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岑溪為什麼被稱為“廣西的深圳”?

70多年的時間,岑溪和新中國共成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70多年的時間,有很多東西在歲月洗禮中逐漸被淡忘,但有些人卻寫在岑溪的歷史記憶中。今天我們說說陳初訓。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岑溪的名氣不小,素有“小深圳”的美譽。岑溪不沿邊、不靠海,為何會成為大家口中的“小深圳”呢?答案是銳意改革開放的決心和魄力。

岑溪為什麼被稱為“廣西的深圳”?

陳初訓出生於1934年,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他擔任岑溪縣領導期間,吹響了改革開放新號角,為岑溪的招商引資、石材發展敢創敢幹,為林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1992年,對整個廣西對外開放史上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廣西對外開放工作會議”在岑溪召開。時任縣委書記陳初訓向會議作了《大膽地闖,踏實地幹,加快發展岑溪縣外向型經濟》的發言。自治區領導肯定了岑溪縣的經驗,稱岑溪縣是敢闖,靠幹,靠自己的力量,幹出了一個不是開放縣的開放縣。此外,《人民日報》等報刊在報導會議消息時讚譽岑溪縣是“廣西的深圳”。

岑溪為什麼被稱為“廣西的深圳”?

作為“冒出來的開放區”,岑溪成了廣西對外開放的排頭兵,經濟社會蓬勃發展。1993岑溪縣獲廣西區黨委、區人民政府頒發的“廣西農村經濟實力十強縣”稱號。兩年後的1995年,岑溪撤縣設市,翻開了發展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