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在四季分明的國度,秋日總是最能觸發纖細的情緒產生,秋天也是畫家們喜愛的季節。文人作品中的秋,大都是給人蕭條、零落的淒涼印象,而現代畫家們筆下的秋天卻展現著不同的迷人風采。夏天已經離去,在這初秋到來的時刻,隨著大師的作品一起,“嘗一口”秋的味道吧。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齊白石 《海棠雙蟹圖》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齊白石 《壺酒盤蟹圖》

秋天是吃蟹的季節。古人有詩云:“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一生矣。”這樣誘人的情形,被白石老人藝術化地展現在作品中,變成了一幅副饒有趣味的水墨佳作。在齊白石的繪畫創作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畫的蟹與蝦。齊白石也自詡道“老來畫法無來由,別有西風筆底秋”。筆下之蝦造型各異,動感、質感兼備,而蟹殼、長足皆有質感,用水墨表現蟹足的細毛,達到了神形俱佳的化境。

有趣的是,白石老人曾明碼標價,為人畫蝦是按只計價,一次,有人要求多畫一隻,白石老人給他添上一隻,卻毫無生氣,說:“這只不算錢的,是隻死蝦”。

豐子愷--年齡“立秋”以後開始喜愛秋天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滿山紅葉女郎樵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自從我的年齡告了立秋以後,兩年來的心境完全轉了一個方向,也變成秋天了。只覺得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調和。非但沒有那種狂喜與焦灼,直常常被秋風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暫時失卻了自己的所在”。豐子愷喜愛秋天,是從“年齡告了立秋之後”開始的,他筆下的秋天,用獨有的漫畫風格,寥寥幾筆,就勾勒出生動的圖像。

林風眠--秋天的楓林,用光色語言創造的“新世界”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楓林》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秋林暮豔》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山村秋色》

林風眠《楓林》一類風景的原初記憶,主要得之於1953年秋天蘇州天平山之行。天平山的楓林、松柏、池塘、小路和逆光的山體,給林風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對蘇天賜說要畫的“新風景”,或許就是這陽光下的秋色,以及它給予畫家的啟示:用光色語言創造世界,表達情感!

秋天的楓林,無比的具有詩意,綠色、黃色、紅色交相輝映的楓林正在秋天中悄悄經歷著轉變,粗壯且黑得油亮的樹幹筆直而上,杈枝井然有序,與淡墨寫就的遠山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楓樹下,幾間黑瓦白牆的房屋點綴其間,立於河岸略略發黃的青草地上;池塘裡,浮萍或綠或黃,與倒影的楓林與遠山形成了別有一番詩情的畫面。

李可染--7幅《萬山紅遍》畫出嶽麓山的壯麗奇景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2015嘉德秋拍以1.84億元成交的《萬山紅遍》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中國美術館藏《萬山紅遍》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家屬藏《萬山紅遍》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2000年北京榮寶501.6萬元拍出的《萬山紅遍》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北京畫院藏《萬山紅遍》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北京保利2012春拍2.9325億元拍出的《萬山紅遍》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北京榮寶齋藏《萬山紅遍》

20世紀60年代,李可染以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中的“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兩句為情境,從1962年至1964年間共創作了7幅《萬山紅遍》題材的作品,為了更好地表達毛主席詩詞《沁園春·長沙》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意境,李可染採取了大面積使用硃砂來表現秋色,使秋色更紅火、更熱烈、更帶有豐收後喜悅的氣氛。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七幅《萬山紅遍》

這七幅《萬山紅遍》每幅作品尺寸、章法和景觀不一,但基本格局相同,是中國“紅色山水畫”的代表性作品。

吳冠中--秋天可以比春天更熱鬧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吳冠中 溪畔金秋

吳冠中從早年秀麗的江南風景到晚年的抽象線條,用最簡單的點、線、面、色之間富有節奏和韻律的形式架構,畫面洋溢著濃郁的中國文化詩情和神韻。而在看似淡淡的顏色下,卻有著萬般變化的迷人色彩,原來在吳冠中筆下的秋天,可以比春天更熱鬧。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吳冠中《紅樹林》

《紅樹林》為吳冠中晚年在線條運用方面的嫻熟之作。畫面通過點、線、面的巧妙融合與呼應,把樹木之間豐富的層次關係表現的淋漓盡致。疏密有致的線條之間施以淡彩,呈現出林木的旺盛生命力。大面積綠色、橙黃色墨點的運用,把秋天樹葉漸黃漸紅的變化過程自然貼切地表現出來,營造出一個富於詩情畫意的神秘境界。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秋山問道圖》

畫家:巨然

創作時間:五代

收藏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秋山問道圖》是南派山水畫派之祖巨然的代表作,曾被宋朝蔡京及明清內府收藏,《石渠寶笈三編》著錄,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畫上主峰居上,幾齣畫外,梳狀山峰重重相擁。畫面中部,山間谷地,密林之中若隱若現有茅屋數間,林麓間小徑縈繞,曲徑通幽。透過敞開的柴扉隱約可辨出茅屋中兩老者相對論道,明淨山色中婉現高士風采。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秋庭戲嬰圖》

