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構造美麗鄉村向鄉村振興邁進的鶴山發展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