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威馬汽車到底怎麼樣?

北園小羅羅


如果說此前還看不太清楚的話,從4月20日公佈首款車型EX5的價格後,威馬汽車的平民新能源車夢就更加清晰了。

威馬EX5共推出了6款車型,其售價為17.79-29.88萬元,補貼後(國補+地補以北京為例)售價為11.23-21.63萬元,最低售價為出行版(類似出租車版),補貼後只要9.9萬元,這一價格與傳統的汽油SUV看齊,相當有震撼。

從車身尺寸來說,威馬EX5的長、寬、高分別為4585/1835/1672mm,軸距為2703mm,是一款標準的緊湊型SUV。從現場看來,意識交互美學設計理念,讓威馬 EX5 張力十足。18 英寸低風阻輪轂、遠近光一體式 LED 前大燈、隱藏式門把手,一體式貫穿尾燈,從車頭到車尾一線繪生、乾淨利落。此外,一體式極簡設計令整車風阻係數≤0.3,這意味著什麼?飛行速度很快的子彈,風阻係數為0.29。

威馬最高等速續航里程 600 公里(60km/h),NEDC 綜合工況 460 公里,並配有 500/400/300 三種,這是業界第一款分三種里程的純電SUV。

靠譜的團隊,準確的市場定位,超值的價格,良好的智能互聯體驗,再加上自建智能工廠的保障,威馬EX5想不火都難,有望真正開啟智能電動車新時代。(鹿鼎記)


DearAuto


今年的純電動車輛的價格戰隨著威馬EX5出來以後算是基本打響了。電動車市場目前個人消費者比較集中,所以此次價格戰在一線城市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在公告信息中使用CATL和穀神者兩種電池就出現類似退訂3成等新聞,我們大概梳理一下事情的始末。

圖1 威馬成了高里程的純電動汽車迎著2018年高補貼降價的急先鋒

如今整個新能源乘用車的價格體系搖動不穩,主要是原因就是對消費者購買純電動汽車的高價補貼。以此類推,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能不能與純電動汽車一樣擁有如此規模的降價空間。

圖 2018年對於高里程的車輛補貼使得純電的價格體系持續往下走

這裡的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

1) 在每個產品的發佈會上,廠商都會極力表現自己這一方最具競爭力的產品,這個可以理解。所以此次就集中以CATL的電池對整個車系進行宣傳。

2) 新能源汽車行業創建初始想要找到合適的配套企業不容易,所以各個初創企業對於電池供應商基本默認為一家。這個現象就反應出了一個核心問題,因為目前以國外企業的方式來看都是雙供應商為主

從已經發布的公告信息上來看,目前就有CATL的2個備選的方案和穀神3個備選的方案。要是全部用CATL的話,這款電池系統的能力密度是必須升級才能達到標準的,目前只有153Ah。用穀神的電池來與車型配套是更不合適了,能量密度幾個方案都低於120Wh/kg,補貼也太低。同時目前市場上,比較主流的北汽、廣汽、上汽都是採用CATL來做的。如果估計威馬2018年有一萬臺不到的供應量,至少要1.4-1.5元/Wh,比較下來其中的差別也不大。


安亭程工


12月11晚上,威馬汽車正式發佈了首款量產車型EX5,並推出全新品牌LOGO。

發佈會上,關於產品的信息透露的並不多,具體來看:1、定位於20萬區間的SUV;2、最高續航里程600公里,綜合工況下是450公里;3、產品生產、交付週期可縮減到特斯拉的三分之一;4、擁有隱藏式門把手,旋轉式觸控大屏以及車窗智能互聯功能等。另外,官方強調EX5已經完成了超過200萬公里的路測,包括高溫、高寒、高原測試。

產品定位在當下火爆的SUV市場(猜測對標榮威eRX5、比亞迪宋EV300?);綜合續航里程滿足城市用車需求;炫酷的配置,以及官方突出的路測里程。關於產品的一切信息,沒毛病。但是大家對於這個新興的汽車品牌依然充滿疑慮,它能夠造出靠譜的產品嗎?