畫家:蘇漢臣

創作時間:北宋

收藏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以兒童為題材的繪畫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蘇漢臣的《秋庭戲嬰圖》是宋代兒童題材化作的代表,畫中描繪了兩個兒童在秋日的花下嬉戲的情景。憨態可掬的孩童所專注的是一種“推棗磨”的遊戲,這對於現在人大概是遙遠而陌生的玩意兒了。或許白芙蓉花枝頭上那幾行清高宗乾隆御筆辰翰,能勾勒出幾筆潦草的輪廓(畫作的左上方乾隆手書的七言絕句):“庭院秋聲落棗紅,拾來旋轉戲兒童。丹青詎止傳神詡, 寓意原存相讓風。 ”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四景山水圖卷》之秋景

畫家:劉松年

創作時間:南宋

收藏地點:北京故宮博物院


最能體現畫家劉松年的藝術風格和成就的,當數《四景山水圖卷》,其四段分別描繪杭州春、夏、秋、冬四時景象。其中第三幅所繪秋景,老樹經霜,朱紫斑斕,庭院環繞以樹石圍牆,有小橋曲經通幽,與外部湖山景觀相隔離,似乎有遮擋秋之意。庭中窗明几淨,一老者獨坐養神,有侍童汲水煮茶,一派閒情逸趣。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江山秋色圖》

畫家:趙伯駒

創作時間:南宋

收藏地點:北京故宮博物院


《江山秋色圖》是一幅長卷山水畫,以精湛的筆墨,絢麗的色彩,描繪了深秋遼闊的山川郊野之壯麗景色。整個畫卷雖長(323cm),但景色詳略得當,所畫重巒疊嶂,奔騰起伏,嶙峋醒目,畫中人物雖如豆粒,卻面目俱全,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此畫展示出太平、悠閒之景象,卻能讓人從中體味出作者對失去故土的思念之情。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秋郊飲馬圖》

畫家:趙孟頫

創作時間:元代

收藏地點:北京故宮博物院


《秋郊飲馬圖》描繪了江南初秋時節,牧人趕著一群馬到河岸邊飲水的情景。畫中岸邊林木環繞,湖水平緩無波,牧馬人手持馬鞭,側首看著正在嬉戲的二馬。畫中十匹馬都健壯肥碩,有的步入河中飲水,有的在岸邊追逐,有的互相嬉戲,有的引頸長鳴,神態各異,好不熱鬧。通過岸上兩馬的奔逐,點出境外無限的景物。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鵲華秋色圖》

畫家:趙孟頫

創作時間:元代

收藏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秋日的濟南,山高氣爽,湖清泉旺,風光迷人,美勝江南,早在七百多年前這種秀美景色就已被記載入畫——被譽為元代文人畫代表作的《鵲華秋色圖》就是其中一幅。這幅由趙孟頫執筆的國寶級畫中,兩山相對,鵲山漫圓,華山高聳,樹木茂盛,秋色凝人,大氣古遠。畫上有“趙子昂”印,董其昌跋語,楊載、吳景運、曹溶等人題跋。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秋風紈扇圖》

畫家:唐寅

創作時間:明代

收藏地點:上海博物館


這幅《秋風紈扇圖》用高度凝練的筆觸,描繪了一名手持紈扇佇立在秋風中的美人。畫的左上角有唐大才子自題詩一首:“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傷。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唐寅一生遭際坎坷,飽嘗世態炎涼。此圖借紈扇遇秋遭棄之意,既寓“美人如花美眷,怎敵他似水流年”,又抒發了世事無常的感嘆。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秋興八景圖》

畫家:董其昌

創作時間:明代

收藏地點:上海博物館


《秋興八景圖》為董其昌的精品之作,共八開,所寫為作者泛舟吳門、京口途中所見景色。畫中中峻拔的山頭,沉重的石塊,深邃的溪谷,瀰漫的煙霧,各盡其態。既有草木蔥茂、風雨迷濛的江南丘陵特點,又有沙汀蘆荻、遠岫橫亙的水鄉情調,亦有江天樓閣、彩舟競發的江上景色。這是董其昌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以獲致“丘壑內營”之功的一次實踐。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錦石秋花圖》

畫家:惲壽平

創作時間:清代

收藏地點:南京博物院


此畫以沒骨積染法繪就,與表現對象的質地極為般配。畫中幾片湖石中生有叢叢秋花,色彩鮮明嬌豔,沒骨法充分表現了花的明媚。這種直接以色點染花之神態的技法,時有"惲派"之稱,可見作者對此法應用已臻完美造化之境。左上角作者自題一詩云:“高秋冷豔嬌無力,紅姿還是殘春色。若向東風問舊名,青帝從來不相識。”

看看藝術家筆下的秋天有多美

《淮揚潔秋圖》

畫家:石濤

創作時間:清代

收藏地點:南京博物院


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理論家。這幅《淮揚潔秋圖》描繪的是淮揚秋景,畫面上秋水茫茫,蘆葦叢生,近處有掩映在樹叢中的數間屋舍。幾點紅楓增加了秋天的氣息,江面上一葉孤舟,漁翁泛舟水上,頗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瀟灑,使畫面平添幾分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