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0 写大草的两大要素,能做到第二点,你就已经“万里挑一”了

平时我们谈起书法,常常把行书和草书放在一起来讨论,统称为“行草书”。

时间久了,人们就以为行书和草书本质上没什么不同,只要你行书练久了,稍微记点草法,草书便可无师自通。

写大草的两大要素,能做到第二点,你就已经“万里挑一”了

呵呵,这种观点绝对大错特错!事实上行书和草书的差距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举例说明,写出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王羲之,他的草书肯定不是天下第一。

那写出天下第二和第三行书的颜真卿和苏东坡呢?抱歉又让大家失望了,俩人的草书皆造诣平平。

我做一个简单的统计,从东晋一直到晚清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在草书这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人寥寥无几,十个手指数得过来,也就二王父子,孙过庭,张旭怀素等人。

写大草的两大要素,能做到第二点,你就已经“万里挑一”了

以上例子说明了草书和行书根本不在同一量级上,甚至“小草”和“大草”也相差万里,“小草练多了就能写好大草”同样是无稽之谈。

这时候,想必大家满腹疑问——当初草书诞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便捷,为了提高效率,为什么越往后发展就越难了呢?主要是草书两个要素。

01

首先是草书技法上的兼容度。假如你写金文大篆,线条就不能太光滑;假如你写小楷,线条就不能太粗粝。可是草书却几乎没有任何“限制”。以大草为例,光洁的线、粗涩的线都是可以拿来“一锅炖”的。

写大草的两大要素,能做到第二点,你就已经“万里挑一”了

刘老师作品

这样就非常考验书写者功力了,草书本身是简洁的“符号”,如果我们不去追求线的丰富,那作品容易空洞乏味。

而我们一旦追求“丰富”的话,那就要求我们具备强大的“矛盾解决”能力才行,处理不好就会不伦不类。

总之,草书属于先天“高位出身”,能够将其征服的人向来不多,而在草书上取得成就的书法家,几乎都有着极为鲜明突出的个性。

写大草的两大要素,能做到第二点,你就已经“万里挑一”了

刘老师作品

王羲之有“东床坦腹”的逍遥,孙过庭有“文书合璧”的才情,张旭怀素一个“疯颠”一个“痴狂”,王铎的“涨墨”体现了他敢于创新的胆识,徐渭的“点画狼藉”则是他满腔悲愤的真实写照。

02

没错!这就是草书的第二个难点,乃“情感”之表达。学草书仅“努力苦练”还不行,我们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进一步激发灵感才有“神会”的可能。

所以同学们要想好了,二王和孙过庭小草作品居多,他们的技法虽无懈可击,但相比“颠张醉素”而言,两人在“抒情”这方面明显不足。

直接学习狂草强调“抒情”更是万万不可,我们的基础尚不牢固,贸然尝试极易养成不良书写习惯。


写大草的两大要素,能做到第二点,你就已经“万里挑一”了

刘老师作品


难道就没有更好的途径了吗?怎样才能在基础训练的同时还能激发自己的感情呢?

细心的同学或许已经发现了,刚刚我在介绍有性情的书家时,提到了二王父子、孙过庭、张旭、怀素等人,唯独没说黄庭坚。为什么呢?

因为黄庭坚的书法做到了“技巧”与“情感”的完美平衡。

黄庭坚曾说:“余不饮酒,忽五十年,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笔处,时时蹇蹶,计遂不得复如醉时书也。”

张旭、怀素作草皆以醉酒进入非理性忘我迷狂状态,纵笼挥洒,往往变幻莫测、出神入化。


写大草的两大要素,能做到第二点,你就已经“万里挑一”了

黄庭坚《诸上座帖》


黄庭坚的草书多理性使笔,然全在心悟,亦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相比前贤更为从容娴雅。也正如此,黄庭坚开创出了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诸上座帖》作为黄庭坚的晚年精品,其用笔意纵横,气势苍浑雄伟,字法奇宕,如马脱缰,无所拘束。是我们学习黄庭坚草书的最优选择。