首先,它有錢造車嗎?答案是:有。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曾表示:“造一款車基本要10億美元。” 蔚來造了兩款車,融了20億美元。威馬呢?僅公佈融資總額超120億元人民幣。

所以,目前威馬是有潛力(錢力)造出靠譜的汽車的。

其次,它有能力造車嗎?事情的成敗人為因素很重要,造車也一樣。

威馬汽車戰略規劃副總裁陸斌如此形容威馬汽車:老汽車人成立的新造車公司。威馬汽車公司超過800人的核心團隊中70%-80%來自整車行業,這些人有造車經驗,特別是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在2010年帶領團隊負責對沃爾沃汽車集團的併購和整合,主導沃爾沃在中國市場落地,幾乎從零開始,5年內建成兩座整車工廠、一座整車研發中心和一座發動機廠,以及完善的經銷商網絡和供應鏈體系等等。

從上面的履歷可以看到,沈暉在造車這件事情上,有著多方面的豐富經驗,包括供應鏈體系這塊。造車最難的一個環節在於整合供應鏈,威馬選擇自建工廠而不是找代工廠,想必它在管理供應鏈這塊是心中有數的。目前威馬汽車已經與包括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內的多家世界級供應商、合作伙伴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另外,威馬還找到了在自動駕駛領域特別牛X的Mobileye進行合作,這樣的合作也讓我對威馬汽車的產品充滿好奇和期待。造車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的,但是當下新興的造車企業中,出來一兩個企業,造出靠譜的產品,是有可能的。


話車點睛car


首先更正一下,你的那張配圖是錯誤的,那是之前網上流傳的P出來的圖片,威馬汽車EX5的量產車型已經出來了,預計今年第一季度就要上市了,至於威馬汽車到底怎麼樣,我想說,還是等上市之後再做評價吧,現在即便說的再好,也不具說服力,畢竟車型還沒有正式上市,我們現在提供的,只是作為準消費者的一種參考。


威馬汽車先期上市的車型,是一臺命名EX5的緊湊型純電動SUV,新車具有兩大賣點,第一是新車預售價,該車定位補貼前20萬區間,參考目前國/地補貼政策,該車最終拿到手價格或許在15萬左右,這個價格作為一款純電動智能汽車來說,還算比較良心的了,也符合目前中國的國情,可以看出威馬首款產品走的親民路線。

第二大賣點,則是威馬EX5的續航能力,我們都知道,對於一款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是人們關注的重要參數之一,它不同於插電混合動力系統的新能源車型,沒電的情況下還可以靠燃油支撐,所以,對於純電動新能源,續航里程當然是越大越好,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一般在300-350之間,甚至有些只能做到100-200之間,而威馬的這臺EX5,最大續航里程達到了600公里,即工況下也可達450公里,這是威馬發佈該車之前,歷經了嚴寒、酷暑等多種因素,超過200萬公里的實際測試。



如果單從這兩點看,這臺車的競爭力還是非常不錯的,價位親民,續航能力強,都是它的優勢,加上創始人沈暉在汽車界的影響力,讓其在汽車製造業領域有先天優勢,威馬EX5由70%的汽車行業,加30%互聯網行業人才集成,這些人均有著乘用車製造的基礎,這樣背景下的企業,製造出的產品我個人認為還是比較放心的。


當然,還是那句話,現在說什麼都太早了,我們還是期待新車早一天上市,也期待會有更好的表現,畢竟,無論傳統汽車,還是目前大趨勢下的新能源汽車,我國相比西方國家起步都比較晚,威馬作為新興的自主品牌之一,我們都該給予支持和鼓勵,也希望有更多的新興新能源品牌,來捍衛中國新能源製造業。


威馬汽車Club


外觀上,威馬EX5走簡潔設計風格,採用了電動車型常用的封閉式格柵設計,細長的黑色飾板搭配五根顯眼的能量柱logo並與LED前燈組相連,呈一體化貫穿之感。車身整體造型較為飽滿,車身長寬高分別為4578mmx1836mmx1665mm,軸距達2703mm。

內飾方面,威馬EX5自然主打“智能感”,以黑/灰色為主基調,取消了中控臺實體按鍵,搭配可旋轉的12.8英寸液晶屏、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盤等。值得一提的是其“交互車窗”,可顯示續航里程、剩餘電量等信息,畢竟是智能網聯化車型,科技範兒還是要做足的。

此外,EX5全系標配8探頭前/後泊車雷達、電池碰撞強制斷電保護、胎壓監測、前排側部安全氣囊、ESP等安全配置。為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其在內飾外觀、駕乘感、舒適度、娛樂配置等方面也提供了豐富的選配方案。

當然,作為一款新能源車型,威馬EX5的動力系統或許才是大家最為關心的。新車電機動力最大功率達218Ps(160kW),官方稱其最大續航里程可達600km,綜合工況下續航里程超450km。為了降低門檻,威馬還推出了續航分別為300km及400km的車型。同時,EX5採用隱藏式門把手等設計,有效將風阻係數降低至了0.3,也有助於減少耗能。

