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剛需和有房一族,認準這兩點,不再糾結房子是否“貶值”

眾所周知,近年來的樓市,始終有一群人站隊“看衰”;尤其是最近兩年,樓市經歷數百次密集調控,“變天”似乎已經是主旋律。再加上2020年突如其來的不可抗力,年底置業潮和“小陽春”也不被看好……這種情況下,面對當前樓市,很多人都產生了疑問:現在能買房子嗎?買了會不會貶值呢?

剛需和有房一族,認準這兩點,不再糾結房子是否“貶值”

剛需一族和有房一族

想要弄明白這個問題,先要清楚中國有多少剛需、多少有房一族。之前著名經濟學家李鐵曾經表態:中國還有5億人要買房!這5億人當中,有超過2.8億人是進城的農民,剩下一部分則是城鎮中出生的新增人口。雖然這樣的說法有些“誇張”,但是據專家保守預測,剛需一族的數量應該在1.5億左右。有房一族的數據雖然眾所紛紜,但是根據“中國人口14億”、“家庭戶均人數2.99”、“9成家庭擁有至少一套房”三大數據進行推算,中國的有房一族人數應該在3、4億左右。未來剛需必然要買房子,有房一族中也有很多改善性需求——由此可見,我國的房地產市場不缺消費者。

剛需和有房一族,認準這兩點,不再糾結房子是否“貶值”

房子為什麼這麼“值錢”?

弄清了購房人群的數量,還應該明白更重要的一點——中國的房子為什麼這麼“值錢”。很多人經常放言:中國的房子“跌不了”!但是問其是何原因?卻大都說不出所以然來。如果從房地產行業的影響力來具體分析,答案顯而易見——房地產對經濟的貢獻太大了,不能讓它出問題。

剛需和有房一族,認準這兩點,不再糾結房子是否“貶值”

以稅收為例:據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的前10個月,5大房地產特有稅收超過30000億元,在同一時期地方政府的一般性公共預算收入中的佔比可達41%左右;也就是說,地方財政收入對房地產行業的依賴比重高達40%。我們仍以2016年為例,根據機構數據:在房地產行業對國家GDP的貢獻中,這一比重可以達到6.5%;如果再加上建築業和租賃服務,這一數字接近16%——由此可見,房地產行業在我國經濟中的作用舉足輕重,目前還很難有其他行業能夠代替,房子“值錢”自然就一點兒不奇怪了。

剛需和有房一族,認準這兩點,不再糾結房子是否“貶值”

認準以上兩點,剛需和有房一族不再糾結房子是否會“貶值”;而之前有疑問的人,恐怕也都明白了許多:房地產市場有需求、有價值,現在買房仍然是不錯的選擇。不僅如此,從政策方面也能看出不少端倪:就拿最近一段時間來說,全國處在特殊事件的籠罩之下,房地產行業自然也受到一定程度衝擊。不過沒過多久,多地開始出手“穩樓市”;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超過60城出臺了樓市扶持政策,其中就包括:放寬限售、馳援房企資金、下調公積金首付比例等等,尤其以三四線城市居多。

剛需和有房一族,認準這兩點,不再糾結房子是否“貶值”

由此可見,大家完全可以對中國樓市保持信心,三四線購房者也不必為“樓市分化論”擔心——中國特色的樓市,在避免泡沫的前提下仍將堅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