但考虑到同学们自学草书等于自入歧途,所以墨池学员邀请到了荣获全国性书展50余次草书奖项的刘吉强老师,开设黄庭坚《诸上座帖》临摹解析课程,降低同学们草书学习的阻力,加深同学们对草书的理解。


写大草的两大要素,能做到第二点,你就已经“万里挑一”了

刘老师作品

添加微信liangchanglishao,回复“刘吉强”进群学习交流

刘吉强老师多年研究黄庭坚草书,积累了丰厚的临摹创作经验,他的草书风度翩翩,绝无野俗之态,通篇富于韵律之美,变化丰富而又和谐统一。

既然如此,我们肯定要向刘老师请教草书学习的经验,先一睹为快吧。

刘老师说,《诸上座帖》相比其他书家的草书作品,它最大的亮点就是对点、线、面等构成要素的合理运用。


写大草的两大要素,能做到第二点,你就已经“万里挑一”了

黄庭坚《诸上座帖》


《诸上座帖》以手卷形式呈现,里面既有大草本身的激烈酣畅,同时也不乏优雅闲适的线条贯穿其中,这也是黄庭坚草书的难点。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将原帖的优点化为己有呢?刘老师针对《诸上座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熟悉草法,树立学习目标

学习草书一定要多学习草法,这个毋庸置疑,很多同学也确实在这一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接下来的工作很多人做的并不好。

那就是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取法的方向,这就需要我们《诸上座帖》作规律上的总结,例如原帖行轴线的左右摆动、原帖中上下字的穿插、点线面的对比关系等等。我们临摹时应多领会这些规律在作品中的体现,这样会大大提高我们以后草书创作的丰富性。

二、理性书写、感性抒发,以楷作草

前文已经说到,黄庭坚的草书既能奔放亦能恬静,但仍同学临摹时过分追求所谓的“速度与激情”,结果满纸焦躁,不忍直视。


写大草的两大要素,能做到第二点,你就已经“万里挑一”了

刘老师作品


为此刘老师反复强调,初学黄庭坚绝不能急于求成,要做到“将草书当成楷书”去写。从锻炼技法开始,逐渐感悟原作的精神面貌。

因为黄庭坚不同于张旭怀素,他更多的是理性书写,然后才是感性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两点并不矛盾。

三、触类旁通、兼包并蓄

黄庭坚的草书比较出名的有《廉颇蔺相如列传》、《诸上座帖》、《李白忆旧游诗》这三个帖各具特色。《廉颇蔺相如列传》线条娴熟流畅,结构端庄匀称;《李白忆旧游诗》则笔力恍惚,出鬼入神。

我们学习《诸上座帖》的时候可穿插临摹黄庭坚其他草书作品。用来加深自己对草书的感悟,最终达到在创作的时候文思泉涌,灵感不断。

学习草书,“技法”和“情感”两者缺一不可,很多人通过刻苦的努力做到了第一点,但要做到将自己的“人生百味”流露于笔端则难上加难,见过太多刻苦的小伙伴学草书,最后却在技法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写大草的两大要素,能做到第二点,你就已经“万里挑一”了

刘老师作品(局部)


所以,本次《诸上座帖》临摹解析课程,先从技法上分析黄庭坚的草书特点,然后从宏观上讲解黄庭坚草书的融合,例如与唐代草书的融合,与明清草书的融合等,让大家创作时能以更轻松的状态面对,进而将自己的感情无形中表露出来。

同学们,如果你想在草书上有更远的发展,如果你正好处在草书学习的瓶颈期,如果你还在纠结草书的发展方向,我相信刘吉强老师本次《诸上座帖》草书课程一定可以让你找到满意的答案!


老师简介:


写大草的两大要素,能做到第二点,你就已经“万里挑一”了


刘吉强,别署闲斋,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

现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杭州之江书画院副院长

四川省文联“推优工程”书法家

浙江省文联“新峰计划”书法家

添加微信liangchanglishao,回复“刘吉强”进群学习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