威馬EX5採用了C2M定製化生產方式,消費者可自由為新車選裝配置。在疆哥看來,威馬這一步“私人訂製”,既能大幅拉低入門版車型的價格,又能美其名曰讓用戶“配置專屬愛車”。新車上市指導價為18.655-24.73萬元,補貼後價格為11.23-16.48萬元,比起比亞迪唐、榮威漫威X等動輒二三十萬的新能源車型,性價比不言而喻,也更有利於威馬搶佔市場份額。

而在定製方面,消費者可以根據日常出行需要,選擇綜合續航300-460公里的電池包,並根據個人偏好(腰包狀況),選裝電動全景天窗、真皮座椅、18英寸低風阻輪轂等高級配置,這樣一來,頂配版的EX5價格也才達到16.48萬。需要提醒的是,傳說中的EX5 500要於2019年才能交付,現在消費者能購買到的車型最大續航還是500公里。

作為威馬汽車的開山之作,威馬EX5始終踐行讓用戶“用得起、用得爽”的品牌承諾。從發佈時高喊著“中國特斯拉”開始,威馬EX5就頂著種種光環,如今終於上市交付,也讓人看到了威馬汽車的造車實力和決心。

關注「車域無疆」,回覆關鍵詞「粉絲群」就可以加入萬人真實車主群。老司機,等你來玩哦。


車域無疆


這個問題問的好,現在雙積分政策下,各個廠商都往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了,這是定居的未來趨勢,個人感覺,就看誰先選對方向,推出最熱門、最高性價比的產品,誰就是勝利者,目前來看,從媒體曝光的數據來看,國內新興的品牌比較靠譜的大約在10家左右,其中威馬、蔚來、小鵬這三家可謂是關注度最高的,你說的威馬,我還是從2016年的曝光效果圖開始關注,那時關注的原因只是因為被它曝光的4款產品效果圖吸引,還有一個比較吸引人的就是它的創始人沈暉,稍微瞭解點汽車界的,都知道沈暉是汽車界的一名傳奇人物,曾任沃爾沃轎車董事會董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沃爾沃汽車全球高級副總裁兼沃爾沃汽車中國區董事長,負責中國區的生產和商業運營等,吉利收購沃爾沃,包括在國內建廠、生產,可以說正是這位傳奇人物一手操控的。相比蔚來和小鵬,威馬則顯得更低調神秘一些,因為前者創始人都是玩互聯網互聯網出身,且都是成功人士,媒體話題自然不斷,威馬就顯得低調了很多。




可以確定的是,這幾家新興產業,在2018年都將會推出自己的“拳頭”產品,所以,2018年極有可能成為中國汽車工業新的元年,甚至決定這幾家的發展走向,至於威馬和蔚來更看好誰,說實話,我都支持,作為可能成為消費者的我們,車企競爭越激烈,我們得到的實惠也越大,我們關心的無非就兩大問題,第一是價格是否親民,第二就是車的續航里程,其他的還要交給市場來考驗了,從我得知的消息中,威馬會在今年12月有個媒體發佈會,到時候具體帶來什麼很值得期待,先前業界人士曾表示,威馬的入門級車型在20萬左右,國家補貼政策是6萬多,也就是14萬人民幣就可以買到一臺純正的新能源汽車,官方續航里程為600公里,實測在4~500公里左右,這樣看的話,這個價格及續航,可以稱得上你說的平民車了。而蔚來首款量產車型ES8曝光後,給出的預售價大概在30萬左右,目前又相繼曝光了第四輛車型,預售價在50~70萬左右,看到這些價格,網友直呼買不起系列,更期待平民化。



這樣看來,如果威馬的入門級車型屬實,顯然更得民心,還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以後我們很有可能都會選擇一輛新能源汽車,經濟環保諸多優勢就不提了,但是我相信大多數家庭只能用來日常城市代步使用,很明顯,需要出遠門旅行或長途,新能源還是不如燃油機更踏實一些,其中續航就是最大問題,那麼作為第二輛車,還是代步車的情況下,誰便宜誰性價比高當然最有優勢。



其實威馬和蔚來還有最明顯的區別,威馬汽車團隊由70%的汽車行業,加30%互聯網行業人才集成。蔚來最大的特點則是創始人以及投資團隊都是互聯網大咖,換句話說,都是不缺錢的主,聘請的都是國外團隊,由江淮汽車生產,更直言做中國的特斯拉。




