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知世故而不世故

清代郑板桥曾言:难得糊涂。的确如此,中国人崇尚中庸之道,认为凡事太过不好,不及也不好。为人处世便有了讲究。

人世间真的是一个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人情世故,这不是好话,但说一个人太世故,这也是讽刺之语。做人,真难。

以中庸而言,该当如何呢?便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知世故而不世故

知世故而不世故,这是一种成熟的心态;知世故而不世故,也是一种快乐。

我们都是生活在形形色色的人世间,会遇到各种遭遇,快乐也有,绝望失落也不少;良善之人,奸猾之辈,亦是层出不穷,人生的经历逼得我们不得不世故,否则,我们可能就会掉入别人给我们制造的”事故“中去了。

知世故而不世故

于是乎,经常仔细地观察别人的举动,揣摩他人的意图,然后“三省吾身”,看是否哪里做的不妥当。久而久之,面部便罩上了一层面纱,掩饰了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把勉强出来的谦和微笑呈现在脸上,可怜,可怜。

为何如此为难自己呢?为何不跳出规则,按自己的意愿换另一种方式快乐的生活呢?那又该如何?

知世故而不世故

知世故而不世故。在世俗界生活,不妨以一种大隐隐于市的冷静心态宽厚自己,看穿了世俗,了然了人情,却以超脱的心态淡然处之。但有口舌之争,不妨迂回自嘲,化被动为主动,瓦解尴尬:但有利益相左,亦可以以退为进,出奇制胜,也是不错。

人生太短,恍惚间已是数十年光景流逝。既然来了,只愿不忘初心,岁月静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