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西方文明與中華文明本質區別是什麼?

淡泊明志35862743


東方文明也就是中國文明,核心就是道法自然,陰陽調和,五行互生互克。追求的是人與自然的天人合一

西方文明本質上屬於掠奪文明,從希臘羅馬,到西班牙英吉利,再到德意志俄羅斯,就算今天的美國大兵仍是如此,對資本的掠奪,對資源的掠奪,對人才的掠奪。一直在掠奪,從沒有止歇。

除去東西文明,中東也是有獨特的文化特點的,無論是猶太還是阿拉伯人。在沒有河流,缺水少食炎熱乾燥的大沙漠中堅守了數千年,這又是一種什麼精神呢?


衛仁閔


純屬個人觀點啊!西方現代與中華文明的本質區別是人的定位問題。

西方現代文明,將個體的人擺在第一位,承認“人”的慾望,正視“人”的需求,尊重“人”權力,鼓勵“人”的追求,保障“人”的自由,平等和財產。而中華文明則是將“人”作為“道”的附屬,重視“人”應該向“道”低頭服從,強調“人”應該克已,隱忍,承擔並服從大局。



孫冰


西方文明和中華文本質區別是什麼?

西方文明應該是從18世紀60年代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以前也文明史,但那個時候的文明大大落後在我國的後面,在工業技術上,很甚可以說,西方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許多技術都如火藥、造紙、印刷、火槍、火炮等都是偷我國的技術得到啟示的;在文化領域上,比我們更落後,周文王、老子、孔子、孫武子、李白等等一大批占卦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軍事家、詩人層出不窮,比西方的早很多年。

隨著時代的變遷,西方的文明得到了整體的提升,其本質也變得和以前的大不相同,工業發達了,經濟提升了,這就助長了西方集體軍事侵略的思想膨脹,於是到處侵略別國、殖民別國、奴役別國、互相爭鬥,把這種工業發達、經濟強大、軍事侵略、文化傳播當做它們的最高文明,其貪婪思想和軍事行動直接延續到現在。特朗普要讓美國再次偉大起來,他會什麼計劃和政策呢?不非就是靠經濟制裁、科技封鎖、軍事威脅、間諜搗亂等一系列的、所謂西方祖傳下來的“文明”對別國進行文攻武衛。

縱觀我國曆代的文明,基本上都是遵循仁、義、禮、智、信的道德思想。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直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不顧身、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精神。從信仰馬克思列寧主義到“一帶一路″,從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到“人類命運共同體”,處處都顯示出中華文明的偉大高度和遠見的成熟。

這些都是西方文明和中華文明最本質的區別。


陳健光1959


農耕文化造就了中華文明,中華文明的精華是自給自足,互幫共利,共同發展。

中華文明歷經幾千年,底蘊深厚。遊牧生活決定了西方文明,掠奪霸道,自私自利,侵略戰爭的物資也促進西方工商業的快速發展。西方文明雖然只有幾百年的歷史,但大大超越了東方大國的發展。

現在看中美貿易戰,實際上就是兩種文明的碰撞。


Ysm一水明


歷史長河,宇宙一村,漫漫的萬年賽跑中沒啥本質區別,只是你追我趕,學長補短,步前與落後的現象!











龍池秋月


首先應該客觀、現實地擺正古代西方文明與現代西方文明的區別,擺正古代華夏文明與當代中華文明的不同!因為歷史的變遷,任何一種文明都在變化,觀察當代西方文明,那就是亂成了一盤散沙,當代歐美沒有凝聚力文明,而是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中華文明,則以誠、信、禮、義、智、強、拒的儒雅文明,面對世界的挑戰!


亓桂玉


西方沒有文明,只有劫掠!跟蒙古人一樣。西方是靠搶劫、殺戮、欺詐、瞞哄為根基建立起來的獸性叢林,先想想鴉片戰爭,再去查查美國人的美洲是怎麼到手的?去問問西方壟斷資本的祖上有哪一個不是強盜和罪犯?去看看全世界戰火紛飛的地區有哪兒沒有歐美人的幕後黑手?

中華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主要強調自己奮鬥,自力更生!性格平和,與人為善!


商君佐之


一、西方文明

1.物學

研究對象是外物,所以物質科技發達。


2.外向性

研究外物,研究客觀世界,目光向外探索。


3.注重個體

文藝復興鼓吹“自我的覺醒”,提倡人文主義精神,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將人抬高到與神平起平坐的高度,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肯定現世;承認慾望的合理性,甚至走向極端——以慾望作為社會發展的唯一動力。


4.個體解放

中世紀教會的禁慾主義引起的反彈,逐漸走向另一面——解放身心,鼓吹慾望,消費主義,金錢獨大。


5.分科判教

文藝復興後,西方走出單一的神學,各學科紛紛出現,物理學、化學、經濟學、心理學、生理學、醫學、建築學、繪畫、數學、天文學等領域,並逐漸形成獨立且龐大的學科體系,弊端就是如盲人摸象,各執一端,無法拼出一個整體的根本原理。


6.重商主義

文藝復興始自意大利幾個城邦國家,因為經濟規模太小,不能自給自足,必須通過商業貿易才能發展經濟,所以重視商業和貿易,併產生了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凱恩斯等經濟學家,以理論支撐自己的商業模式不斷髮展。


7.重視法律與規則

這可能起源於商業貿易中經常需要法律和規則的約束,才能進行下去,後來就成了全社會的共同理念。所謂的“契約精神”應該也是來自這裡?