你若問威馬和蔚來哪個好或更看好誰,那麼我具體也無法回答,只有交給市場來檢驗,但是就目前來看,威馬的智能電動汽車的團隊比較有優勢,是由一批有豐富造車經驗團隊組成,據之前媒體報道,大多數都是來自以前和沈暉在沃爾沃共事的高管,在溝通和團隊磨合上佔據優勢,沃爾沃的精髓在於講究安全,如果團隊再把這方面發展到威馬汽車中,那麼更是賣點之一,威馬並堅持自建電動汽車工廠,設計、研發、製造全過程控制,產品定位為老百姓都買得起國民智能電動汽車,類似德國的大眾,加上A輪十億美元的融資,這也是史上最大的A輪融資。現階段又相繼受到了百度和騰訊爭先恐後的投資,可見沈暉先生在汽車界的影響力有多大,種種跡象表明,威馬在用心造車,這也是讓業界感覺更靠譜一些的原因。


Ease清風


威馬汽車EX5的量產車型已經出來了,預計今年第一季度就要上市了,至於威馬汽車到底怎麼樣,我想說,還是等上市之後再做評價吧,現在即便說的再好,也不具說服力,畢竟車型還沒有正式上市,我們現在提供的,只是作為準消費者的一種參考。

威馬汽車先期上市的車型,是一臺命名EX5的緊湊型純電動SUV,新車具有兩大賣點,第一是新車預售價,該車定位補貼前20萬區間,參考目前國/地補貼政策,該車最終拿到手價格或許在15萬左右,這個價格作為一款純電動智能汽車來說,還算比較良心的了,也符合目前中國的國情,可以看出威馬首款產品走的親民路線。

第二大賣點,則是威馬EX5的續航能力,我們都知道,對於一款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是人們關注的重要參數之一,它不同於插電混合動力系統的新能源車型,沒電的情況下還可以靠燃油支撐,所以,對於純電動新能源,續航里程當然是越大越好,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一般在300-350之間,甚至有些只能做到100-200之間,而威馬的這臺EX5,最大續航里程達到了600公里,即工況下也可達450公里,這是威馬發佈該車之前,歷經了嚴寒、酷暑等多種因素,超過200萬公里的實際測試。

如果單從這兩點看,這臺車的競爭力還是非常不錯的,價位親民,續航能力強,都是它的優勢,加上創始人沈暉在汽車界的影響力,讓其在汽車製造業領域有先天優勢,威馬EX5由70%的汽車行業,加30%互聯網行業人才集成,這些人均有著乘用車製造的基礎,這樣背景下的企業,製造出的產品我個人認為還是比較放心的。

當然,還是那句話,現在說什麼都太早了,我們還是期待新車早一天上市,也期待會有更好的表現,畢竟,無論傳統汽車,還是目前大趨勢下的新能源汽車,我國相比西方國家起步都比較晚,威馬作為新興的自主品牌之一,我們都該給予支持和鼓勵,也希望有更多的新興新能源品牌,來捍衛中國新能源製造業。


侃車e族


車還沒有量產,威馬品牌發佈會上公佈的信息也很有限,目前並不好判斷它“到底怎麼樣?”。

威馬汽車和蔚來汽車都在2017年快結束時舉行了發佈會,算是給投資者和市場一個交代。威馬是品牌發佈加首款車亮相,蔚來是首款車公佈價格上市。由此來看,蔚來汽車的進展是要比威馬快不少的。

不過,蔚來的“快”是有原因的。一是它並沒有自建工廠,由此節省出來的時間和資金使得它在其他方面要“快”些,二是儘管它已上市開始接受訂單,但它並沒有實現真正意義的量產,全鋁車身、動感曲面以及適用於換電的裝置看上去都很美,但要控制廢品率卻很難,江淮們接不來這個活。這意味著它的產銷量快不了。


回到威馬汽車,品牌發佈會上它公開亮相了其首款產品EX5,一輛定位於緊湊型SUV的純電動汽車,大小同大眾途觀,綜合續航里程450,預計售價20萬起,宣稱要造國民買得起用的爽的電動汽車。

除此之外,並沒有更多有價值的信息點,關於智能化的一套說辭幾家新興車企都差不多,這裡不做過多評價。

但就價格而言,威馬比蔚來務實許多,蔚來ES8 44.8萬元起,EX5預計20多萬起,價格只有ES8的一半。此外,蔚來首款ES8是一輛7座SUV,這是相對小眾的需求;而威馬EX5緊湊型SUV的定位顯然更加“普世”一點.

由此來看,儘管EX5的造型設計蜜汁普通,目前看來技術也沒有太多亮點(唯一的亮點可能是搭載小型柴油機用於冬天制暖),在新車君看來,威馬的造車計劃更加踏實一些。但也僅限於此,對於它的未來,我還是非常謹慎。因為威馬的對手顯然不只是蔚來等新興企業,正在積極轉型的傳統車企才是它要面對的真正對手。


新車新技術


1,特斯拉Model3的難產,應該說給很多投資者敲響了警鐘!特斯拉是汽車行業的新入局者,Model3又屬於大批量的需要高度自動化生產的車型,需要強大的產業鏈整合能力,而特斯拉在汽車製造工藝、供應商整合、渠道拓展等方面經驗不足,一個零部件的問題,一個焊接工藝的問題就有可能造成整個汽車的產能爬坡出現問題!



