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通渭:被遺忘的安定監城

原標題:被遺忘的安定監城,一個留得住鄉愁的村落

在通渭西隅,蟾姆山麓,有一個“梯田王國”。在這裡望山山翠,看地地平,層層梯田如雕如塑,如詩如畫。

通渭:被遺忘的安定監城

這裡便是通渭馬營,古安定監城。西依蟾姆山藩障,東扼錦屏峽鎖匙,牛谷河(古稱華川水)自西而東穿境而過。明清時期,曾以畜牧繁盛,位置重要而名衝一方,被譽為甘肅省四大名鎮之一,是商旅輻輳、交通暢達的隴右名區,以至民間有“只知馬營監,不知通渭縣”的諺語。

通渭:被遺忘的安定監城

盤古開天地,勤勞的馬營人通過愚公移山般的造田工程,克服重重困難,經過不懈努力,修成梯田近百萬畝,將昔日光禿禿的山嶺變成了一個山川秀美的“梯田王國”。

通渭:被遺忘的安定監城

通渭:被遺忘的安定監城

“絲綢古道,盛世華川”,別以為馬營人只會以苦汗和熱血鑄造這舉世罕見的美麗,遊客們在這裡可以參觀農耕文化展示館,識農具、增農識;下到田間地頭,知農時、體驗農事;走累了,駐足於農家小院,品農家風味、賞馬營小曲;碧綠的山丘、錯落的田野、醉人的花香、美麗鄉村、裊裊炊煙,也讓馬營鎮華川村成為了攝影家的天堂。

通渭:被遺忘的安定監城

歷世滄桑,浩茫厚重,在錦屏峽口,有一組磚木結構的古建築,因供奉菩薩的主龕高距於一塊花岡巖巨石之上,象一樓閣高聳,故稱“菩薩樓”。依山傍水建造的菩薩樓精巧玲瓏,遠眺宛如海市蜃樓。北有楊柳婆娑,綠草如茵;東為錦屏峽,峽中河水斗折穿石,兩岸峭石壁立,山花野卉生於石縫,別開生面。院內西側石壁上有摩崖石刻,字體蒼勁雋秀,傍有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碑記一通。近年來群眾集資對該樓多次修茸,使其錦上添花,成為遊覽勝景,系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裡是一處蔚為壯觀的紅色文化勝景。紅四方面軍挺進通渭後,在這裡建立了馬營鎮蘇維埃政權,點燃了紅色政權的星星之火;在這裡曾經進行過激烈的西堡子戰鬥和喇嘛墩戰鬥,埋下了烈士的忠骨;在這裡有著13歲的放羊娃王振東摔鞭參加紅軍的佳話。

通渭:被遺忘的安定監城

黃土高原,洪荒亙古,明代華山關堡寨雄距錦屏山巔,是通渭距馬營間的天然屏障,既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固,又有雄宏挺拔,氣度不凡之勢,“錦屏晚照”即為該地勝景之一。

通渭:被遺忘的安定監城

牛營大山,古代水草豐茂,歷來是優良的天然牧場,蟾姆山、 即牛營大山主峰,海拔2521米,氣勢宏大,山頂時而濃霧瀰漫,時而云破日出,大風凜冽,百草呼嘯,東與華家嶺遙遙呼應,呈姊妹勢。在這裡,我們露營扎帳、河灘燒烤、攝影採風、一覽風景,應有盡有美不勝收。“蟾山起霧”即為該地勝景之一。

通渭:被遺忘的安定監城

這裡歷經千年孕育的廣闊深厚的人文民俗文化也沉澱出韻味十足的美。馬營籍華人學者楊子恆當選為2006年度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他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人。小曲、剪紙、石雕、脊獸、秧歌、高臺、皮影戲等,有些雖還沒有被“玩出花樣”,但以“馬營小曲”為代表的“通渭小曲戲”在2011年被文化部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行走在這片大地上,人文民俗文化亙古不息的歷史氣息倍感濃重。


通渭:被遺忘的安定監城

站在蟾姆山麓俯瞰,幽靜的村莊宛如大山環繞下的一本“古書”。田野風光和鄉土氣息在這裡俱存,這讓渴望放慢生活的城市人群有了可去之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藍圖已在通渭農耕文化鄉村體驗遊中得到生動實踐,漫步於“十里華川風情線”,朵朵油菜花向陽開,座座果蔬棚說豐年,我們在這裡真正與您邂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