二、中華文明

1.心學

研究對象是自心,所以儒釋道都致力於對心性的研究,但程度不同,結論也有差異。


2.內向性/內生性

研究自己本身,忽略客觀世界,目光向內探索,體悟甚深。

強調“修身養性、修心煉性、明心見性”,無一不是對自己的反思和完善。


3.注重集體,唯一具備“世界大同”理念的民族

儒家發展出一整套自我抑制、自我完善的學說,讓個性服從集體的需要,個人被置於相對次要的地位,這是儒家的倡導的“人道”,不要求別人,只要求自己。

同時,從自我出發,建立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同心圓哲學,像漣漪一般,層層盪漾開去,實現了從“小我-大我”的“人與我、個人與集體”的統一。

並提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世界大同”理念。


道家,不同於儒家,並不刻意強調集體,道家倡導“順其自然、無為而無不為”,道家的精神是自由的。


佛家,比儒家更進一步,從“小我-大我”一直髮展到“無我”,非常人能行之,故停留在修行界,難以與世間法接軌,但世界性影響力卻大於儒、道兩家。


4.強調對個體的抑制、對慾望的消解與昇華

儒釋道都認為:心性的自我調伏是最根本的事情,都認為慾望是容易失控的洪水猛獸。

儒家,是強行抑制,所以朱熹說“存天理,滅人慾”;

道家、佛家都是採用更合理的方式,消解、轉移、忘我與昇華。


5.通學

中華文化,歷來是文史哲不分,如《史記》中既有歷史、又有文學、又有經濟學(貨殖列傳)、又有科學、地理學等等,沒有分科判教。

我們的文化是“一以貫之”,所有的各學科都是從那個“一”衍生出來的。

春秋戰國時代,就有人造出機器人,但我們的文化並不鼓勵這種奇巧淫技,也不認為這是正道,故而科技未能獲得大發展。


6.重農主義、重視士人

古代中國,經濟遠比當時的西方發達,因為人口眾多,極端重視農業,商業貿易也很發達,但在“士農工商”中商業排在老末,並對商人貪婪本性可能引發的問題早有關注和預防。


因為國土廣大,我們自己就是個可以“內循環”的經濟體,客觀上不需要太多的外貿,內貿基本就能滿足需求;不足的部分,通過外貿解決。

我們古代的外貿也非常發達,漢唐宋盛世的描述,可以看到。


古代中國,重視士人,也就是知識分子,而知識分子學習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如今所說的“文科”,並不涉及如今的諸多理科內容。


7.重視道德與自覺

法家一度在歷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並取得了相當輝煌的成功,但法家理念與中華文化的主流並不契合,所以始終無法處於主導地位。這似乎是歷史的必然,無論怎樣辯論這個問題,也改變不了我們的天性。


我們更看重道德和自覺,這裡的道德不是指現在我們說的“道德”,而是與天道契合的人道該有的樣子,我們更願意接受心中看不見的“公序良俗”的制約,而似乎並不喜歡被外在的規則所約束。


對於中西方文明,我們能接受的是適合自己的理念,她要與我們的天性契合,浸潤到我們的骨子裡,讓我們能夠不費力的履行,而且還覺得很舒服。


或許,應該在中華本位的基礎上,融合二者的優點,才能找到最適合也是最佳的文明形態吧?


我們不要故步自封,但也不能邯鄲學步。


畢竟,歷史學家早已有言——中華民族是能夠融合一切外來文化,並轉化為自身營養的偉大民族,別人只會被我們同化,能夠同化我們的民族從來沒有。


因為,“道”可以包容一切“術”,但“術”只會被“道”包裹後,再消化掉。


兩種文明相遇,我們是由“道”向“術”的向下兼容、降維打擊,不是一個層級的競爭。


或許,我們不該用競爭思維看待這件事,因為不是一個量級,不是一個維度,談何競爭?

一切挑戰者,都是來給我們豐富營養的,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即可。


所以,不用擔心,我們必定會再創出一個新的更偉大的文明。


鳳凰魁罡


西方沒有孔老二,沒那麼多束縛,所以發展的快點,中國被孔老二的腐朽沒落思想所束縛,所以慢了點。


用戶76032073710


西方的文明是以律為紐帶的西方文明。中華文明是以情為紐帶的文明。但以律為紐帶的總有一天會過時的,以情為紐帶的社會代代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