2,作為在汽車行業有20年工作經驗的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顯然非常清楚汽車製造的複雜程度和難度,在重大事項的決策和判斷方面我認為威馬汽車會更勝一籌,會避免很多的彎路產生,汽車製造屬於重資本投入,少走彎路意味著不會浪費投資人的現金,項目進度不會出現極大的延誤,能夠生產出符合預期設計的產品,一句話投入產出比高!

3,從近期百度、騰訊爭先恐後投資威馬已經看出了部分端倪,投資者當然希望看到更靠譜的創始人,能做靠譜的事!投資者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知道把國內外的智能電動汽車廠家以及創始團隊用顯微鏡掃描了多少次,估計眼光越來越聚焦了吧,威馬汽車年初鉅額10億美金的A輪投資,投資人應該也略感欣慰了吧,哈哈!

4,不能說蔚來汽車因為創始團隊都來自互聯網而不相信ES8,但ES8定義為中國的特斯拉,售價50-70萬,由江淮代工讓人有一點不能接受,江淮更多的是MPV的印象,從來沒有生產過超過30萬以上的汽車,背後實際上是代表的生產工藝和供應鏈水平,互聯網造車最大的尷尬就在這裡,因為國內一二線的主機生產廠家是不屑於給別人代工的!可見當初沈暉團隊決定自己組建整車生產車間是多麼的明智,關鍵是質量控制和項目進度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


5,實際上蔚來現在也是挺尷尬的,為了產品快快上市由江淮代工,看報道又在上海嘉定買地自建工廠,作為代工廠江淮又會怎麼想呢?戰略合作伙伴嗎?難道是來學制造技術的嗎?折騰就是折騰公司的現金,可能為了成為第一個量產的車型出現在大眾面前吧!有時候欲速則不達,後期的質量問題會導致前面所有的營銷推廣付之於流水!

車友會群主,玩越野,玩飄移,利用休息的時間親自碼字,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回答車主的各類問題,想發私信提問的也可以一對一解答!另外也給車主準備了實用小工具,如輪胎升級計算器、汽車殘值計算器等,關注即可用!


車問診


因為車還沒有量產,所以一切還未知,只能從目前掌握的一些情況來推測了。不過我認為,他們車子質量應該還是不錯的!

分以下幾點來說吧!

1、發佈會很棒,車定位很好。

發佈會反響來看,威馬低調兩年之後迎來了一次驚豔亮相。雖然車本身外觀設計並沒有特別驚豔之處,甚至只能說中規中矩,但是20萬的價位以及600公里續航,的確是平民良心之作了。

所以,定位和發佈我覺得很成功,自己本人也在官網提交了預約信息,打算明年4月預定了。

2、車身質量目測可以過關

據威馬發佈會透露,EX5目前已經經歷了200萬公里的路測,因此對於質量,我覺得還是可以放心的。

3、產能和汽車生產商

與之前上市的蔚來汽車選擇跟江淮合作不同,威馬選擇了自建工廠來生產,最終選定在浙江溫州(不自主的想說皮革廠。。)

因此生產過程可控性相比蔚來應該會好一點,產能也能跟上(威馬錶示正式上市時候就是用戶可以提車的時候,可見對產能有足夠信心)。

產能問題也是困擾特斯拉、蔚來的最大問題,雖然威馬信心十足,但是具體怎樣還需要時間驗證吧!

4、團隊背景

威馬創始人沈暉先生之前是吉利汽車副總裁,曾經主導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前就職於菲亞特和,有豐富的行業背景,也有足夠的供應商關係。因此,團隊背景上威馬相比蔚來、小鵬還有大忽悠賈躍亭的ff,都有巨大優勢的。

5、融資情況

在發佈量產車幾乎同時,威馬也宣佈了第二輪融資情況,百度領投,保包括騰訊、五礦、紅杉都有投資注入,融資額度超過120億人民幣已經,不是最高的,但是也足夠吧!

6、技術和科技積累

技術方面我不太瞭解,不過相信沈暉先生比我們想象的要專業。科技方面,百度、網易、360、騰訊的技術注入和支持足夠讓人期待吧!

因此,我個人還是非常看好威馬汽車的,希望明年可以順利拿到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